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24章 丝路星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三十一年的第一场秋霜染白终南山时,一支奇特的商队正沿着河西走廊缓缓东行。驼铃声中,几个深目高鼻的胡商指着远处烽燧,用生硬的汉语惊叹:\"看!大唐的边城!\"

为首的粟特老者康萨保捋着银须,眯眼望向地平线上巍峨的沙州城墙。与三十年前他第一次来唐时相比,这座边城已扩建了三倍不止,城头飘扬的唐旗下,竟还有一面绣着\"胡汉一家\"的彩旗。

\"老丈,听说沙州城里有个'万国市'?\"年轻的波斯商人马哈迪跃下骆驼,拍打着皮袍上的沙尘。

康萨保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牌,上面用汉文和粟特文刻着\"通商凭证\"四字:\"何止万国市?自去年起,大唐在各边城设'互市监',胡商纳税减半,还有通译免费相助。\"

正说着,一队唐军骑兵飞驰而至。出乎商队意料,为首的校尉竟是个卷发深目的胡人,用流利的粟特语招呼:\"可是康老掌柜的商队?沙州互市监已备好热水饭食,请随我来!\"

马哈迪瞪大眼睛:\"唐军中有我们的人?\"

\"那是阿史那校尉,突厥降将之子。\"康萨保低声解释,\"如今在大唐,只要有本事,胡人也能当官——听说朝廷正在商议让各族子弟参加科举呢!\"

商队入城时,夕阳正将沙州城染成金色。城门洞两侧贴着醒目的告示:左边是汉胡双语的《市易条例》,右边则是《免费学堂招生简章》。几个胡人孩童蹲在墙角,正跟着一个汉人老者朗读\"天地玄黄\"。

\"变化太大了……\"老粟特商人喃喃自语。他记得三十年前的沙州,胡汉之间还泾渭分明,交易全靠手势比划。

校尉将商队引至西市的\"胡商馆\"。这是一座融合了中原与西域风格的宏大建筑,中庭竟有一方按照粟特故乡样式修建的水池。

\"这是……\"康萨保喉头滚动。

\"去年阿蛮学士建议,说胡商远来思乡,建些故土风物可慰乡愁。\"校尉笑道,\"长安的'万国商馆'更气派,还有温泉浴池呢!\"

安顿完毕,康萨保迫不及待地带人去逛夜市。沙州的\"万国市\"名不虚传——唐人的丝绸瓷器、吐蕃的麝香、波斯的琉璃、天竺的香料……琳琅满目。最令人称奇的是中央的\"通译亭\",十几个身着统一蓝袍的译员正为各族商人牵线搭桥。

\"老丈要卖什么?\"一个年轻译员迎上来,竟能同时用粟特语、波斯语和汉语交流。

康萨保取出随身携带的样品:\"上等大宛马五十匹,龟兹乐工十人,另有于阗美玉二十方。\"

译员眼睛一亮:\"巧了!长安将作监正在求购良马,说是要改良战马品种;教坊司也在招募胡乐师。至于美玉...\"他压低声音,\"陛下为晋阳公主备嫁妆,正需上等玉石。\"

老商人惊讶于对方对大唐朝廷动向的了解。更令他震惊的是,交易全程都有小吏记录在册,最后递给他的契约上,赫然盖着沙州互市监的大印。

\"若有纠纷,凭此契可直诉官府。\"译员解释道,\"大唐律法规定,欺诈胡商者罪加一等。\"

当夜,康萨保在馆舍灯下细读那本赠阅的《大唐商律》。读到\"胡商诉讼,官府需三日裁断\"的条款时,老人突然老泪纵横:\"若早三十年如此,我兄长也不至于……\"

与此同时,长安城大明宫内灯火通明。李承乾正在翻阅沙州快马送来的《胡商舆情录》,这是新任互市监发明的制度,专门记录外商对大唐政策的反馈。

\"康萨保?\"皇帝手指在一个名字上停顿,\"可是当年那个在凉州被贪官勒索的粟特商人?\"

马周查阅档案后确认:\"正是。其兄康达摩贞观七年被凉州司马诬陷,病死狱中。后来陛下整顿边吏,那司马才伏法。\"

李承乾轻叹:\"一饮一啄,皆有前定。传旨:赐康萨保'诚信商人'匾额,准其子侄入国子监商科学习。\"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解。\"马周犹豫道,\"如此优待胡商,朝中已有'损国威'的议论。为何还要允许胡人子弟参加科举?\"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人取来一幅地图:\"爱卿看,这是河西走廊,这是西域,这是波斯……\"他的手指一路向西,\"若无胡商,我大唐的丝绸如何抵达大食?若无胡将,安西军如何能所向披靡?\"

老臣仍不放心:\"可非我族类……\"

\"马卿啊,\"李承乾笑着打断,\"你府上最得力的管家,不也是高丽人吗?\"

十日后,康萨保的商队抵达长安。春明门外,老商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原本的胡商营地已变成一座小型城池,不同风格的建筑井然有序,街上行人服饰各异却和睦相处。

\"那是大食馆,那是波斯邸,那边是天竺舍……\"引路的市吏如数家珍,\"康老可下榻粟特别院,刚添了你们故乡的葡萄藤。\"

更令商队惊喜的是,次日便有鸿胪寺官员来访,邀请他们参加三日后的\"万商大会\"。马哈迪捧着烫金请柬,手都在发抖:\"我这种小商人也能见大唐皇帝?\"

\"陛下有旨,商无分大小,皆可与会。\"官员和蔼地说,\"会上还将宣布重大新政。\"

万商大会在新建的\"开元广场\"举行。这座可容纳万人的圆形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丝路群雕\"——汉使张骞、胡商首领、驼队、海船……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

康萨保的位置竟被安排在首排。当李承乾身着常服出现时,老商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天可汗竟如此平易近人,甚至经过他面前时还微微颔首。

\"朕今日有三件事宣告。\"皇帝的开场白简洁有力,\"其一,自即日起,胡商税赋再减一成;其二,设'丝路保',商队遭劫可获官府补偿;其三……\"他顿了顿,\"明年春闱,特设'宾贡科',各族子弟皆可应试。\"

广场瞬间沸腾。胡商们用各种语言欢呼雀跃,几个大食商人甚至跪地叩拜。康萨保怔怔地望着高台上的大唐皇帝,突然明白为何丝路沿线都称他为\"天可汗\"——这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会后,老商人被单独召入偏殿。当他看到案几上那方\"诚信商人\"的匾额时,终于控制不住情绪,伏地痛哭:\"陛下为小民兄长昭雪,又如此厚待胡商,康氏一族愿世世代代效忠大唐!\"

\"康卿请起。\"李承乾亲手扶起老人,\"朕有一事相托——听闻卿熟悉葱岭以西各国风情,可愿协助鸿胪寺编纂《西域图志》?\"

康萨保激动地应下。离开皇宫时,他注意到廊下站着个吐蕃装束的年轻人,正与几位官员讨论什么。引路的内侍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那是阿蛮学士,如今在鸿胪寺任职,专司各族事务。\"

\"可是在吐蕃推行'十净规'的那位?\"老商人惊讶地问,\"我在撒马尔罕就听过他的大名!\"

内侍骄傲地点头:\"不止呢!去年他出使波斯,说服波斯王采用大唐钱制。现在丝路西段都用开元通宝交易,省了多少麻烦!\"

次日,康萨保应邀前往鸿胪寺。在充满异域风情的\"万国厅\"里,他见到了正在主持\"丝路通商术语汇编\"的阿蛮。三年过去,这个吐蕃青年越发沉稳干练,额上那抹朱砂已经变成了一道细长的金纹——这是大唐赐予\"文明使者\"的最高荣誉。

\"康老来得正好。\"阿蛮用流利的粟特语问候,\"我们在讨论'契约'一词在各族语言中的异同,您见多识广,还请指点。\"

老商人受宠若惊,连忙贡献所知。讨论间隙,他好奇地问:\"学士为何对商事如此精通?\"

阿蛮笑着展开一幅地图:\"陛下常说,商路即文明之路。我在国子监时,除了经史,还选修了商科与律学。\"他指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看,这是各族的契约习惯,这是货币兑换率,这是争议解决方式……将来要编成《万国商典》呢!\"

康萨保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代表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文明形态——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全盘照搬,而是在交流中创造出更包容、更实用的新秩序。

深秋时节,康萨保的商队准备西返。临行前,老商人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将最疼爱的孙子康留堂托付给阿蛮做学徒。

\"老朽半生漂泊,今日方知何为文明。\"他将孙子的手放在阿蛮手中,\"愿他追随学士,做丝路上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阿蛮郑重应下。他带着少年参观正在扩建的\"万国学院\",指着工地上忙碌的各族工匠说:\"看,那个砌墙的吐蕃匠人用的是中原技法,而指挥的汉人工头学的却是天竺建筑术。这才是陛下想要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与此同时,大明宫内的李承乾正在批阅一份特殊奏章——由阿蛮起草的《关于设立丝路联合商队的建议》。皇帝朱笔画了个圈,写下八字批语:\"利国惠民,速办。\"

放下奏章,他走到巨幅《西域全图》前。这张由数十位胡汉学者共同绘制的地图,已经将标注延伸到了大食以西。一个个红色小旗插在主要商路上,宛如跳动的血脉。

\"陛下,刘仁轨从登州来信。\"马周捧着信函进来,\"说高句丽、新罗、倭国商船在登州港自发组成联合船队,请求大唐派员统领。\"

李承乾眼前一亮:\"好!告诉刘卿,就以'海丝联队'为试点。\"他顿了顿,\"另派阿蛮明春出访西域诸国,商讨陆上丝路联营一事。\"

腊月祭灶那天,长安城飘起小雪。康萨保的商队满载唐货准备启程,同行的还有十余支各族商队——这是首批\"丝路联营\"试点。鸿胪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每支商队都获赠一面绣着\"大唐\"与本国文字的旌旗。

\"老掌柜保重。\"阿蛮为康留堂整了整皮帽,\"待你归来,说不定能赶上首届宾贡科。\"

老商人深深鞠躬:\"托陛下洪福,丝路必将更加繁荣。\"

驼铃远去,雪地上留下长长的印记。阿蛮站在城楼上,望着逐渐消失的商队,耳边回响着今早李承乾对他说的话:\"明春西行,你肩上的担子不轻。但朕相信,文明的火种,终将照亮整个丝路。\"

贞观三十二年的元日,长安城迎来了史上最盛大的\"万国朝贺\"。吐蕃、突厥、回纥、波斯、天竺、倭国、林邑……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节齐聚大明宫。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国使节不约而同地穿上了融合本族与唐风的服饰——吐蕃使者的翻领上绣着云纹,波斯贵族的腰带上缀着玉佩,连天竺僧人都披上了唐式袈裟。

\"陛下,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啊!\"马周激动得声音发颤。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殿中那些肤色各异却同样恭敬的面孔,轻声道:\"这才是开始。\"

此时,阿蛮正站在鸿胪寺的高台上,向各国使节展示新制成的《丝路通商指南》。阳光透过琉璃瓦,在他身上洒下斑斓的光影,宛如为这个年轻的文明使者披上了一件璀璨的霞衣。

在更遥远的西域,康萨保的商队正穿越葱岭。驼铃声中,老商人抚摸着孙儿临行前画的《长安盛景图》,对马哈迪说:\"知道吗?我年轻时以为财富就是金银,如今才明白,真正的珍宝是能连接不同文明的人心。\"

丝路漫漫,星火相承。在长安城那轮永不落幕的太阳照耀下,无数像阿蛮、康萨保这样的使者,正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万里商路的每一个角落。终有一天,这些星星之火,将汇聚成照亮人类历史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