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身边只剩贾宝玉这么一个儿子,又因为儿子叫老太太直接病倒,这些日子倒是把她煎熬的生生老了十几岁的样子。
王熙凤倒是在没撕破脸之前,表面功夫做的那是相当到位。
每日不但要去贾母跟前侍疾,还要关心一下贾宝玉和王夫人的情况,并不时做做样子追查一下那块儿玉的下落。
而她不知道的是,事情这么一闹,找那块儿玉的压力全都给到了李纨和探春身上。
自来这大观园就是这姑嫂两个管着,之前又有贾政发话,叫他们封了园子只管在里头找。
那些人几乎没把整个大观园掘地三尺,却也一直找不到那块儿宝玉的踪影。
就在园子里的人绝望之际,忽然外头传来了王子腾升了内阁学士,奉诏进京的消息。
得了这个消息,焦头烂额的王夫人心里才算松快几分。
可还不等他缓口气,宫里头又传来消息,说是元春小产了。
府里头老太太肯定是走不开,王熙凤虽然身上也有诰命,却因为是隔房的弟妹,并不适合进宫。
于是王夫人只能自己装扮好,进宫探望女儿。
如果说在荣国府老太太的事情就是一等一的大事,那么可以跟老太太并肩重要的,就只有宫里贾元春的事情。
所以王夫人进宫这日,一家子老小再一次聚集荣庆堂。
等王夫人红肿着眼睛回来,才跟大家说原来贾元春有孕,眼看就要满7个月了。结果却在御花园里赏花的时候不小心踩了块苔藓,直接摔了一跤,生生把一个成型的皇子给摔没了。
这个消息大房几个人倒是不觉得怎么样,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痛心惋惜。
倒是王夫人搂着贾宝玉,哭的情真意切。
王熙凤这会儿心里倒是开始分析,原本的剧情,贾元春到这时候应该是得了急症,直接薨世,可如今只不过是小产了一回。
这么想来,应该就是原本的贾元春应该是皇上和太上皇不想让她活,所以才得了急症一并去了。
如今荣国府表现的乖觉,祸头子宁国府那边也在闭门守孝,不管是皇上还是太上皇应该都没有心思或者理由搞死贾家。
所以贾元春这事儿,听起来更像后宫女人之间的那些手段。
没有别的事儿,凤姐儿也就放心了。至于那个皇子外孙,有没有的对于大房来说根本就不要紧。
二房那边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贾元春的身子还没有养好,就传来了王子腾在回京途中忽然暴毙的消息。
好歹也是王熙凤的亲叔叔,对她又有教养之恩,凤姐儿倒是真心实意回娘家吊唁了一番。
顺便送走了那个,竟然在亲叔叔的葬礼上跟她要好处的亲哥哥王仁。
王家又添了一桩丧事,凤姐儿和贾琏也跟着忙碌了好几日。
王家那边儿丧事才完,贾宝玉这边竟然一天比一天糊涂。
然后不知谁起了个主意,说给贾宝玉说一门亲事冲冲喜。
冲喜新娘自然是现成的人选薛宝钗,那薛家见王家那边儿已经落败,如今他们能依仗的也只有贾家。
还有他们家那个媳妇夏金桂,别整日里风言风语的说,薛宝钗一个老姑娘在家如何如何嫁不出去。
几番考虑下来,竟然甘愿把薛宝钗送过来当贾宝玉的冲喜新娘。
既然是冲喜,也用不着那么讲究,把六礼全都走完。
两家也不过走了个形式,不到两个月就吹吹打打,把薛宝钗从梨香院抬进了怡红院。
正好如今大观园里,也就剩下二房李纨母子,贾宝玉和探春兄妹,外加一个史湘云。
人家贾惜春早就已经回了宁国府那边,去给亲爹守孝。
这辈子的宁国府,因为贾珍早早的瘫痪在床,又有贾敬做主清洗这些奴才家人,府里的风气都还算清明,惜春也没有对那边那么厌恶和抗拒。
她跟着嫂子和侄媳妇在府里,日子过得也算舒心。
所以薛宝钗这一嫁进来,虽然转换了身份,倒是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
唯一让那个夏金桂嘀咕了几句的,就是从薛蟠身边调到薛宝钗身边的香菱。
宝钗刚进门不到一个月,朝廷就把干了几十年工部员外郎的贾政,直接升任了江西粮道。
为此王夫人还拜了佛,说是宝钗身带福运。
王熙凤可知道,这个贾政完全就是个无能禄蠹。他外派那几年,自己穷的还要府里接济,可跟着去的下人们倒是一个个家里殷实起来。
为了将来能安安稳稳的当上老太君,于是在贾政出发之前,凤姐儿就指挥着贾琏给贾政送了两个能干的师爷。
这两个人都是有真才实干,却身上有些毛病不能出仕的。
两个人本来还想着真心辅佐一下贾政,结果却发现这位老爷实在不是干事儿的人。为了不被连累,两个人联手直接架空了贾政,倒是让他圆满的完成了一个任期。
等贾政从任上回来的时候,人家薛宝钗的肚子都已经鼓起来了。
而凤姐儿生的蔚哥儿,也以12岁的稚龄成了一名秀才公。
家里难得有了这么件喜事儿,本来大老爷还要大张旗鼓的宴请宾客,摆酒庆贺。
可惜老太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限将至,明显身子开始不好,府里不可能再摆酒听戏。贾赦也只好悄悄给大孙子塞了好些个私房,以做补偿。
这喜事儿才过了没几天,宫里就传出,贾元春小产后一直身体失调,到底没能熬过这个冬天一病去了。
当今万岁看在荣国府的面子上,直接被追封了一个淑贤贵妃,并以贵妃的礼制仪下葬。
接下来贾家这些身上带着诰命的女眷,有一个算一个,还要进宫给贾元春哭灵。
送走了贾元春,老太太的生命也算是到了尽头,于是荣国府又一次挂起了白帆,设起了灵堂。
负责操持丧事的王熙凤,一边儿忙碌,一边儿还在心里念叨。这老太太大概得感谢她,若不是她来了,老太太这辈子的丧事哪里能办的这么风光。
想想原着里,这荣国府连给老太太办丧事儿的银子都凑不齐。甚至她的丧事,都不如她那重孙媳妇的丧事来的隆重体面。
再看如今,荣国府不说欣欣向荣,也能对外称一句底蕴深厚。
不管是贾赦身上的爵位 ,还是贾琏的官运亨通,或是重孙一辈蔚哥儿的才名远扬,不管谁看了都不能说荣国府已经没落。
所以在老太太这件事上,不但曾经的四王八公,亲朋故旧,就连当今皇上也派了内监过来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