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凰八年的深秋,揭阳村的海风带上了几分凉意,却吹不散村民们心头的暖意。自龙天策一行人来到村里,沉寂的渔村渐渐有了生气——鱼老大的嚣张气焰被悄悄遏制,而更让村民们振奋的是,一种全新的营生方式,正在玉倾城的耐心教导下,在这片滩涂上生根发芽。
智取鱼霸:借力打力破垄断
龙天策在揭阳村盘桓多日,早已摸清了鱼老大的底细。此人不仅圈占水域、强买强卖,更暗中勾结了县里的税吏,常年偷税漏税,将大部分渔获低价销往外地,中饱私囊。他的“鱼牙行”看似牢不可破,实则根基早已腐朽,全靠暴力与勾结维持。
“要扳倒他,不能硬来。” 龙天策在客栈的灯下,对着玉倾城、罗嘉儿等人分析,“他与县里税吏勾结,我们若直接动手,反而会被安上‘扰乱地方’的罪名。不如……借官府的手,除掉这个毒瘤。”
罗嘉儿眼睛一亮:“师父是说,拿他偷税漏税的证据?”
“正是。” 龙天策点头,“阿武这段时间在码头观察,已经记下了鱼牙行每日的出货量与上报的税额,两者相差悬殊。只要我们将这些证据,匿名送到新任的县令手中……”
新任县令是个清正廉明的读书人,刚到任不久,正想整顿吏治。龙天策算准了他的心思,让阿武将整理好的账目,悄悄放在了县衙门口。
果不其然,三日后,县衙突然派人查封了鱼牙行,以“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罪名,将鱼老大及其党羽悉数拿下。鱼老大被带走时,还在叫嚣着“我认识税吏大人”,却不知他的“靠山”早已被新县令列为整顿对象,自顾不暇。
村民们看着鱼牙行被查封,先是惊愕,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他们不知道是谁出手,但都明白,压在头上的大山,终于倒了。
“天策,你这招‘借力打力’,真是妙啊。” 玉倾城看着码头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笑着对龙天策说。
“治标还需治本。” 龙天策望着滩涂,“鱼老大倒了,但若不改变村民‘靠海吃海、看天吃饭’的现状,迟早还会出现第二个‘鱼老大’。”
塘中筑梦:玉倾城授渔技
打破垄断只是第一步,让村民们真正掌握自己的生计,才是长久之计。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心思细腻、精通农桑的玉倾城身上。
“光靠出海打鱼,不稳定,也容易被人控制。” 玉倾城召集了村里的渔民,在滩涂上划出一片空地,“我们可以学中原的法子,挖塘养鱼、养虾、养蟹。这样,不管刮风下雨,都有收成,价钱也能自己说了算。”
村民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怀疑。
“挖塘?那能养出海里的鱼虾吗?” 老渔民李老三皱着眉,“我们祖祖辈辈都靠海打鱼,从没听说过塘里能养海鲜。”
“怎么不能?” 玉倾城不慌不忙,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池塘的形状,“选一块离海近、能引海水的滩涂,挖成池塘,用闸门控制水位和换水。投放鱼苗虾苗后,按时投喂饵料,做好防病,一样能长得肥壮。”
为了让村民们信服,玉倾城亲自带着龙天策、罗嘉儿、阿武等人,在滩涂上示范挖塘。她指挥着大家筑起堤坝,安装简易的闸门,又从附近的渔港买来健壮的鱼苗、虾苗和蟹苗,小心翼翼地放入塘中。
“这是我从长安带来的‘渔经’,上面有详细的喂养方法。” 玉倾城将一本手抄的典籍交给李老三,“什么时候换水,什么时候投饵,投多少,遇到常见病怎么处理,上面都写着。”
她怕村民们看不懂字,又手把手地教:“看这水色,清澈带点淡绿,就是好水;要是发臭发黑,就得赶紧换水。”
“虾苗要喂打碎的小鱼和贝肉,一天两次,不能多也不能少。”
“螃蟹喜欢打洞,塘边要多堆些石头和瓦片,让它们有地方栖息。”
阿武成了玉倾城的得力助手。他年轻力壮,学得快,很快就掌握了挖塘、投饵的技巧,还帮着玉倾城给不识字的村民讲解要领。罗嘉儿则发挥苗疆的草药知识,教大家用几种常见的海边植物,预防鱼虾的常见病。
渐入佳境:池鱼满堂破樊笼
起初,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只有少数几户胆子大的,跟着玉倾城挖了塘。大多数人,依旧习惯性地出海打鱼,只是鱼牙行没了,他们可以自由卖给来收购的鱼贩,价钱比以前高了不少,日子已经好了很多。
玉倾城也不催促,只是每天带着阿武,精心照料着示范塘。
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示范塘里的小鱼苗长大了不少,虾苗也褪去了幼壳,变得活泼起来,几只小螃蟹甚至在岸边的石头下,挖出了小小的洞穴。
“真的活了!” 围观的村民发出惊呼,眼中的怀疑渐渐变成了好奇。
一个月后,玉倾城捞出几条长得最肥的鱼,让村里的厨子做了一锅鲜美的鱼汤。浓郁的香味飘满了村子,尝过的村民都赞不绝口:“这塘里养的鱼,比海里打的还鲜!”
这下,再也没人怀疑了。村民们纷纷找来工具,在玉倾城的指导下,在滩涂上开挖鱼塘、虾塘、蟹塘。一时间,揭阳村的滩涂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夯土声、号子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玉倾城根据每户人家的情况,帮他们规划养殖种类:“你家孩子多,劳力足,可以多挖几个塘,鱼虾蟹混养。”
“你家老人多,精力有限,就养点好打理的虾,见效快。”
她还教大家组织起来,轮流看守堤坝,共享水源,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渐渐地,村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有了齐心协力的劲头。
鱼霸末路:新途取代旧营生
就在揭阳村的池塘里鱼虾渐肥时,被保释出来的鱼老大,还想重操旧业。他回到村里,发现码头虽然依旧热闹,却没人再理会他——村民们要么自己出海打鱼,卖给自由来的鱼贩;要么守着自家的鱼塘,等着鱼虾长成,根本不需要再通过他转手。
他的鱼牙行冷冷清清,以前依附他的打手,也早就作鸟兽散。为了挽回生意,他试图压低价格收购,却发现村民们根本不买账。
“李老三,你这虾卖我吧,价钱比外面鱼贩高一成。” 鱼老大找到正在收虾的李老三,陪着笑脸。
李老三头也不抬:“不用了,王老板已经订了,价钱比你高两成,还上门来收,省得我运。”
鱼老大又去找其他人,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
“我这塘里的鱼,再过半个月就能卖了,玉夫人说,城里的酒楼早就等着了。”
“我家的螃蟹,预定的人排到下个月了。”
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看着滩涂上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鱼塘,鱼老大终于明白,自己彻底被抛弃了。他赖以生存的垄断,在玉倾城教给村民的“新营生”面前,不堪一击。
没过多久,鱼老大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揭阳村,据说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回来。他那座曾经象征着权力的鱼牙行,后来被村民们改造成了仓库,堆放着养殖用的工具和饵料。
新篇永续:沧海桑田渔歌新
神凰九年的春天,龙天策一家准备离开揭阳村,继续他们的旅程。
离开那天,整个揭阳村的村民都来送行。他们捧着刚从塘里捞出来的鲜鱼、活虾、肥蟹,非要塞给龙天策一行人。
“天策先生,玉夫人,罗姑娘,阿武小哥,多亏了你们啊!” 李老三握着龙天策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现在我们不仅有鱼吃,还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滩涂上的鱼塘,已经连成一片,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海边的碧玉。村民们划着小船,在塘里投喂饵料,歌声顺着海风飘过来,带着前所未有的轻快与喜悦。
阿武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想起自己刚来时的冲动,再看看如今沉稳的自己,心中感慨万千。他走到玉倾城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师娘,谢谢您教村民们养鱼,也谢谢您……教会我很多道理。”
玉倾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揭阳村的好日子,是他们自己干出来的,我只是推了一把。”
罗嘉儿看着玉倾城,眼中满是敬佩:“姐姐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比打打杀杀管用多了。”
龙天策点点头:“是啊,打破垄断容易,建立新的生计难。倾城做到了,这才是真正为揭阳村续写了新篇章。”
马车缓缓驶离揭阳村,身后是村民们挥别的身影和嘹亮的渔歌。车窗外,阳光洒在鱼塘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无数个希望的光点。
揭阳村的“新篇章”,不再是靠蛮力打破旧秩序,而是靠智慧与勤劳,建立起新的生活方式。鱼老大的消失,只是这场变革的序幕;而那一片片鱼塘里游动的鱼虾,才是这场“新篇章”最鲜活的注脚——它们象征着自主、富足与希望,预示着揭阳村的未来,将如这片鱼塘般,生生不息,充满活力。
龙天策一家的旅程还在继续,但他们知道,揭阳村的故事,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温暖的印记。因为他们明白,续写人生的篇章,不仅需要勇气与智慧,更需要那颗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初心。而这份初心,会指引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远方,见证更多“新篇章”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