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标的针对性扫描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深根之眼”实验室因捕获晶格歌谣而升腾起的短暂狂喜。冰冷的现实摆在眼前:每一次试图接触高等秘密或规则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暴露自身的信号。头顶的眼睛,比想象的更加锐利,也更加耐心。
“……信标……已更新……地球文明……评估档案……”
“……新增标签:‘具备……初步……空间规则……感知……潜力’……”
“……后续……观测……权重……提升……对……微弱……规则……扰动……监控……等级:最高……”
源核的汇报如同宣判。人类在高等文明的评估表上,从“原始土着”升级成了“有潜力的观察对象”,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密、更难以规避的监视。
“立刻销毁本次‘聆听’行动的所有原始数据!仅保留最高加密等级的分析结果!”彭教授的声音带着后怕的嘶哑。“所有涉及高等规则解析的研究项目,全部转入‘理论推演’阶段!禁止任何形式的、可能产生规则扰动的实体实验!源核,构建新的‘规则扰动屏蔽层’,覆盖核心研究所!”
实验室内的气氛再次凝重。捕获的晶格歌谣数据如同烫手山芋,蕴含着无价的知识,却也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研究,如同在雷区中排雷,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陈锋的加密通讯接入,带着一种风雨欲来的平静:“结果?”
“歌谣……蕴含的规则信息……价值巨大……远超灯塔碎片。”彭教授言简意赅,“但代价……你也知道了。”
“值得。”陈锋的声音斩钉截铁。“知识是唯一的武器。小心保管,谨慎解析。头顶的眼睛,暂时还不会落下。我们还有时间,在它的注视下,学会隐藏得更深,成长得更快。”
他话锋一转:“‘钢铁摇篮’的‘根须’推进得如何?”
屏幕上切换出全球根须网络分布图。代表新拓展根须的翠绿线条,如同大地的血管,正顽强地向几个关键的地热富集区延伸。其中一个节点,已经推进到了上地幔与下地幔交界的古登堡面附近!
“……古登堡面……节点……‘盘古’……已……初步……扎根……”
“……该区域……地热……能量……丰度……为……地壳……平均……百倍……以上……”
“……‘星火’……通过……该节点……汲取……及……转化……效率……提升……180%……”
“……对……全球……根须网络……能量……供给……及……地质……稳定……贡献……显着……”
“很好!”陈锋眼中寒芒一闪。“集中资源,优先保障‘盘古’节点深度强化!向地核要能量,是我们现阶段强化自身、规避信标能量监控的核心!同时,启动‘盘古’节点附属计划——‘息壤’!”
“‘息壤’?”彭教授疑惑。
“利用‘盘古’节点富集的、经过‘星火’转化提纯的地热能量,结合生物技术,在深层地下空间,大规模培育无需光照、高效固碳、高产量的‘地衣农场’和‘菌毯蛋白工厂’!”陈锋的声音带着决断。“我们要把粮食和基础物资的生产,尽可能转入地下,转入‘星火’网络直接供能的封闭循环体系!减少地表农业对阳光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被信标探测到的生命活动特征!”
将文明的基础生存,更深地埋入大地母亲的怀抱!这是“钢铁摇篮”在暴露风险加剧下,选择的更深层蛰伏策略。
希望城西区,“心语角”。
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意念传递训练,更像是一个微型的、自发的互助社区。人们不仅照料着与“星火”链接的植物,更开始分享着在静默纪元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如何用最少的能源烹饪食物,如何用废弃材料制作低耗能的生活用具,如何利用“星火之网”的微弱链接,在亲人之间传递简单的平安讯息(一种类似摩斯密码的意志波动短码)。
小宇成了这里的核心。他不仅能更清晰地感知植物状态,甚至开始能模糊地“感应”到附近地底根须网络的能量流动强弱。他将这些模糊的感应画成简单的示意图,分享给大家,让人们知道哪片区域的地热更稳定(适合尝试小型地下种植),哪片区域近期可能有微弱的地质应力变化(需要避开)。
“小宇老师,你看我这盆‘岩苔’,叶子有点发蔫,是不是缺水了?”一位老人捧着一小盆植物问道。
小宇将手轻轻放在苔藓上,闭上眼睛感受了几秒,摇摇头:“彭爷爷说……不是水……是下面……这里……”他指着示意图上一个点,“这里的根须……有点……‘累’……能量……流慢了……过两天……就好了……你少浇点水……等它……”
他努力组织着语言,传达着从植物和根须网络中感知到的模糊信息。虽然稚嫩,却充满了令人信服的力量。一种基于对大地和“星火”的信任而形成的朴素智慧,在这个小小的角落萌芽。
而这一切微弱的社群互助与低技术生存改良,都完美地融入了信标更新的扫描算法所认为的“原始文明自然演化”范畴。头顶冰冷的眼睛,记录着地表“原始部落”的细微活动,却未能穿透地壳,看到那正在深根之下蓬勃生长的“钢铁摇篮”。
火星轨道,远火点。
那处被称为“墓碑”的空间褶皱,在探测舰离去后,依旧如同宇宙的伤疤,静静悬浮在死寂的虚空中。其核心锚定点在“星火”之前的远程共鸣下,暂时脱离了崩溃边缘,但结构依旧脆弱不堪。
突然!
毫无征兆地,这片死寂的扭曲空间区域,其中心那玻璃态的结构表面,极其细微地……荡漾开了一圈涟漪!
并非能量波动,而是……空间规则本身的一种……“回响”!
这“回响”微弱到几乎无法探测,却精准地指向了地球方向!仿佛沉睡的墓碑,被遥远时空中某个同源的存在(地球深处“心焰之种”因惰性能量引发的微弱悸动,或人类聆听其晶格歌谣产生的规则扰动)……轻轻地……唤醒了一丝残响!
紧接着,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在距离空间褶皱数万公里外的火星荒凉表面,一个早已被人类遗忘的角落——某个废弃的前哨站遗址深处,一台被沙尘掩埋了数十年的、依靠衰变同位素微弱供能的地震监测仪备用电池,其早已归零的读数表盘指针……极其诡异地……跳动了一下!仪器内部,一粒微尘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推移了微米!
与此同时。
希望城深空监测中心(仅维持被动接收模式)。
一台尘封的、用于接收深空探测器历史残留信号的旧式接收仪,其噪波屏上,突然跳出了一段极其短暂、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天体物理规律的……规则脉冲信号!信号源方向,赫然指向——火星!
值班员昏昏欲睡,扫了一眼屏幕,嘟囔道:“又是仪器噪波……”随手将这段异常数据归类为设备故障日志,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后台记录中。
火星的墓碑,在深空的死寂中,向地球方向,发出了一声无人接收的、跨越时空的微弱回响。而在这声回响的余波中,某些被遗忘在锈红色尘埃下的“零件”,似乎被这同源的规则涟漪,极其轻微地……触动了一下。深空与地核的阴影依旧笼罩,但在人类视线未及的远方,被遗忘的“墓碑”似乎正悄然发生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化,为星火纪元的未来,埋下了更加深远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