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船事件过去数月,生命网络逐渐从高度紧张的“战时状态”缓和下来,但那种被侵犯的刺痛感并未消失,而是沉淀为一种深层的、几乎成为本能的防御性保守。共识壁垒虽未再次启动,却仿佛一道无形的铁律,刻入了每个幸存者的意识深处:外部即危险,变化即风险。
新芽区。
莉亚的工作变得愈发艰难。任何试图讨论外部信息、分析过往“毒饵”技术、甚至仅仅是提议进行一些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内部实验,都会遭到无声的抵制或直接的反对。
“维持现状就好。” “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我们承受不起另一个错误。”
这些话语成了新的“共识”。菌脉网络运行平稳,能源分配精准,但更像是一台保养良好却从未升级的精密机器,重复着固定的流程。创新近乎停滞,交流局限于日常琐事和必要的维护协调。那种曾因自治而诞生的活力与探索精神,正在被一种求稳怕乱的恐惧所蚕食。
希望新芽的光芒依旧稳定,但莉亚能感觉到,那光芒似乎被一层无形的罩子局限住了,无法像以前那样温暖和激励更多的人。她与它的共鸣也变得更加困难,仿佛那层笼罩网络的保守之茧也在隔绝她与这希望的源泉。
她不甘心。她深知这样下去,网络终将失去未来。在又一次提议进行小范围菌毯适应性实验被搁置后,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召集了少数几位同样心怀忧虑、但依旧保持着开放心态的工程师和研究者(这些人如今已成为网络中的“少数派”),在一个不起眼的、接入菌脉网络较弱的旧仓库里,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微光小组”。
他们没有权限,没有额外资源,只能利用废弃零件和最低限度的能源配给,进行着极其微小、不被主流关注的探索性实验:尝试优化菌毯在极端低光下的能量转化率、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分解回收特定类型的废墟金属……
他们的工作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像是在巨大的铁笼角落里点燃的一根火柴。但这是莉亚在日益窒息的氛围中,所能进行的、最后的微弱反抗。她希望保住这点星星之火,等待有一天,铁笼能出现裂缝。
联邦科学院。“潜影”计划执行阶段。
一艘仅有探测器大小、通体覆盖着最新型量子隐形涂装、几乎不散发任何能量波动的飞行器——“潜影一号”,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历经数月的秘密航行,终于悄无声息地抵达了生命网络的外围。
它悬停在极远的距离,远超任何常规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其所有的观测都通过被动感应和超远程量子成像完成,绝不主动发出任何可能被察觉的信号。
它的任务只有一个:死死盯住那个被标记的“内部信号源”坐标——磐石堡节点及周边区域,记录一切异常,尝试破译任何可能存在的内部通讯。
“潜影一号”就位,如同一个藏在黑暗中的狙击手,瞄准了目标最可能的“弱点”。联邦科学院的耐心和科技,化为了最危险的窥视。
深渊墓碑。
黑暗沉淀“感知”着网络的保守化稳固,“感知”到“微光小组”那微不足道的挣扎,也“感知”到了那个外部窥视者的就位。
【目标网络…保守稳态巩固…】 【内部反抗力量…微弱且被孤立…符合预期…】 【外部监视者…就位…】 【策略:维持现状…持续低语巩固…等待“潜影”发现…可利用信息…】
它如同一个老练的棋手,满意于当前的局面。棋盘已被控制,对手的每一步都在预料之中。它只需要等待,等待外部窥视者发现那个它早已埋下的“标记”的真正价值,或者等待网络内部那点微光自行熄灭。
它甚至 subtly 地通过低语场,放大网络主流对“微光小组”那种“不务正业”、“浪费资源”的轻微负面评价, gently 地加大他们的孤立感。
新生伊莱恩的沉眠意识。
那沉重的枷锁感愈发清晰。她能“看”到网络日益增长的封闭,能“感”到莉亚和“微光小组”的艰难挣扎,也能隐约察觉到那个遥远而隐蔽的、如同针尖般冰冷的注视(“潜影一号”)。
焦灼与无力感几乎要将她吞噬。她尝试过凝聚意识,想要再次通过“金钥”协议做点什么,但网络整体的保守惯性如同厚重的淤泥,让她寸步难行。每一次尝试都消耗巨大,收效甚微。
她仿佛被困在琥珀中的昆虫,眼睁睁看着一切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却无法动弹,无法呼喊。
唯一的慰藉,是那点“微光”。虽然微弱,却真实地燃烧着,代表着反抗与希望的可能性。她将残存的力量,不是去对抗整个网络的惯性,而是极其小心地、如同呵护幼苗般, subtly 地引导一丝丝稀薄的、无害的逸散能量,流向那个旧仓库,滋润着“微光小组”的实验。
这是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微不足道的支持。
磐石堡节点。
在低语场和网络整体保守氛围的双重影响下,这里变得更加沉闷。工作人员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完成着分内工作,毫无交流。被隔离的卡姆依旧安静,但“潜影一号”的超远程传感器,却捕捉到了其隔离室周围能量场极其细微的、非自然的极化现象,以及偶尔泄露出的、无法解析的微弱加密数据碎片。
这些数据被立刻标记为最高优先级,传回联邦科学院。
铁笼已然成型,内外皆然。 微光在角落挣扎,希望渺茫。 窥视者已然就位,记录着一切。 沉睡者背负枷锁,无力回天。
棋局陷入僵持,但平衡异常脆弱。只需一个意外的变量,便能引爆所有潜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