刘好仃站在公告栏前,手里捏着一支马克笔,笔尖在纸面上悬了半晌,最终只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他退后两步,看着那张刚贴上去的“开放交流会反馈汇总表”,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便利贴。有的写着“希望食堂多点素菜”,有的写着“建议休息区加个插座”,还有人认真地写了“我觉得我们组最近配合得特别好,谢谢大家”。
他笑了笑,转身往办公室走。
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是小林抱着一沓资料,边走边低头翻看,差点撞上墙角。他赶紧扶住墙,抬头一看是刘好仃,连忙喊了句:“组长。”
“怎么,又发现什么新问题?”刘好仃接过他手里的资料。
“不是问题。”小林挠挠头,“是几个班组提出来的协作建议,我整理了一下,可能对你今天开会有点用。”
刘好仃翻开资料,第一页就写着:“建议三车间和二车间每周开一次联合碰头会,避免信息断层。”
他点点头,把资料夹紧了些,“干得不错。”
“其实……”小林犹豫了一下,“我也觉得咱们现在光靠表扬和沟通还不够,得有个方向,不然大家容易散。”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会议定在上午十点,地点还是监督小组常去的那个会议室。桌上的茶已经泡好了,王师傅照例坐在靠窗的位置,老张拿着报纸,但这次没看,而是盯着桌面发呆。
小李早早到了,正在调试投影仪,屏幕上显示着“团队目标讨论会”几个大字,字体有些卡通,像是从某个ppt模板里直接拉下来的。
“这字儿太可爱了吧?”小李嘟囔了一句,想换掉。
“别换了。”刘好仃走进来,“挺好的,至少不让人紧张。”
大家都笑了,气氛比预想中轻松些。
刘好仃坐下,打开文件夹,抽出一张纸,“今天这个会,主题就一个——我们到底要朝哪个方向努力?”
没人接话。
老张清了清嗓子,“刘哥,咱也不是不认可这事,就是……这玩意儿太虚了吧?你定个目标,最后还不是管理层说了算?”
“目标不能虚,但也不能硬塞。”刘好仃说,“你们还记得‘每日留言角’吗?昨天有个人写了一句话,‘我不是不想说话,我只是不知道该为什么而努力’。”
王师傅皱眉,“这话听着怪怪的。”
“其实很正常。”刘好仃继续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干活,可谁都知道,光干活不行,得知道自己是为了啥。”
小林忽然插话:“就像打游戏,总得知道任务目标吧?不然你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哪儿。”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今天我们不是来听命令的,是来一起找方向的。”
会议室安静了一会儿。
小李试探性地开口:“那……你说的方向,具体是什么样的?”
“比如上周的事。”刘好仃拿出之前小林整理的资料,“三车间返工率比二车间高了15%,这不是谁的责任,是我们整个流程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能把各车间协作效率提升10%,是不是更有意义?”
王师傅喝了口茶,“听起来是挺实在,可怎么落实呢?”
“第一步,先明确目标。”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提升班组协作效率”八个字,“第二步,收集大家的反馈,看看哪些地方卡住了。第三步,想办法解决。”
老张放下报纸,“那你打算怎么衡量这个效率?”
“这个问题很好。”刘好仃指着小李,“你刚才也提到了,怎么才算达成目标?”
小李想了想,“可以定期做一次协作满意度调查,或者统计跨部门任务完成率?”
“这些都可以考虑。”刘好仃说,“关键是,我们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而不是等结果出来才说‘哦,原来是这样’。”
王师傅摸了摸下巴,“听上去倒是不像以前那种空口号。”
“不是口号。”刘好仃笑了笑,“是所有人愿意为之负责的事。”
小林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句话,眼神亮了一些。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外面飘起了细雨,窗户上蒙了层薄雾。小李起身擦了擦玻璃,露出厂区一角。几辆叉车正缓缓驶过湿漉漉的地面,轮胎压出一道道水痕。
“其实……”老张忽然开口,“我一直觉得咱们这儿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有时候一个问题,三个车间都发现了,但没人说出来。”
“那就是沟通机制的问题。”刘好仃说,“所以我们才有了开放交流会,才有了留言角。”
“可这些……能持续多久?”王师傅问。
“不一定能一直热热闹闹。”刘好仃语气平稳,“但只要有人愿意坚持,就能慢慢变成习惯。”
老张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掏出本子,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推给刘好仃。
刘好仃低头一看,上面写着:“建议建立跨车间协作数据追踪系统,每月更新一次。”
他抬起头,冲老张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还在观望。”刘好仃环视一圈,“没关系,我们不是要你们立刻相信,而是要你们看到变化。哪怕一点点也好。”
小林忽然举手,“组长,我有个想法。”
“说。”
“我们可以搞个‘协作之星’评选,每个季度选一个最能促进跨部门合作的员工,给予奖励。”
“不错。”刘好仃笑着记录下来,“这个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的补充机制。”
会议快结束时,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指着那八个字,“这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接下来,由监督小组牵头,开始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目标不是挂在墙上的,是要落在行动里的。”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不算热烈,但真实。
走出会议室时,小周追上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组长,我能不能参与这次的数据整理?我想试试。”
刘好仃停下脚步,看着他,“当然可以。”
小周用力点点头,转身跑开了。
刘好仃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改变从来都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演讲,而是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日常。
就像此刻窗外的雨,不大,却稳稳地落着。
他走进办公室,拉开抽屉,拿出一份新的文档,标题是:
《团队阶段性目标实施方案·初稿》
手指停顿片刻,敲下了第一段话:
“目标:以提升班组协作效率为核心,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文档开头,还留了一行空白。
他想了想,轻轻地写上:
“我们的方向,终于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