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号缓缓泊入希望城穹顶外的专用船坞,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尽管采样失败,但他们带回的关于“摇篮守护者”的情报和海量的规则信息流,其价值远超一块物质样本。小宇和沃尔科夫团队被立即接入最高级别的汇报和隔离审查流程。
汇报持续了数日。每一次细节的复盘,都让参与会议的高层和科学家感到震撼与后怕。幽蓝晶体的神奇、守护者网络的诡异、以及那指向银河系中心的星图,无一不冲击着现有的认知体系。
那幅星图成为了新的焦点。源核调动资源进行了全力分析,确认其指向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agittarius A)附近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引力平衡区。那里环境极端恶劣,充斥着强烈的辐射和引力潮汐,常规观念下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稳定结构。
【……目标区域物理参数:……不适合……已知任何生命形式……存在……】
【……规则层面分析:……该区域……时空结构……极度扭曲……存在……多重……规则褶皱……可能隐藏……常规探测无法发现的……‘空间泡’或……‘规则异常点’……】
【……抵达难度:……极高……以现有技术……无法实现……】
银河系中心,对于现有的人类科技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充满死亡陷阱的禁地。那所谓的“完整摇篮”真的在那里吗?还是一个绝望的误导?
“即使无法抵达,这些信息本身也无比珍贵。”彭教授在总结会议上说道,“它为我们指明了文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也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科技层次。当前的任务,是全力消化已获得的知识,加速自身发展。”
于是,希望城的研究力量再次转向,投入到对海量规则信息流的破译和应用研究中。这无疑将大大加速“共鸣棱镜”网络的优化、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甚至可能催生出全新的规则科技树。
小宇在汇报结束后,回到了医疗中心进行例行检查。令人惊讶的是,经历此次深空冒险和与晶体的强烈共鸣后,他体内的规则碎片活性反而进一步降低了,稳定在了8%左右,变得更加“温顺”和“沉寂”。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或者消耗了过多的能量。
【……碎片与‘星槎’信息流……存在……高度同源性……接触后……碎片内部……部分‘执念’似乎被……满足或……抵消……】
【……其与银河中心坐标的……关联性……显着增强……】
碎片似乎认定,“星槎”带回来的信息,就是通往“摇篮”的下一阶段地图,因此进入了某种“待机”状态,等待着前往最终目的地的时机。
这个变化让彭教授稍感安心,但银河中心的遥远与危险,让他将那个目标深深埋藏,列为极长期的规划。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紧张的科研与建设中。然而,深空监测中心从未放松对太阳系外的监控。
这一日,一条极其隐晦、却让所有分析师汗毛倒竖的消息传来:
在对清除者广域监控网络的例行分析中,源核发现,其针对太阳系内区域的扫描模式,发生了一次极其细微但意义重大的调整——其扫描重心,出现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向小行星带方向偏移的迹象!
【……偏移幅度:……极微弱(0.0003%权重转移)……】
【……开始时间:……约在……‘星槎’号与晶体接触……并触发规则信息流爆发……之后第7天……】
清除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是因为“星槎”号在小行星带的活动?还是因为那次接触引发的、扩散至太阳系外的规则信息流波动?
虽然偏移极其微弱,几乎可以认为是系统误差,但其出现的时间点太过巧合,由不得人不警惕!
“它们就像沉睡的巨人,我们的一次心跳,可能就会让它们的眼皮颤动一下。”一位资深监测员低声道。
这个消息被列为最高机密,仅限极少数人知悉。彭教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人类的每一次探索和进步,都可能增加暴露的风险。就像在黑暗森林中点亮一支火把,光芒能照亮前路,也可能吸引来致命的猎手。
“加强‘棱镜’网络的规则遮蔽效应,尝试将地球区域的规则背景‘模糊化’。”彭教授下达指令,“所有深空活动,隐蔽级别提升至最高。”
希望城在收获的喜悦中,再次绷紧了神经。遥远的银心之约如同星辰般诱人,但眼前的暗潮已然开始涌动。复苏纪元的文明,在成长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在更高层级的注视下,更加谨慎地隐藏自己,如同幼兽在猛虎环伺的丛林中学着蹒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