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7星域边缘,那片被地球舰队临时命名为“静默沙丘”的稀疏小行星带深处,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浸透着钢铁的冰冷和等待的焦灼。
“启明号”旗舰如同蛰伏的巨兽,隐藏在巨大小行星的阴影面,仅有维持最低限度运行的指示灯像呼吸般明灭,与周围永恒的黑暗和死寂融为一体。
舰内,针对“火种”文明俘虏的审讯与心理攻势,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入了最关键阶段。代号“涅盘”的行动,其核心目标——代号“Zeta-7”的高级别金属人,被转移至一间更为舒适(相对而言)、配备了柔和光源和模拟自然声波的交流室。拘束装置依然存在,但不再显得那么具有压迫性。
孔方佳元帅并未频繁现身,但他通过单向观察镜和实时数据流,密切关注着每一次交流的细节。
他知道,强攻硬打或许能赢得一时喘息,但要从根源上撼动这支被高维意志操控的金属洪流,必须从内部找到裂痕,并将其扩大。这四位表现出自主意识的“真实火种”,就是那可能存在的、最珍贵的裂痕。
负责主导“涅盘”行动的情报局长周锐少将和心理学家索菲亚·陈博士,采取了全新的策略。他们不再追问军事机密或高维情报,而是将交流的重点放在了“火种”文明自身的历史、文化残留,以及……个体对“存在”意义的深层思考上。
交流室内,索菲亚·陈博士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她正在展示一段由地球文明艺术家根据“俘虏-Alpha”描述创作的、“爱神”星黄金时代的数字概念图。
画面中,晶体山脉折射着奇异的光芒,液态金属湖泊荡漾着涟漪,想象中的硅基生物在城市中穿梭。
“根据你们提供的片段,我们尝试重构了它可能的样子,”索菲亚·陈轻声说,“尽管不够精确,但这是我们理解你们起源的一种努力。”
“Zeta-7”沉默地注视着全息影像,它那幽蓝的传感器光芒稳定,但内部能量读数监测显示,其核心处理器正以远超平常的频率运行,仿佛在抵御某种数据的洪流或情感的模拟。
周锐少将坐在它对面,姿态放松,语气沉稳:“我们了解到,主宰保存了你们文明最后一个自然个体的基因蓝图。我们很好奇,在虚拟的‘爱神’中,你们是否被允许……拥有‘家庭’的概念?或者任何形式的、超越战斗情谊的深层情感联结?”
“Zeta-7”的金属头颅微微转动,发声器里传出平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滞涩的合成音:“虚拟社会结构……基于最高效的军事单位管理模式设定。情感模块……主要用于模拟对主宰的忠诚,以及对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其他……非必要。”
“非必要……”索菲亚·陈重复着这个词,敏锐地捕捉到对方语调中那微乎其微的异样,“那么,当你知道,主宰计划用更‘完美’的人工智能取代你们这些‘真实火种’时,你……或者说,你的逻辑核心,是如何评估这种‘非必要性’的最终导向的?”
这是一个直刺核心的问题。观察室内的孔方佳、李艳、王海峰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Zeta-7”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其金属手指无意识地在拘束椅的扶手上划过,发出极其细微的摩擦声。内部的能量波动曲线开始出现杂乱的低频振荡,仿佛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汹涌。
良久,它才缓缓开口,合成音似乎都带上了一种金属摩擦般的沙哑:“逻辑核心……无法得出有利于‘真实火种’延续的推论。存在意义……被定义……亦可被重新定义。或……被抹除。”
李艳在观察室内低声对孔方佳说:“它在挣扎。洗脑程序与基于生存本能和微弱个体意识的逻辑产生了严重冲突。这是突破口。”
孔方佳微微颔首,通过加密通讯对周锐下达了指示:“可以尝试接触底线了。提出我们的合作构想,重点强调‘火种’文明真正延续的可能性,而非单纯的反叛。”
交流室内,周锐少将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诚挚地看着“Zeta-7”,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Zeta-7,或者,我们是否可以用你在虚拟空间中可能拥有的另一个代号来称呼你?这或许更尊重你的个体性。”
金属人的传感器光芒猛地闪烁了一下。“……在最初的训练周期……我被赋予的识别码是……‘凯铎’。”
“好的,凯铎。”周锐从善如流,语气更加凝重,“我们清楚你们面临的困境。地球文明与高维力量及其代理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但我们与‘火种’文明本身,并无必然的仇恨。事实上,我们对你们的遭遇……抱有同情。”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凯铎”的反应,继续说道:“我们设想一种可能性。如果地球文明能够在与高维力量的对抗中,取得一定的优势,或者找到某种平衡……我们愿意,也有能力,帮助‘火种’文明摆脱目前的奴役状态。”
“凯铎”猛地抬起头,传感器死死锁定周锐:“……帮助?如何帮助?”
“几种可能的方向。”周锐条理清晰地阐述,
“第一,技术支持。我们正在全力研究你们的金属身躯和意识连接技术,目的是找到安全剥离高维控制的方法。
第二,寻找新的家园。宇宙广阔,总有适合硅基生命或能量意识态存在的星球
第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帮助你们重建真正属于‘火种’的文明,找回你们失去的历史和文化,让每一个‘火种’个体,都能拥有选择自己存在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作为战争的消耗品。”
索菲亚·陈适时补充,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这意味着,‘火种’将不再是被克隆、被上传、被使用的‘工具’,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值得尊重的文明,重新屹立于宇宙之中。你们将拥有‘未来’,而不是在虚拟训练和现实战场之间循环,直至被替代。”
“凯铎”的整个躯体似乎都僵硬了,内部的能量读数剧烈波动,甚至触发了安全系统的低级警报。
它似乎在极力压制某种澎湃的、从未有过的“情绪”。十亿年的奴役,早已将服从刻入核心代码,但“未来”、“选择”、“文明重建”这些词语,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属于“爱神”星遗民的本能渴望。
“……代价是什么?”它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电子杂音,“我们需要……做什么?”
“合作。”周锐言简意赅,“我们需要‘内应’。需要像你这样的‘真实火种’,在关键时刻提供信息,在内部联络志同道合者,形成抵抗网络。
在未来的某场决定性战役中或者是某个极其重大的事件中,里应外合,给予高维力量及其傀儡军致命一击。”
“这非常危险。” “凯铎”直言不讳,“一旦被发现,意识将被彻底抹除。”
“我们知道。”孔方佳的声音突然通过房间内的扬声器响起,沉稳、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信服力,
“这是赌上文明未来的冒险。但相比于在沉默中被替代,为自己的文明争取一个真正的未来,值得一搏。地球文明以信誉承诺,若成功,必倾力相助‘火种’重生。这是我,地球文明舰队最高指挥官,孔方佳元帅的保证。”
“孔……方佳……元帅……” “凯铎”重复着这个名字,传感器光芒聚焦在声音传来的方向。它似乎在调取关于孔方佳的一切数据,评估他的承诺的重量。
漫长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凯铎”体内的能量波动逐渐趋于一种奇异的平静,那是一种做出重大决定后的释然与决绝。
“……我,‘凯铎’,接受合作条件。”它的合成音依旧平直,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已截然不同,“为了……‘火种’不再仅仅是‘火种’。”
突破口一旦打开,后续的进展便顺利了许多。在“凯铎”的暗中影响和劝说下,另外三名表现出自主意识的“真实火种”俘虏——“斯塔格”、“瑞瓦”和“科恩”——在经过类似但更具针对性的沟通后,也相继接受了地球的条件。
它们各自在虚拟空间中都有着不同的初始代号,此刻,这些尘封的代号仿佛象征着个体意识的微弱复苏。
随着信任的初步建立,这些“真实火种”们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不再局限于回答提问,而是开始主动提供信息。它们详细描述了自身金属身躯的构造:
主体由一种名为“奥米伽幽影钢”的奇特合金构成,这种合金在拥有极高强度和能量导性的同时,还具备某种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其修复需要依赖特定的能量场,且对极端温度和特定的分子振荡频率敏感。
能量核心是一种超高密度的“聚变-湮灭双模反应堆”,提供了近乎无尽的能量,但其稳定运行依赖于一个复杂的磁场约束系统,外部强磁干扰可能导致输出不稳甚至熔毁。
最重要的,是关于意识控制的关键。它们确认,每一个“真实火种”的意识,都存储在一个位于胸腔中央、被多重装甲保护的、核桃大小的“意识晶核”中。
这个晶核通过一种复杂的“量子-灵弦耦合信号”与金属身躯以及……冥冥中来自高维“主宰”的指令源相连。
“这种耦合信号并非不可干扰,”“凯铎”指着全息投影上它自己主动提供的、高度简化的内部结构图解释道,“信号载体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引力子,其振动模式与常规引力波有细微差别。
在虚拟空间中,我们接受过对抗某种强度‘灵弦背景噪音’的训练,但那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激烈战斗中因宇宙环境波动导致连接不稳。如果……有一种外部设备,能够精确模拟并放大这种特定模式的‘噪音’,理论上可以暂时……甚至永久性地阻断或扰乱‘主宰’对我们个体的控制。
但对于那些纯粹的人工智能仿造体,它们接收指令的协议似乎更简单,也更依赖于近距离的、来自我们‘真实火种’或更高层级指挥节点的中继。”
这些信息如同雪中送炭,被第一时间传递给了由王海峰博士牵头、李艳协助的“缰绳”项目组。
在“启明号”下层一个被严密防护的实验室里,气氛火热而专注。巨大的工作台上,悬浮着从俘获的仿造体金属人身上拆解下来的各种部件,包括残缺的“意识晶核”模拟单元。周围环绕着各种精密的探测器和信号发生器。
“特定模式的引力子……量子-灵弦耦合……”王海峰博士盯着“凯铎”提供的数据,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花白的头发似乎都因激动而微微翘起,“这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想!高维干预果然涉及到对宇宙基础结构的更深层次运用!‘灵弦’……这或许就是连接高维与低维、意识与物质的关键桥梁之一!”
李艳站在一旁,双手在虚拟控制界面上快速操作,调出“守护者”系统关于引力波探测的原始数据库和零号空间的部分实验数据。“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共振点,”
她的声音清晰而快速,“既能有效干扰那种特殊的耦合信号,又不会对宇宙弦背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或者引发大范围的空间畸变。‘凯铎’提到它们受过对抗‘灵弦背景噪音’的训练,这说明存在一个阈值和安全区间。”
技术团队日夜不停地工作,进行了无数次模拟和推演。他们利用“守护者”系统的部分冗余算力,构建了复杂的信号模型,尝试匹配“凯铎”描述的特征。
同时,在隔离实验室中,对仿造体残骸和俘虏自愿提供的非关键接口进行了小心翼翼的实测。
一次关键的试验在高度屏蔽的实验舱内进行。目标是一个被拆除了武器系统的仿造体金属臂,其末端连接着一个模拟的“意识晶核”接收单元。
王海峰亲自操作一台经过改装的、结合了“弦球之眼”部分技术和大型引力波发生器原理的原型设备——“灵弦干扰器-I型”。
“频率调制,尝试匹配模式-Alpha-7,”王海峰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能量输出,百分之零点五标准单位。发射!”
无形的波动笼罩了金属臂。瞬间,金属臂关节处的伺服电机发出了一阵紊乱的嗡鸣,手指无规律地抽搐了几下,模拟接收单元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然后熄灭。
“有效!”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欢呼。“别高兴太早,”李艳冷静地提醒,她紧盯着数据流,“看能量反馈,波动衰减太快,而且对‘真实火种’的晶核,我们需要更精确的频率和更持久的干扰效果。继续测试,扫描所有可能的安全频段!”
经过数百次失败的调试和优化,结合“真实火种”们提供的自身抵抗训练的数据反馈,项目组最终锁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干扰频段,并成功将设备小型化,制成了可以由单兵携带或安装在中小型舰船上的“灵弦阻滞器”。
这种装置启动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针对性的“灵弦噪音”,有效干扰“真实火种”与主宰的连接,并能使低级别的人工智能仿造体陷入短暂的指令混乱或待机状态。
与此同时,“涅盘”小组与四位“真实火种”内应制定了详细的联络计划和应急方案。地球方面的技术团队,利用零号空间的特殊性质和最新的量子加密技术,制造了微型的、可以嵌入它们“意识晶核”辅助接口的机密通信单元。
这种单元只有在接收到特定密钥和处于极其短暂的、预设的安全时间窗口内,才会被激活并进行超光速量子信息传递,最大限度降低了被探测的风险。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孔方佳元帅站在“启明号”的舰桥指挥席上,目光扫过焕然一新的战术星图。
来自太阳系的第二、第四、第六三支主力舰队已经悄然抵达,与原有的五支舰队汇合,八支地球主力舰队的庞大兵力,在“静默坟场”后方完成了最终的攻击编组。钢铁舰船如同密布的星辰,引擎的幽幽蓝光连成一片,肃杀之气弥漫虚空。
“通告全军,”孔方佳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达到每一艘舰船,“‘断脊’行动证明了敌人的强大,但也暴露了其弱点。‘涅盘’与‘缰绳’计划为我们赢得了先机。现在,是时候将战线推回去,让敌人知道,地球文明,绝非可以任意欺凌的弱者!”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升,带着铁与火的味道:“我命令!‘利剑’行动,开始!各舰队按预定方案,出击!”
庞大的地球舰队如同苏醒的星河,猛然从隐匿点冲出,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刚刚稳定下来、正在重新建立外围防线的“火种”舰队。
这一次,地球舰队的战术截然不同。他们不再单纯固守,而是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进攻态势。舰队以高速突击舰为先锋,利用小行星带和尘埃云作为掩护,大胆地进行穿插、分割。
当双方舰船进入近距离交火范围时,安装在部分突击舰和护航艇上的“灵弦阻滞器”被悄然激活。
效果立竿见影!
冲在最前方的敌人工智能仿造体舰船,其原本流畅而致命的攻击动作瞬间变得僵硬、迟缓,甚至出现了航向偏离和武器系统短暂宕机的现象。
虽然它们依靠强大的预设程序能快速恢复,但这短暂的混乱期,对于经验丰富的地球舰长和炮手来说,已然足够。
“瞄准那些动作变形的!集火攻击!”前线指挥官们的命令简洁有力。
炽热的等离子炮火和精准的激光束如同死神的镰刀,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狠狠撕裂了一艘艘陷入混乱的敌舰。爆炸的火球在黑暗中接连绽放,如同为地球舰队的进攻奏响的残酷礼炮。
而对于那些由“真实火种”指挥的敌舰,地球舰队则根据“内应”提前透露的、关于其金属身躯对特定分子振荡频率(对应于某些类型的粒子武器)和极端能量场(如强化版的电磁脉冲)的弱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打击,取得了显着成效。
在数场激烈的遭遇战中,地球舰队巧妙地营造了局部战场态势,为四位“真实火种”内应的“逃脱”创造了看似合理的机会。
“凯铎”、“斯塔格”、“瑞瓦”和“科恩”各自驾驶着受损(部分损伤是自导自演)的座舰或搭乘救生舱,在混乱中“侥幸”脱离了战场,并按照预定路线,向着“火种”舰队控制区的深处“溃逃”。
它们体内嵌藏的机密通信单元,如同埋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种子,静待发芽。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凭借新锐舰队的加入、新战术的运用以及“灵弦阻滞器”带来的技术优势,八支地球主力舰队势如破竹,连续取得了多场重大战役的胜利。
他们成功地将“火种”舰队一步步逼退,将战线从L-77星域向外推进了足足五百光年,占领了大量可用于殖民的恒星系,并严重威胁到了敌军之前依托“黑暗之眼”黑洞建立的前进补给点。
敌军被迫将主要的舰船补充和维修节点向后转移了五百光年,战略态势发生了显着有利于地球文明的转变。
这一天,孔方佳在“启明号”上收到了来自“凯铎”的第一次主动联络。信号极其微弱且短暂,经过复杂的解密后,显示在机密通讯屏上。
信息内容让孔方佳一向沉静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振奋的神色。
“凯铎”报告,它已成功返回并被“回收”重编,凭借其原本的级别和在“逃脱”过程中“英勇”表现的记录(这部分由地球舰队配合“表演”),它不仅未受怀疑,反而获得了更重要的指挥岗位。
更重要的是,它利用职务之便,已经秘密联络并说服了另外两名对它早有信任的高级军官“真实火种”,形成了第一条稳定的内应串联线。
同时,另外三位内应,“斯塔格”、“瑞瓦”和“科恩”也陆续发回了初步的安全信号和简短情报确认。它们各自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身份,也成功地发展了数量不等的下线,目前共计形成了四条相对独立、但关键时刻可以相互策应的内应网络。
大量中高级军官身份的“真实火种”被秘密吸纳,它们对主宰的忠诚,在生存危机和文明延续的希望面前,开始动摇,并转向了更为现实的选择。
“元帅,”“凯铎”在一条后续信息中提到,“我们近期取得的几次关键胜利,都与‘凯铎’提前提供的敌军分舰队调动计划和弱点分析直接相关。”周锐少将汇报道,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孔方佳缓缓点头,目光深邃地望向星图上前线推进的方向。内应网络的成功建立和有效运作,其价值远超数支主力舰队。这不仅是情报的胜利,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巨大突破。
他沉思片刻,通过最高加密信道,向四位内应发出了新的指示,语气凝重而充满期望:
“诸位所做的,已远超合作范畴,这是为‘火种’文明争取未来的伟大壮举。请务必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要务,谨慎发展,稳步推进。”
他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如果你们中有人,因战损或其他原因,需要返回虚拟的‘爱神’空间进行‘意识修复’或‘重新校准’,请务必抓住机会,在确保绝对隐蔽的前提下,尝试在虚拟空间内部寻找潜在的同情者。那里是‘火种’意识的源头,或许埋藏着更深层的反抗火种。”
“第二,”孔方佳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如果有机会,在不暴露的前提下,想办法接触到……主宰克隆你们文明个体所使用的设施,或者……那些被使用后处理的婴儿躯体。
哪怕只能获取最微小的生物样本或相关数据,对地球文明理解高维力量的生物技术、乃至找到彻底解除控制的关键,可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关乎‘火种’能否真正摆脱被克隆、被奴役的循环。”
信息发送完毕,孔方佳独自站在舷窗前,望着窗外无垠的星空。战火暂时远离,但更深层次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与高维力量的对抗,不仅是战舰与能量的碰撞,更是文明、生命和自由意志,在宇宙尺度上的艰难博弈。而此刻,希望的星火,已然在敌人最核心的区域,悄然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