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如今的贾宝玉,虽然不如曾经活泼,可到底跟个正常人也差不多。
薛宝钗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如今袭人和晴雯两个也成了他的正经姨娘。
这位宝二爷依然是王夫人的心头肉,在贾政的府里,人家的地位那是一点儿都没有变过。
倒是薛宝钗这个曾经的外甥女儿,如今的儿媳妇,在王夫人眼里却成了不被待见的人物。
为此这个王夫人很是跟老太太学会了一手一拉一踩的功夫,曾经不放在眼里的李纨,如今也拉起来专门儿跟薛宝钗制衡。
还有贾宝玉那个屋子里,为了不叫宝钗把他儿子的心给笼络了去,还是王夫人不但做主抬了袭人为正经姨娘,就连那个原来很看不进眼的晴雯也一并抬了起来。
为的就是晴雯好颜色,有这么个姨娘在,相信宝玉的心绝不可能全放在薛宝钗的身上。
薛宝钗能怎么办,只能不管王夫人怎么折腾,她都笑脸相迎。
好在肚子还算争气,如今也是儿女双全了。将来屋里不管哪一个生了孩子,也都是庶子庶女好打发的很。
从薛宝钗的身上就能看出来,其实在古代,只要心里没男人,正妻的日子还是挺好过的。
倒是贾探春,因为荣国府还没有倒,那南安郡王打了败仗,就算想收个义女去和亲,他们也没敢打贾家人的主意。
倒是找了个京中没落的世家,同样收了个庶女当义女,很快就送去茜香国和亲。
至于贾探春,贾政把他嫁了一个上官家的庶子。跟当年迎春的情况差不多,只是探春的夫君大概被嫡母压的比较狠,不如迎春的夫君出息。
探春身为京中三品官员的庶子媳妇儿,生活在嫡母手下,想摸管家权那是不可能的。
好在她一直都是精明能干的,倒是把自己嫁妆里王夫人给准备的那个不到200亩的小田庄,还有一个位置偏僻的小铺子,经营的有声有色。
她在荣国府接触过好多胭脂水粉的方子,把那个小铺子就改成专门卖胭脂水粉的铺子。
这么一年下来,一个铺子再加上那个小田庄的收益,少说每年也能到手几百两的银子。
还别看这点儿银子少,毕竟王夫人在她出门子的时候也不过给了两千两压箱底。那个小小的田庄和铺子,加一块儿也不过花了一千多两银子。至于嫁妆里剩下的东西,几百两银子也都能置办下来。
王夫人花了三千两就嫁出一个庶女,还是薛宝钗看着以往的情分,给探春准备嫁妆时,单加了两套贵重的头面首饰。又把库房里那些名贵,却已经收着不知多少年的面料和皮毛,准备了几箱子添了进去。
这才叫探春的嫁妆看起来没有那么寒酸。
后来听说探春的夫婿,也在他上头的嫡出兄长考中进士入了翰林之后,才勉强考上了同进士。
然后被他父亲也安排出京,到外面历练去了。探春自然要跟着夫婿一起出京,也是隔了好多年以后才回京,跟原来的姐妹们见面。
至于二房的贾环,虽然被王夫人压着不让出头,可到底也在族学里认真读了几年书。如今身上好歹有个秀才功名,至少没纯粹当个白身。
二房的日子正经过的也算不错,没了那和尚、道士,那贾宝玉倒也没闹着要出家。而是正经娶妻生子,又在他老子的督促下参加科考。
等蔚哥儿在翰林苑待了三年,并带着媳妇儿去金陵做知府,那贾宝玉跟他侄子贾兰也在一起中了进士。
好歹是贾家人,又是曾经贵妃的同胞弟兄,只要榜上题名就不会让他们候缺。
那贾宝玉倒是进了翰林院,就算曾经嘴里多么厌恶那些国贼禄蠹,这人也在翰林院里待了一辈子。
倒是贾兰没留在京里,也是直接被外放了一个地方当了县令。
可怜李纨,儿子都做了官,她一个寡妇还得每天在婆婆跟前立规矩,时不时还得被婆婆压着跟兄弟媳妇儿比较。
当然那些都是二房的事儿,如今说回大房。蔚哥儿中了探花,上门说亲的几乎踏破了荣国府的门槛。
王熙凤正挑儿媳妇儿挑的眼花缭乱,结果一道圣旨下来,上头那位直接给蔚哥儿赐了个婚。
贾家凤凰蛋没娶着公主郡主,倒是让蔚哥儿这小子先成了郡马爷。
凤姐儿只关注了一下,儿媳妇儿那个爹也算是跟当今万岁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兄弟。目前观察他也没偏向下面哪个皇子,很可能不会被卷入下一届的夺嫡,这才放心准备娶媳妇儿的事宜。
虽说能帮忙的姐妹们都已经离开了荣国府,好在她自己生的巧姐儿也成了十几岁的大姑娘。平日里也很能帮上王熙凤的忙。
等儿媳妇进了门,没想到还给王熙凤送了个大礼。这位郡主娘娘直接求了她皇伯父,把那个大观园赐给了蔚哥儿两口子住。
本来二房出府的时候,那王夫人就嘀咕过,大观园是给他们二房的娘娘盖的,理应也分给他们二房。
后来还是贾赦这个混不吝,直接说这个大观园是整个荣国府出钱盖的,甚至就连东府和整个宗族也出了不少力。如果王夫人想要这个大观园,那就把别人花出的银子还回来,然后园子就归他们。
王夫人哪里还能掏出这么多银子?最后也只能不管不愿的表示,这是娘娘的园子,没有上头的旨意,平日里就该封存。
如今她的儿媳妇儿直接求来了皇上的旨意,二房那边再多想法也只能无能为力。
为了这件事,王熙凤一高兴特意给了儿媳妇儿不少好东西。
这位郡主儿媳妇儿倒也不跋扈,虽说骨子里多少有些皇室成员的骄傲,但是在孝道上面做的还算周全。
每日里晨昏定行从不缺席,倒是叫凤姐儿过了一把做婆婆的瘾。
“好孩子,咱们娘儿两个不用立那些个规矩。你瞧府里太太那边都发了话,说叫不用我过去伺候用膳呢。到了你这里,自然也是不用的。
还有晨昏定醒的时辰也不用那么早,你在自己院子用了早膳再过来也使得。
太太那边也说了,早上之后过去她那边儿请个安就行。”
凤姐儿拉着儿媳妇儿的手,让她坐在身边就开始说起家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