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嘿,各位!还记得那些说我们林神‘没有灵魂’、‘缺少人性光辉’的酸腐文章吗?在经历了最初的愤怒后,我和我的朋友们决定做点什么。我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没动用任何黑客技术,只用了三样东西:谷歌、photoshop和一点点常识,就扒出了幕后黑手的底裤。事实证明,有时候打败一个阴谋,你需要的不是FbI,而是一个比阴谋家更聪明的……网友。”

“我们团队里有几个网友,他们把最近冒出来的十几篇类似风格的黑稿全部收集起来,进行了一次词频分析。然后,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破碎感”、“美丽的囚笼”、“脆弱感”、“心碎”这几个词被放大到了最显眼的位置,出现的频率高得离谱。

“我一度以为自己在看什么吸血鬼题材的青春小说。说真的,写这稿子的人,是不是觉得林远进球后应该咬对手脖子而不是脱衣庆祝?爱德华·卡伦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这个恰到好处的吐槽,瞬间引爆了评论区。2009年正是《暮光之城》在全球最火爆的时期,这个梗精准地戳中了每一个年轻网友的笑点。

“结论很明显:这绝对不是体育圈的人写的。这是一个外行,一个沉浸在自己矫情世界里的‘文学青年’,他或者她对足球的理解,可能还不如我家那只喜欢追着球跑的金毛寻回犬。”

“线索一度中断。直到我们团队里的一位平面设计师,在检查这篇文章的配图时,发现了一个细节。他发现几家不同德语网站配的林远照片,虽然是同一张,但色调和裁切略有不同。出于职业习惯,他将几张图片导入photoshop,进行图层叠加对比分析。”

“然后,奇迹发生了。”

楼主贴出了一张经过极限放大的图片。画面里,一张来自某个德语八卦网站的林远照片,因为编辑的疏忽,没有完全裁切干净,在右下角的黑色边缘,留下了几个几乎无法被肉眼察觉的、模糊的像素点。

再下一张图,是经过锐化和算法修复后的样子。那几个像素点,清晰地显示出几个韩语字符的轮廓。

“没错,这是一个来自韩国的图片素材网站的水印Logo!这个疏忽,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调查方向,被精准地锁定在了韩国!”

“结合‘言情小说家’和‘韩国’这两个关键线索,我们开始在韩国最大的博客圈和网络作家社区进行搜索。我们用翻译软件,将‘破碎感帅哥’、‘美丽的牢笼’这些关键词输进去,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她。”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朴敏瑞的韩国女作家的个人博客截图。她的主页上,充满了对各种“柔美”男偶像的赞美,其文风,与那些黑稿里“美丽囚笼”的论调,如出一辙。

“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部分了:钓鱼取证。”

“我们团队里最擅长社交的一个姐妹,伪装成一个想在欧洲推广‘K-pop柔美偶像’的‘韩国娱乐公司员工’,用蹩脚的、充满了语法错误的谷歌翻译韩语,给朴敏瑞发了一封邮件。”

邮件截图被贴了出来,那机翻的文字读起来充满了喜剧效果。

“‘尊敬的朴敏瑞作家!我们是来自未来的娱乐公司!我们拜读了您在欧洲发表的、关于足球运动员审美的革命性文章!您的见解,如同泡菜坛子里最清澈的泉水,滋润了我们干涸的灵魂!我们想和您谈一笔关于重新定义欧洲男性审美的、价值一亿韩元的大生意!’”

“你猜怎么着?她上钩了。”

“在经过几轮充满商业互吹的邮件往来后,我们的‘员工’假装不经意地问道:‘作家您真是太厉害了,竟然能把文章发到德国的媒体上!我们公司也想在德国做推广,不知道您是通过哪家专业的公关公司操作的呢?’”

“或许是被一亿韩元的‘大生意’冲昏了头脑,又或许是出于炫耀,她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就得意洋洋地告诉了我们那个名字。”

一个公司Logo的截图,被放在了帖子的最中央。

“韦伯咨询公司,一家位于慕尼黑的公关公司。名字听起来很唬人,但谷歌一下就会发现,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极其混乱,从企业税务咨询到名人派对策划什么都做,而且在业界口碑极差,以层层外包和管理混乱着称。”

“有了公司的名字,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我们团队里一个在德国金融界实习的朋友,通过企业公开信息查询系统,很快就查到了这家‘韦伯咨询公司’近期的几笔大额资金往来。其中一笔来自一家名为‘巴伐利亚体育营销’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背后,其最大的几个匿名股东里,有一个人的名字缩写是c.S.”

“c.S.是谁?我们会继续查证。”

……

纽伦堡,俱乐部办公室。

克莱门斯·舒尔茨感觉自己的血液快要凝固了。

“废物!一群废物!”他气得浑身发抖,一把抓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拨通了那个让他现在恨不得生吞活剥的号码。

“韦伯!”电话一接通,舒尔茨的咆哮声就如同火山爆发,“你他妈到底给我找了个什么人?!韩国人?!我花的钱,我都不知道你给我找了个韩国人!我让你找一个了解林远文化背景,懂亚洲文化的,一个能从内部瓦解他形象的专家!你他妈给我找了个写大酱汤味儿霸道总裁的?!还让他们快查到我头上来了!?”

电话那头,韦伯的声音听起来却异常理直气壮。

“舒尔茨先生!您先别激动!您肯定是不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

“什么狗屁动态?!”

“有韩国历史学教授已经证明了!林远,他有韩国血统!”韦伯的声音里充满了“你看我多专业”的得意,“我这是从源头攻破!是精准打击!您想啊,一个拥有韩国血统的作家,去分析一个拥有韩国血统的球员,这在逻辑上是多么的严丝合缝!多么的具有说服力,这就叫专业!”

“我……”

舒尔茨感觉自己一口老血哽在了喉咙里,差点当场心肌梗塞。他被这套荒谬绝伦的强盗逻辑噎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舒尔茨先生?您还在吗?”

“滚!”

舒尔茨用尽全身力气吼出这个字,然后狠狠地挂断了电话。

c.S.就是自己名字的缩写,联想到他身上只是时间问题。他颓然地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他知道,完了,

这篇帖子一旦被德国主流媒体跟进,他不仅会成为全德国的笑柄,更会在俱乐部董事会里彻底失去所有信誉。他力主出售林远的动机,将不再是“为了俱乐部财政健康”,而是“出于个人恩怨的恶意打压”。

他必须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