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铁血少英雄 > 第696章 初探江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卡车在抵达一片相对安全的丘陵地带后,便被石云天果断弃于一条偏僻的河沟里。

这铁家伙目标太大,且燃油将尽,再开下去无异于自曝行踪。

1942年1月的风,吹在脸上已少了几分北地的凛冽刺骨,多了几分湿冷的缠绵,提醒着车上历经磨难的几人,他们已身处另一个中国——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俺总算知道这诗是啥意思了。”王小虎踩了踩脚下湿润的泥土,望着远处虽在冬日依旧不乏绿意的山峦,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一股水汽的味道。

“是啊,总算到了。”石云天展开一张从鬼子据点缴获的、早已被翻看得起了毛边的地图,眉头微蹙。

地图上,“江南”二字涵盖的区域何其广阔,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

张锦亮连长的队伍只是说在“江南”一带活动,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他们的名声,通过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次次震动全国的壮举,早已悄然传遍大江南北。

“铁血少年团”的名号,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带着传奇色彩,在日伪军的通缉令上则挂着高昂的赏格。

尽管国统区的报纸曾按上头指示,轻描淡写地发布过“已揖拿并处置数个滋事小共匪”的虚假消息,试图混淆视听,压制这股“红色旋风”的影响力,但真实的火种岂是几句谎言能够扑灭?

这反而让他们的存在更添一层神秘与坚韧。

名声是双刃剑。

它可能带来潜在的帮助,但也意味着每走一步,都可能遇到认出了他们而心生歹意或想去邀功请赏的人。

“当务之急,是找到当地的党组织或者可靠的群众,打听消息。”石云天收起地图,目光扫过同伴们疲惫却坚定的脸,“这里敌我情况不明,水系众多,和我们之前在北方平原、山地的活动方式大不相同,大家务必加倍小心。”

五人一狗,再次化身寻常的逃难百姓,只是眉宇间的机警和身上虽破旧却利落的打扮,与真正面黄肌瘦的难民略有不同。

他们沿着乡间土路,向着有炊烟升起的方向走去。

与北方的苍凉辽阔不同,江南的村落往往依水而建,白墙黛瓦,即使是在战时,也依稀能辨出往日的秀美。

只是如今,许多村庄外墙刷着刺眼的“和平建国”标语,偶尔能看到孤零零的炮楼矗立在视野开阔处,像钉子一样楔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他们在一个较大的镇子外徘徊观察了许久。

镇口有伪军站岗,对来往行人盘查得不算太严,但镇内情况不明。

石云天决定,由他和相对不那么显眼的李妞、宋春琳先进镇打探,王小虎和马小健带着小黑在镇外树林接应。

石云天用泥土稍稍掩饰了过于清亮的目光,李妞和宋春琳则用头巾包住头发,三人混在赶集的人群中,低眉顺眼地走进了镇子。

镇内街道狭窄,铺着青石板,两侧是各式店铺,药铺、杂货店、茶馆,甚至还有一家生意冷清的酒楼。

叫卖声、交谈声混杂着江南特有的软糯口音,透出一种畸形的、在刺刀下勉强维持的“繁华”。

石云天敏锐地注意到,茶馆里坐着的,除了闲聊的乡绅,还有些眼神飘忽、四处打量的人物。

他们走进一家看似普通的杂货铺,借口买针线,李妞用带着北方口音、模仿当地语调的蹩脚话,小心翼翼地向掌柜打听:“老板,请问这附近,有没有驻扎着……打鬼子的队伍哇?俺们是从北边逃难来的,想投奔个靠山。”

那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闻言眼皮都没抬,一边拨弄着算盘一边慢悠悠地说:“打鬼子的队伍?呵呵,姑娘,这兵荒马乱的,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不错咯,皇军……哦不,鬼子厉害着呢,咱们这小地方,哪有什么队伍敢来哦,要投亲靠友,还得往南边再看看。”

语气平淡,却透着明显的回避和警惕。

石云天心下了然,这掌柜要么是真不知道,要么就是不敢说。

在敌占区腹地,轻易打探抗日队伍,无异于自杀。

就在这时,茶馆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喧哗,还夹杂着呵斥声。

石云天心中一动,示意李妞和宋春琳留在店里,自己则快步走到门口,朝茶馆方向望去。

只见几个穿着黑色绸衫、歪戴帽子的地痞模样的人,正推搡着一个说书先生。

那说书先生约莫五十岁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怀里紧紧抱着一块醒木和一把折扇。

“老东西!敢在这儿说岳飞扬枪挑小梁王?指桑骂槐是吧?我看你是活腻了!”一个地痞厉声骂道,伸手就要去抢说书先生的道具。

周围茶客纷纷避让,敢怒不敢言。

说书先生虽面露惧色,却梗着脖子道:“各位爷,小老儿只是混口饭吃,说段老书,这……这从何说起啊……”

“少他妈废话!跟我们走一趟!”另一个地痞上前就要扭押。

石云天眼神一冷。

这些地痞显然是依附日伪的爪牙,专门负责监控舆论,打压任何可能激发抗情绪的苗头。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的机关扇,但立刻强忍下来。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此地动手,立刻就会暴露。

就在他权衡之际,一个穿着体面、像是茶馆掌柜的人赶紧跑出来打圆场,一边给那几个地痞塞钱,一边赔笑:“几位爷,几位爷息怒!这老糊涂不懂规矩,我这就让他滚蛋,保证以后再也不来了!惊扰了各位,罪过罪过……”

地痞们掂量着手里的钱,又骂骂咧咧了几句,这才扬长而去。

那说书先生惊魂未定,连连向茶馆掌柜作揖,收拾起东西,踉踉跄跄地离开了茶馆,背影萧索。

石云天心中一动,悄悄跟了上去。

他觉得,这位敢于在茶馆说抗金故事的说书先生,或许并非寻常艺人。

说书先生专挑僻静的小巷走,七拐八绕,来到镇边一座破败的龙王庙前。

他警惕地四下张望了一下,才闪身进了庙。

石云天没有贸然跟进,他记住了这个地方,然后迅速返回杂货铺,与李妞、宋春琳会合,三人买了些必需品后,不动声色地离开了镇子。

与镇外接应的王小虎、马小健会合后,石云天将镇内见闻说了一遍。

“这么说,这镇子里有‘自己人’?”王小虎兴奋地问。

“不一定,但那个说书先生值得留意,而且,镇上敌特控制很严,我们这样漫无目的地打听太危险。”石云天沉吟道,“我们需要一个更稳妥的联系方式。”

夜幕降临,江南的冬夜潮湿阴冷,石云天决定,夜探龙王庙。

留下马小健和李妞保护宋春琳和小黑,石云天带着身手灵活的王小虎,借着夜色掩护,如同两只灵猫,悄无声息地潜回了镇边。

龙王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大殿内,隐约有微弱的火光闪烁。

石云天和王小虎伏在殿外的断墙后,屏息凝神。只见大殿中央生着一小堆篝火,白天那说书先生正坐在火边,而他对面,还坐着一个穿着短褂、渔民打扮的精壮汉子,两人正低声交谈。

“……风声太紧,上次联络点被破坏后,上线一直没消息。”渔民汉子声音低沉。

说书先生叹了口气:“是啊,我这说书的行当也不好干了,今天差点栽了,不过,我听到个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

“什么消息?”

“听说,那几位传偏各地的小英雄……可能到咱们江南地界了。”说书先生压低了声音。

墙外的石云天和王小虎心中一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他们的行踪,竟然已经传到了这里?

渔民汉子也是身体一僵:“消息可靠吗?国统区那边不是说……”

“哼,那边的鬼话能信?”说书先生嗤之以鼻,“无风不起浪,如果真是他们来了……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说不定,他们就是来找……”

话音未落,突然,庙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吆喝声。

“包围起来!别让庙里的人跑了!”

火把的光芒瞬间将破庙周围照得亮如白昼。

石云天暗叫不好,是白天那群地痞,还带来了几个持枪的伪军!他们被跟踪了!

殿内的说书先生和渔民汉子也猛地站起,脸上血色尽褪。

“妈的,中计了!”渔民汉子猛地从后腰抽出一把短刀。

“从后窗走!”说书先生还算镇定,急忙指向大殿后方。

但伪军已经冲到了庙门口,子弹上膛的声音清晰可闻。

“里面的人听着!乖乖出来投降!”

石云天眼中寒光一闪,机关扇已滑入手中。

他看了一眼身旁同样绷紧了身体的王小虎。

江南之旅的第一关,看来要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