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陆军大臣硬着头皮,声音干涩地回应,

“情报显示,支那军一部似乎出其不意地摧毁了师团指挥部,导致指挥系统彻底瘫痪,士兵陷入混乱。加之城内支那百姓突然大规模暴起反抗……”

“借口!”天皇猛地打断,“这都是无能的借口!为什么指挥部会被轻易摧毁?为什么没有预备方案?为什么对支那人的反抗毫无预警?我军的轻敌和愚蠢,是导致这场灾难的唯一原因!”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眼神变得冰冷:“立刻从关东军调遣部队!必须夺回南京,挽回帝国颜面!”

“陛下,”参谋总长艰难地开口,“满洲前线局势亦十分紧张,苏俄在一旁虎视眈眈。抽调一个旅团级的有力部队,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进行协调和运输。”

“那就从本土派!立刻组织船队!运送近卫师团去!”天皇几乎是吼出来的。

海军大臣的脸色更加难看:“陛下,太平洋航线近期美军潜艇活动异常频繁,运输船队风险极大。组织足够的护航力量和运输船,筹集相关物资,最快……最快也需要四十天。”

“四十天?!”天皇颓然坐回椅中,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近乎绝望的神情。

他明白,前线的溃败一旦开始,在失去统一指挥且士气崩溃的情况下,每一天都是灾难。

四十天?到时候在南京的帝国军队还会剩下什么?

一种冰冷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他仿佛已经看到,帝国的战争机器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被硬生生磕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填补这个缺口,竟需要如此漫长而宝贵的时间。而这四十天,足以让南京变成……

南京,血肉磨盘。

时间,正是赵烨和他的战士们,以及无数奋起的中国军民,最需要的东西。

失去了统一指挥和后勤补给的日军各部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绝境。

重炮因为炮弹耗尽成了摆设,坦克和汽车燃油告罄瘫在路边成为钢铁棺材,步兵的弹药越打越少。

而赵烨,抓住了这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他的部队像一颗磁核,在混乱的战场上不断滚动壮大。

收拢沿途遇到的溃散国军士兵,吸纳满腔热血参军报仇的青年学生,整合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武装,雪球越滚越大。

战斗变得多样化。

有激烈的巷战围歼,有小规模的野外伏击,有对孤立据点的拔点攻坚,更多的是无止境的追击和清剿。

赵烨的指挥风格也愈发凌厉狠辣,他深知必须趁敌病,要敌命,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刚刚结束。

地点在南京城郊一条通往长江码头的必经公路旁。

赵烨站在一处被炸塌了半边的民房土坡上,嘴里叼着一根刚刚点燃的香烟,火柴盒在他手里捏得有些变形。

他面无表情地俯瞰着脚下的景象。

公路已经完全被堵塞了。

烧焦的卡车、倾覆的豆战车、炸毁的装甲车残骸,扭曲着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冒着黑烟的钢铁坟茔。

在这些钢铁残骸之间,是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密密麻麻、几乎铺满了每一寸土地的土黄色尸体。

各种姿势的都有,趴着的、仰面的、蜷缩的……许多已经不成人形。

血水浸透了泥土,汇成无数条暗红色的小溪,汩汩地流入一旁的长江支流,将清澈的江水染成了诡异的红褐色,散发出浓重得令人作呕的铁锈味。

成千上万的苍蝇聚集其上,发出的嗡嗡声甚至一度压过了战场零星的枪声和风声。

一个随军的外国记者,举着他的徕卡相机,手指却剧烈地颤抖着,镜头对准这片恐怖的景象,迟迟无法按下快门。

他的脸色惨白,胃里翻江倒海。

赵烨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声音沙哑而冰冷,对记者说道:

“拍下来。对准了拍。让全世界都看看,这就是侵略者踏上别人国土、烧杀抢掠后,最终的下场。这就是南京!现在,是他们的地狱!”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飞过烽火连天的中国大地。

重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

一份捷报被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发出的响声让周围的侍从和军官们精神一振。

“好!打得好!赵烨!打出我中华军人的威风!打出我民族的志气!”声音因激动而高亢。

巨大的压力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宣泄。

“立刻通电全国!不!通电全世界!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南京还在我们手里!日本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紧接着,一道道命令从最高统帅部发出:

“命第三战区所属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向南京方向突击!增援赵部!”

“命第五战区策应攻击,牵制日军江北兵力!”

“命第九战区抽调精锐,驰援南京!”

“所有空军残余力量,优先保障南京方向补给投送和情报支援!”

全国的力量被调动起来。

原本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失利而有些低落的士气,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胜彻底点燃了!

“南京大捷!”的消息口口相传,报纸号外漫天飞舞。

无数的援军,从各个方向,顶着日军的拦截和轰炸,拼命向南京靠拢。

南京,这座饱受蹂躏的古城,此刻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贪婪的漩涡,一个专门吞噬日本侵略者的血肉磨盘。

各地的日军残部被不断压缩、分割、吸引过来,然后被优势兵力和同仇敌忾的中国军民吞噬、碾碎。

尸体,更多的尸体。城墙下、街道旁、江岸边……无处不是战场,无处不堆叠着土黄色的尸骸。

枪炮声整整持续了数十日未曾停歇。

长江的水位似乎都因为无数沉底的尸体而发生了变化,江面时常漂浮着顺流而下的肿胀躯体和破碎的装备。

战后粗略统计,在这场惊天逆转的大反击和后续围歼战中,连同最初被端掉指挥部的师团在内,加上被吸引而来并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援军及各分散部队,累计超过十余万日军被歼灭于南京城下及其周边地区。

缴获的武器装备、物资弹药不计其数。

世界,被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