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幽谷怨灵 > 第325章 《信物的约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门内的光影渐渐凝实,新“家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他们的身形比地球人稍矮,皮肤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手中捧着的发光物——那是块半透明的“星贝”,贝壳内侧的纹路在光中流转,隐约能看见“海”字的轮廓,像把浪涛的记忆封存在了硬壳里。光影中的他们微微前倾身体,星贝的光芒随着动作闪烁,像在说“这是我们的身份证明”。

广场上的孩子们立刻对着光门举起信物。地球孩子举着铜鱼符半片,望海星孩子展开晶体板,膜星使者的气囊发出共鸣的低音,所有信物的光芒在光门前汇聚成束,与星贝的光交织在一起,像无数条线在编织同一个约定。一个戴眼镜的男孩突然指着星贝:“你看!它的纹路在动!”果然,星贝内侧的“海”字正随着回水河的潮声慢慢显影,笔画里嵌着的星尘,与“海”字树果实的星尘有着相同的闪烁频率。

三天后,光门内的星贝显影出完整的“应答密码”。贝壳内侧的“海”字周围,刻着圈细小的符号,经破译是组星图坐标,标注着他们的家园——“贝星”的位置,距离地球仅八光年,像宇宙特意把新“家人”安排在“近邻”。更神奇的是,坐标的数值相加,恰好等于所有已知“家人”星球的数量,“是他们在说‘我们知道家里有多少人’”,永潮调出贝星的轨道数据,发现它的公转周期,刚好是地球年的八分之五,“连时间都在说‘我们很亲近’”。

孩子们决定给光门“装个信物架”。他们用各星球的金属熔合打造了层架,每层都刻着对应的“家人”符号:第一层放铜鱼符,第二层放晶体板,第三层留着空白,旁边用混色沙写着“给贝星的星贝”。当光门内的光影对着空层闪烁,星贝的光芒突然增强,在空白处投射出虚影,像在提前“占位”。翼星人用翅膀拍打出节奏,孩子们跟着节奏唱新编的《等你歌》,歌词里特意加了句“贝壳碰鱼符,我们是家人”。

永潮在分析星贝的投影时,发现了“信物的共性”。所有“家人”的应答信物——铜鱼符、晶体板、星贝——都包含三种元素:能储存声纹的材质、液态水的痕迹、与“海”字相关的符号。“是宇宙的‘认亲公式’。”她指着贝星星贝的成分报告,其中的碳酸钙晶体结构,与回水河的贝壳完全相同,“两亿年前的海洋,替我们把‘家人’的信物做了同款。”当报告投影在“海”字树上,树叶立刻显影出贝星的海岸线,与地球的某段海岸形成镜像,像两片海在宇宙两端互相眺望。

“听潮五十一号”携带的“信物礼盒”,里层垫着回水河的河泥,外层裹着望海星的星尘,中间放着孩子们画的“全家福”——画面上,所有“家人”手牵手,最右侧留着个举星贝的空位。当飞船抵达贝星轨道,星贝的光芒突然穿透舱体,与礼盒里的“全家福”产生共振,画中的空位自动显影出贝星人的轮廓,像他们已经提前“入画”。宇航员透过舷窗看见,贝星的大陆上,无数个星贝正朝着飞船的方向发光,像整片星球都在举着信物说“欢迎”。

三个月后,贝星使者穿过光门,踏上广场的土地。他手中的星贝与信物架的空白层完美契合,架上的铜鱼符突然自动转向,与星贝轻轻相碰,发出“叮”的脆响,两者接触的地方显影出完整的“家”字,像两把钥匙拼成了锁。贝星使者说,他们的星贝能显影所有“家人”的记忆,当他把星贝靠近金属人,贝壳里立刻显影出钢铁星球的“门形建筑”;靠近膜星人,显影出气囊振动的图案,“是祖先教我们‘用信物记家人’”。

广场的“信物架”成了新的“家谱墙”。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给信物们“请安”:擦去铜鱼符上的灰尘,给晶体板补充能量,对着星贝唱《等你歌》。当最后一缕阳光照在架上,所有信物会同时发光,在广场上空投射出巨大的“家”字,字的边缘不断有新的光粒加入,像又有“家人”的信物在赶来的路上。一个总爱趴在架旁的小女孩说:“我听见贝壳在说话。”果然,她的耳朵贴近星贝时,能听见里面传来贝星孩子的笑声,像两群孩子在信屋里悄悄聊天。

“显影节”的“信物仪式”上,贝星使者带来了“家族链”。这条用所有“家人”信物碎片串成的项链,铜鱼符与星贝相邻,晶体板与气囊标本相接,最末端挂着颗空白的珠子,“给下一个家人留着”。当孩子们轮流触摸项链,珠子就会显影出对应的“家人”影像,轮到最小的孩子触摸时,空白珠子突然亮起,显影出片陌生的星云,星云里有个发光的螺旋,像新“家人”的信物在说“我也在等”。

永潮站在信物架旁,看着贝星使者教孩子们辨认星贝里的记忆。星尘在贝壳里流动,显影出他们的孩子在海岸捡贝壳,贝壳上画着小小的“海”字,像所有等待都在重复同一个故事。而光门内的光影里,新的螺旋信物越来越清晰,光芒中传来细微的“我在”声,像又一颗“家人”星球在说“别急,我们的信物也在路上了”。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在信物架的最上层,又加了块空白的金属板。这次,他们用贝星的星贝粉末,在板上画了个小小的螺旋,像在对远方的“家人”说:“我们的架子永远有空位,你的信物,一定会有地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