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17集:评估结果分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长桌一端,手里捏着一支红笔,正对着投影幕布上密密麻麻的图表发呆。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来,在桌面划出一道道明暗交错的线,像极了他们这次评估结果——有亮也有灰。

“刘哥,”阿梅推门进来,抱着一沓资料,“我把所有客户反馈都重新归类了一遍,还按满意度分成了三级。”

“辛苦了。”刘好仃接过资料,随手翻了几页,“你这个分类比上周那版清晰多了。”

“那当然,我可是花了两个通宵呢。”她把咖啡杯往桌上一放,杯子底磕在木头上的声音清脆响亮,“小周呢?他不是说要整理生产数据吗?”

“他在楼下复印机那儿卡住了。”刘好仃指了指门外,“好像纸张太厚,机器抗议了。”

话音刚落,小周就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手里抱着一堆打印出来的表格,边走边嘟囔:“这台老家伙该退休了,再不换新设备,我们都要被它折磨疯。”

“这话听着耳熟吧?”刘好仃笑着问,“上次你说温控系统老旧的时候也是这么骂的。”

“是啊,然后你就让我先试点,别急着换。”小周放下材料,抹了把汗,“现在我也想开了,先修修看。”

会议室内气氛轻松,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今天可不是来闲聊的。评估结果已经出来了,但光看表面数据远远不够,得深挖、分析,找出真正的问题和机会。

“行了,咱们开始吧。”刘好仃站起身,拿起遥控器打开投影仪,“先把数据过一遍,再分组讨论。”

阿梅负责的是客户满意度部分。她在屏幕上点开一张饼图,指着其中一块说:“整体满意度提升了9.7%,达到83%。出口订单那边提升最明显,尤其是欧洲客户,普遍反馈玻璃透亮度更高,手感更顺滑。”

“不过也有问题。”她切换到另一张柱状图,“颜色偏差还是个老大难,虽然没影响使用,但有些客户已经开始质疑我们的稳定性了。”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周已经讨论过了。”小周插嘴,“我已经联系了几个重点客户,让他们提供具体色号标准,我们会尽量靠拢。”

“很好。”刘好仃点头,“颜色控制这块,回头你们再和技术部沟通一下,看看是不是能调整参数或者增加检测频次。”

轮到小周汇报生产数据时,他调出一张趋势图,指着某个波动区间说:“预热阶段的温度控制确实不稳定,不同班次的操作员对温度判断差异很大,导致后续镀膜效果出现轻微偏差。”

“这不是单靠培训就能解决的。”刘好仃皱眉,“人为因素太多,我们需要标准化流程,甚至考虑引入自动温控模块。”

“预算方面……”小周欲言又止。

“不用全换。”刘好仃打断他,“我们可以先在关键工序装一个模块做试点,看看效果再说。”

“明白。”

接下来是效率指标。阿梅展示了生产线的节拍变化:“平均生产时间缩短了12%,良品率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说明新工艺确实有效。”

“但问题是,”她顿了顿,“设备兼容性还是个隐患。部分旧设备在运行新工艺时会出现短暂卡顿,影响整体节奏。”

“这部分我已经联系了供应商的技术员。”小周补充,“他说可以做局部改造,成本不高。”

“那就安排下去。”刘好仃做了决定,“先改一台试试,稳定后再推广。”

整个上午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过去了。午餐过后,大家又回到会议室继续分析剩下的数据和反馈。随着讨论深入,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刘哥,我发现一个问题。”阿梅突然开口,“虽然产品质量提升了,但我们内部记录的标准还是沿用的老办法,和客户的实际感受之间存在脱节。”

“什么意思?”

“比如‘透亮度’这个词,我们在质检报告里写得很专业,但客户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有些客户觉得‘透’就是‘亮’,而我们的定义更多是指光线穿透率。”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一直在用自己的一套语言去衡量客户的真实体验?”

“没错。”阿梅点头,“这样容易造成误判。比如我们以为某批货达标了,但客户却觉得不如以前。”

“这事儿得改。”刘好仃沉吟片刻,“从下个月开始,我们要统一内外部的评价标准,必要的话,可以请客户参与我们的质检流程。”

“那会不会太麻烦?”

“麻烦总比误解强。”刘好仃笑了笑,“做生意嘛,就是要让人家觉得你懂他。”

讨论持续到傍晚才告一段落。大家各自带回了一堆任务,准备第二天继续推进。

临走前,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窗外的生产线。夕阳洒在玻璃上,反射出柔和的金光,像是某种无声的鼓励。

“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轻声说,“但只要我们愿意去看、去听、去做,总会一点点进步。”

小周和阿梅站在他身后,彼此对视一眼,眼中多了一份坚定。

车间的方向传来熟悉的机器轰鸣声,像是时间的脚步,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

刘好仃转身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然后轻轻放在桌上。

杯子边缘还残留着一圈水渍,在夕阳下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