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梅一愣,片刻后她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那、那我可以只学医,不出去坐堂当大夫吗?”

谢莞娘无所谓,“可以啊,你可以跟我似的,靠采药和炮制药材赚钱。”

小梅一听,提着的那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她用前所未有的、坚毅又明亮的清澈眼神看着谢莞娘,“那我学,我不怕吃苦,也不怕要花很长时间。”

突然想到什么,小丫头又紧张起来,“就是......我、我不认字......”

谢莞娘唇角上扬,“那就学。学认字可比学医理容易多了。”

鉴于小梅学医的主要目的,是处理她哥以后可能会受的外伤,谢莞娘打算等机会合适,就把自己掌握的,有关外伤、急救的一些知识,都整理成册,一点点教给小梅。

当然,她并不单单是为了小梅,江远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从军,她整理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更多还是为了江远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多出一两分的活命机会。

说干就干,正好她现在也到了刺绣倦怠期,除了进山就没有其他事情要干。

把时间花在整理这些东西上,谢莞娘觉得更有意义。

她拿出笔墨纸砚,以及她特意烧制的简易炭笔,一边回忆,一边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写字、画图。

如她养父谢道衡所说,她其实是个没什么艺术天赋的人,写字也好,画画也罢,拿出来的成品,获得的评价总结一下就四个字——规整、好认。

这么夸奖她的字画,其实和夸奖她这个人“精神面貌很好,气色看起来不错”没啥区别,都属于是找不出什么突出优点,所以就礼貌性的随便一夸。

不过谢莞娘也不介意这个,她是真心觉得,她能学好她觉得有用的那些实用技能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不能什么都要,也不能强求自己面面俱到。

对她来说不是艺术而是技能的写字、画画,能得一个规整、好认的评价,在她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的两个来月,谢莞娘要么跟着江远往山上跑,要么在家一边指导小阳、陈圆、小梅学习,一边整理有关外伤、急救的那些知识。

如此一直忙活到秋收时节,谢莞娘这才重新对自己的日常行程进行调整。

在抢收开始之前,谢莞娘不仅把小册子给写完了,而且还和江远一起,每人誊抄了一份新的出来,当然,两份誊抄本的图,都是谢莞娘给画上去的,这活儿江远做不来。

抄完的其中一本,在谢莞娘重新检查确认之后,由江远托付可靠之人,帮着秘密送去了紫荆关那边。

另外一份,则成了谢莞娘用来教导小梅、江远、郝玉、阿泰、小阳的现成教材。

本来应该是一对一授课的小小课堂,因为多了谢莞娘计划之外的四名学生,出乎她预料的,变得热闹起来。

江远和郝玉要学,是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了这本册子的价值所在,阿泰和小阳则是完全的跟风党,因为江远和郝玉要学,所以他们就也很积极的跟着一起学。

一只羊是赶,五只羊也是放,谢莞娘倒是不介意自己的小课堂上多出几名学生,于是她欣然同意了他们的求学申请。

当然,在抢收结束之前,他们的小课堂是没多少机会开课的。

一切事情都要为秋收让路,并且郝玉和江远,今年也要继续帮紫荆关那边筹措粮草。

万幸朝廷确实有在用心治理地方、恢复民生,国库有钱之后,以往边军应该拿到,但却已经很多年不曾拿到的军需物资,总算是陆陆续续被送了大半过来。

郝玉估摸着,明年他们应该就能彻底脱手,便是连今年的这一小部分粮草也不必再帮忙筹措了。

正好,他到时候无事一身轻,完全可以带着妻儿,住到离紫荆关、离江远更近的易县。

且不说送到紫荆关的那本册子,在军医们中间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就只说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正为了秋收不停忙活的谢莞娘、江远等人。

谢莞娘和江远名下田地都不多,江远跟了几天,陈召兄弟几个就收拾完他们名下的田地,并把他们应得的粮食和秸秆都分给他们了。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江远都是在给郝玉帮忙。

至于谢莞娘、陈氏等女眷,她们只负责粮食、秸秆的翻晒工作,以及每天一日三餐的准备工作。

由于陈氏还怀着孕,谢莞娘等人谁也不敢让她干体力活儿,她除了坐在院子里,一边织布一边看着摊开晾晒的粮食,就只被允许在谢莞娘她们做饭时,去给她们稍微帮点儿小忙。

不像谢莞娘,不仅每隔一天就跑到村尾的小矮山上逮兔子和野鸡,拿回来给大伙儿加餐,而且还天天带着小阳、小梅和阿泰,吭哧吭哧的翻晒粮食和秸秆。

那些晒干晒透的粮食和秸秆,也基本都是她和江远、郝玉、阿泰、小梅搬到仓房或者柴房去的。

郝玉虽然一只手不能提重物,但他可以把粮食口袋放到肩膀上,把捆扎好的秸秆夹在腋窝里,总之并不会耽误他帮着干体力活儿。

众人起早贪黑忙了差不多一个月,总算是把收获时令稍有差别的众多作物,都给稳稳当当的收回了自己家里。

虽然所有人都黑了,也瘦了,但大家的心情却都出奇的好。

去年和今年,大伙儿连着两年都没有遇到旱灾、洪涝、蝗虫、冰雹之类的自然灾害,年年都是丰收年,年年朝廷又都轻徭薄赋,老百姓家里有了余粮和余钱,脸上自然就也多了憧憬和笑容。

就连早就托了牙人帮忙留意合适的田庄,结果却一直没能收到好消息的谢莞娘,也因为再一次的丰收年景,对事情的进展不顺多了几分宽容。

和村里那些把自家田地全都留在手里,自家人亲力亲为进行耕作人家的人家不同,谢莞娘、江远和郝玉,他们都已经没有待收的庄稼了,是以在粮食和秸秆全都晾晒完毕之后,他们就又忙活起了其他事情。

帮常曜购买指定数目的粮草,进山采药、打猎、收集山货,以及按照时令,收获大白菜、萝卜、冬瓜等冬储蔬菜,继续晒干菜、腌酸菜、腌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