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军阀:我以钢铁洪流碾碎列强 > 第348章 详细的计划出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清早,还不到八点。

陆绍远刚走进办公室,准备在办公桌后坐下,甚至连每日例行的行程汇报都还没来得及听,他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只见此时的他脸上带着浓重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仿佛体内有团火在燃烧,这个南方民政系统的领袖彭立清一夜未眠。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文件,纸张边缘似乎还带着打印机的温度,那份文件的封面上赫然是《关于高丽地区长治久安及文化融合具体实施措施(初稿)》一行醒目的标题。

“请进!”

人还没有走进来,声音先传到了陆绍远的耳边。

“少帅!”彭立清的声音因为一整晚没有睡觉而有些沙哑,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亮得都有些灼人,“方案初稿出来了!我们民政院上下熬了一个通宵,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陆绍远看着他这副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感动,立刻起身,亲自从茶几上倒了杯浓茶递过去,关切道:

“彭总管,辛苦了!你们这样通宵达旦的做事,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这些事情固然重要,但你们这些栋梁之材的身体更是咱们南方未来的基石,可千万不能垮了,快坐下,喝口热茶,慢慢说。”

陆绍远的语气十分真诚,他对于这些人才格外的尊重,因为他十分明白,南方有今天离不开这些人夜以继日的奋斗。

彭立清接过茶杯,笑了笑,却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仿佛那滚烫的茶水也浇不灭他心头的热火。他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文件递到陆绍远面前:

“少帅,我不累!一想到这个计划若能成功,将为我们南方开拓万世不易之基业,我就浑身是劲,那可谓是睡意全无啊!请您过目,这是我们民政院根据您昨日‘以地缘换认同’的指示精神,通宵达旦、集思广益,讨论出来的具体细则!”

陆绍远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方案、好像还能感受到民政院上下熬夜奋战的温热,他深吸一口气,低头仔细翻阅起来,同时耳边响起彭立清条理清晰、虽然带有一丝沙哑却又充满力量的阐述。

“少帅,经过我们民政院一夜的激烈讨论和梳理,我们认为,要想平稳而高效地兼并高丽,必须采取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的方法。我们将高丽的百姓,大致分为两类。”彭立清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类,是以土地为命根子的最底层农民,这批人数量最为庞大,占据人口九成以上。他们追求的很简单,就是有地可耕,有粮可吃,能让一家人活下去,最好还能有点结余。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眼界有限,容易满足,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当,或者被别有用心之徒煽动,这股庞大的力量一旦失控,造成的麻烦将是毁灭性的。”

“第二类,则是高丽本土的乡绅、地主、知识分子,以及原有的低级官吏。 这批人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大多拥有一定的资产,接受过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们追求的,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温饱,更看重社会地位、政治权利和精神认同。处理不好,他们就会成为抵抗的核心和思想的源头。”

“针对这两大类截然不同的群体,”彭立清的声音提高了些许,还带着决策者的果断,“我们民政院准备实行不同的融合策略,双管齐下,确保事半功倍!”

“不过,在具体策略展开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件事——奠定法理和历史的根基!”

他点了点文件的第一部分,“我们民政院将立即组织南方最顶尖的文史专家,准备在最短时间内,紧急编纂一部具有我们南方机关官方权威的史论着作——《高丽生成记》!”

“在这部书中,”彭立清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陆绍远,“我们将系统地、‘引经据典’地阐述高丽的来源,与我们华夏九州密不可分的关系。核心依据就是:箕子朝鲜!”

他详细解释道:“根据我们九州正史明确记载,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叔父、贤臣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一批商朝遗民,带着先进的礼仪、制度、文化,向东迁徙,最终在高丽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政权。这是半岛信史的开端,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史实!”

“在我们的《高丽生成记》中,”彭立清语气带着引导性的渲染,“我们将把箕子刻画成一位尊贵的‘王族后裔’、一位传播文明火种的‘圣人’,是高丽半岛文明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我们要通过一切宣传渠道,让高丽的每一个人,从孩童到老叟,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根,在华夏!他们原本就是我们九州圣贤的后代!”

陆绍远听到这里,微微点了点头,插话道:“这个方法很好,抢占历史解释的制高点,对于第一类基层百姓,长期灌输之下,或许会有人相信,甚至引以为荣。但对于第二类人,那些读过书、有自己想法的高丽精英,他们恐怕不会轻易买账,甚至会激烈反对。”

“少帅还是一如既往的一针见血啊!不过这也是我们民政院专门这样做的。”彭立清立刻接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正是此策的精妙之处!我们抛出《高丽生成记》,本意就非追求所有人的真心认同,第一步,无所谓他们信不信! 在我们南方军强大的武力震慑下,他们至少不敢在明面上公然质疑和反对!我们要的,就是先将这个‘历史定论’砸下去,形成官方唯一的声音,堵塞其他任何历史解释的通道!”

他站直身体,语气愈发沉重:“将这‘箕子圣王开拓高丽’的历史定论,通过告示、学校、说书人等各种渠道,在高丽半岛全面宣传灌输之后,我们便可顺势推出第二步,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步——针对那两大类人,实行不同的融合‘手术’!”

“对待第一类基层百姓:以土地为饵,驱动文化归化”

“面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高丽百姓,”彭立清回到了陆绍远昨日指点的核心上,“我们总体三步走战略依然不变——‘安民、均田、立威’。但在最核心的‘均田’环节,您昨天的点拨让我们豁然开朗,找到了实现‘均田’并最终完成文化融合的金钥匙!”

他的声音带着创造历史先驱者的激情与自豪:“我将这套方法,精炼地归纳为 ‘以地缘换认同’的文化治理术!这个方法,专门为了驯服高丽百姓而做出的方法!”

他走到陆绍远身边,指着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开始详细拆解这套精密的设计:

“第一步,量化土地,明确指标。”彭立清的手指划过文件上的图表,“我们民政院将立刻抽调最精干、最有土改经验的干部,组成多个工作队,像梳子一样梳理高丽各地,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完成对所有土地、包括没收之地的丈量、登记和等级评定工作。”

他具体说明道:“我们会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灌溉便利性、地理位置远近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最关键的是,我们将以每五个地理位置相邻的村子,划为一个‘分配竞赛单元’。 然后,将这个单元内所有可用于分配的土地,统一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明确的价值等级!不同等级的土地,意味着不同的产出和收益,也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认同兑换标准’。”

“第二步,也是核心中的核心——将土地分配与文化认同进行强制性,阶梯式的相挂钩!”彭立清的语气变得铿锵有力,就像是在宣布着一项不容置疑的铁律。

“我们要让每一个高丽农民都清醒地认识到:土地,这块他们梦寐以求的生产资料,不再是那些权贵,地主的专属,在南方军来了之后变成了‘汉家’的恩赏!想要得到它,就必须拿出对‘汉家’的认同来换!”

“为此,我们将在高丽全境,大张旗鼓地开展 ‘认祖归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