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芥子长生局 > 第469章 乱序煞扰仪破节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石村的清明还没到,祭祖的香火就透着股乱劲。

最先出乱子的是祠堂的供桌。张大爷带着后生们摆祭品,刚把蒸好的青团放上桌,青团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霉,翠绿的皮上冒出黑斑点,掰开一看,里面的豆沙竟变成了青灰的泥;供桌前的香炉,香刚插上就“噼啪”炸开火星,香灰不是往下落,反而往上飘,粘在梁上结成蛛网,网里缠着细黑的丝,像在嘲笑祭祖的虔诚。

“这祭品咋成了这样?”张大爷捏着发霉的青团手抖,“往年清明祭祖,青团要摆三天,香要燃得笔直,今儿个刚摆上就乱套,是祖宗不待见咱们了?”这话一出,祠堂里的气氛立刻沉了,婆娘们摸着祭祖的孝布,布上的补丁竟自己移动位置,把“孝”字遮得严严实实,吓得她们直往后缩。

没过两日,村里的“规矩”全乱了套。纺车婆娘们准备绣清明的艾草香囊,针刚穿进布,线就自己打结,绣出的艾草叶歪歪扭扭,倒像只张牙舞爪的毒虫;王屠户家杀的祭猪,肉刚剁成块,就莫名发臭,明明是新鲜的肉,闻着却像腐了半月的烂肉,连狗都不肯闻;最让人心慌的是阿木,他跟着爷爷学写祭祖的牌位,毛笔刚蘸上墨,字就自己晕开,“先祖之位”四个字变成了乱糟糟的墨团,他举着牌位哭:“我写不好……祖宗认不出家了……”

清明的节规本是村里的“定盘星”:祭祖要摆三荤三素,香要插三炷,青团要捏成元宝形,香囊要绣艾草纹,连扫墓的路线都得按“长幼序、亲疏别”来走。可如今,祭品发霉、香火乱飘、规矩全忘,村里像没了主心骨,谁见了谁都叹气:“节规乱了,人心就没了准头。”

“是‘归墟乱序煞’!”玄诚子捧着祖传的《节规录》赶来,书页上的“清明祭祖仪”字样正被黑气吞噬,“这煞比崩基煞更阴损!崩基煞裂土地根基,这煞专破人间秩序、节日规矩!节规是村子的‘软根基’,祭祖敬宗、节俗传情,靠的就是这些规矩聚人心,这煞就是要让咱们‘没了规矩不成方圆’,从仪式上散了村魂!”

他指着发霉的青团:“这不是祭品坏了,是煞气搅乱了节俗的‘序’!你看香灰上飘、孝布移位、牌位墨晕,全是‘序乱’的征兆——连祖宗留下的规矩都守不住,人心能不乱吗?再过两日清明祭祖,若仪式乱成一锅粥,村里的情牵怕是要真散了!”

恐慌像春雾一样漫开。有村民说:“要不今年不祭祖了,省得招煞。”这话刚出口就被张大爷瞪回去:“祖宗的规矩能说断就断?咱青石村守了几百年的清明,凭啥让煞搅黄了!”可他看着供桌上发霉的祭品,又红了眼,“可规矩乱了,咋祭祖啊?”

李长生却在祠堂角落找到了半盒去年的艾草灰——那是去年清明祭祖时,香燃尽后留下的灰,灰里还混着没烧透的纸钱碎屑。“乱序煞怕‘实在的规矩’!”他把艾草灰撒在发霉的青团旁,青团上的黑斑竟淡了些,“规矩不光是字面上的仪轨,是藏在老物件、老手艺、老辈口传心授里的‘序’!”

他指着祠堂墙上的《祭祖图谱》:“图里画着‘青团要掺艾草汁’‘香要选当年的新艾梗’‘牌位要用桃木写’,这些才是规矩的根!后生们,去采新艾草,要带露水的,揉汁和面团;婆娘们,拿桃木片来,咱重新做牌位,桃木能镇煞;张大爷,您记不记得您爹说过‘祭祖的香要三炷齐燃,燃时要念“祖宗回家吃青团”’?”

村民们被点醒了,手脚立刻麻利起来。阿木跟着采艾草,露水沾湿裤脚,他却笑得欢:“爷爷说带露水的艾草最灵,能引祖宗回家!”他把艾草揉出汁,和进面团里,翠绿的面团透着清香,刚捏成元宝形,就比之前的青团看着踏实;纺车婆娘们用桃木片削牌位,削着削着就想起了口诀:“上写祖宗名,下画平安符,桃木镇煞,墨字传情”,笔锋竟比平时稳了十倍。

王屠户重新杀猪做祭品,这次他按老规矩,在猪肉上抹了层艾草汁和米酒,“我爹说这样的肉,祖宗闻着香”,果然,肉放在供桌上,再没发臭,反而透着淡淡的肉香;张大爷找出藏了三年的艾梗香,梗上还留着去年捆香的红绳,“这香要三人一起插,一人扶香,一人点,一人念咒,序不能乱!”

清明祭祖那日,祠堂里竟比往年更热闹。李长生扶香,张大爷点,阿木念咒:“祖宗回家,青团暖牙,香火引路,岁岁平安”,三炷香果然齐燃,烟笔直向上,香灰簌簌落在艾草灰里,没再飘;供桌上的青团翠绿饱满,桃木牌位泛着柔光,孝布上的补丁自己归了位,露出“孝”字的轮廓;村民们按长幼排好队,鞠躬、献酒、递青团,动作虽有些生涩,却透着股认真劲,没人再慌。

玄诚子站在祠堂门口,看着香火缭绕中,祖宗牌位前的烛火明明灭灭,却始终没熄,突然明白:“乱序煞能搅乱仪轨的形,却搅不乱规矩的魂!这魂就是咱对祖宗的敬、对村子的爱、对‘代代相传’的盼,这些比任何仪轨条文都硬气!”

祭祖仪式结束后,李长生分青团,咬一口,艾草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熨帖得很。阿木举着青团跑到老槐树下,把青团放在树根旁:“爷爷,您尝尝,今年的艾草汁是我揉的!”风过槐树叶,沙沙响,像在应和。

张大爷摸着桃木牌位笑:“我说啥来着?祖宗的规矩,哪能让煞说破就破?这规矩啊,记在心里,做在手上,就永远乱不了!”

李长生望着袅袅的香火,心里暖融融的。乱序煞搅得了仪轨的形,却搅不了人心的序——那些“青团掺艾汁”的认真、“桃木削牌位”的虔诚、“三人共插香”的默契,才是规矩最硬的骨头。青石村的节规,从来不是死的条文,是活在代代人手里的暖、心里的念,这念想不散,序就乱不了,村魂就倒不了。

焚天宫的乱序煞虽阴,却没能破了青石村的节规与仪轨。因为这里有老艾草的灵、桃木牌的稳、老辈口传的序,有村民们“敬祖宗、守规矩、聚人心”的实在劲——这些藏在仪式里的情牵与秩序,从来不是煞气能搅乱的。

祠堂的香火还在燃,青团的香飘满村,青石村的清明,在规矩的暖里,又添了层抗煞的韧,像老槐树上的新枝,迎着春风,稳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