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41章 建设高等学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羊城琼崖绥靖公署的紧急扩大会议结束后,整个南华国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鸣起来。

资金和技术瓶颈的突破,如同给一台功率巨大的引擎注入了超高标号的燃料,使其爆发出的能量远超设计极限。

然而,邓贤深知,无论是先进的图纸还是庞大的资金,最终都需要人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和专业化军事指挥人才的短缺,成为悬在这辆高速奔驰战车前方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障碍。

在连续数日高强度的工作会议间隙,邓贤单独召见了马寅初、周慕云、陈念和以及刚刚归国的郑文君,专题商讨人才培养的百年大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之前建立的龙渊大学和各专业技术学校,解决了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支撑了我们前期的工业化起步。”

邓贤站在一幅巨大的华南三省地图前,目光扫过岭南、闽东、赣西的广袤区域。

“但现在,文君带回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我们的目标必须放得更远。现有的教育体系,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都已无法满足未来需求。”

他邓贤说着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马寅初:“马先生,高等教育是培育顶尖人才的摇篮。我意已决,立即着手,在三省分别建立三所综合性大学——岭南大学(羊城)、闽东大学(厦城)、赣西大学(赣州)。

它们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大学,而应是理工为先、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学府。重点设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院系。

师资方面,一方面从龙渊大学抽调骨干,另一方面,文君,你要利用海外网络,不惜重金,从欧美聘请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学者,无论是华人还是愿意来的外籍专家,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待遇从优,科研经费保证充足!”

郑文君推了推金丝眼镜,没多犹豫就点头回答道:“明白,大帅!我在美丽国与不少大学的教授和优秀华人留学生有联系,此事我会立刻着手去办,通过高薪和为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来吸引人才。同时,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三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学生报考这三所大学。”

“好!”

邓贤听后赞许道,随即目光投向陈念和和周慕云。

“然而,仅有民用技术人才还不够。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需要的是精通合成化、机械化作战指挥的专业军官。我们现有的军官,勇敢有余,但系统化的军事理论、兵种协同指挥能力,特别是驾驭未来新式装备(坦克、飞机、军舰)的能力,亟待提高。”

邓贤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羊城与椹川之间的一个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军事指挥院校体系!我决定,同时筹建四所军事院校: 第一,华南陆军指挥学院,校址设在韶州。

专注于培养陆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部队的连、营、团级战术指挥军官。

院长一职,我看可由第1师师长李先忆调任,他作战经验丰富,为人稳重,善于总结。

第二,华南海军指挥学院,校址就设在椹川港附近。专注于培养海军舰艇指挥、航海、轮机、枪炮、鱼水雷等专业军官。

院长由海军司令龙破武兼任,他熟悉海军一切事务,威望足够。

第三,华南空军指挥学院,校址设在涯州椰城。目前我们空军刚起步,但必须为未来大规模空军培养种子指挥官和飞行员。

校长由空军司令林肖兼任,聘请的陈纳德顾问可以负责飞行教学。

第四,南部高级军事学院,校址设在羊城。这是最高学府,旨在培养师、军级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课程侧重于战略学、战役学、后勤学、情报学以及大兵团合成作战指挥。

院长…老陈,这个担子你来挑,兼任副院长,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我会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并定期去授课。”

陈念和闻言,神色一肃:“是,大帅!必当竭尽全力,为我军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大战的高级将才!”

邓贤的安排可谓深思熟虑。

将一线指挥官如李先忆调任军校院长,看似离开了野战部队,实则是为了将最宝贵的实战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灌输给新一代军官,实现军队指挥体系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转型。

而让龙破武、林肖等军种主官兼任院长,则确保了军事教育与部队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

“周工!”

邓贤看向周慕云,开口吩咐道:“各大军工企业和研究所,要立刻与这些大学、军校建立对口合作。大学负责基础理论和前沿探索,研究所和工厂负责提供实践场地和工程难题,军校学员要定期到工厂和部队见习。我们要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战’的闭环!”

周慕云听后郑重点头,回答道:“大帅放心,此事我亲自督办。技术落地,最终靠的是人,这个道理我懂。”

一场规模空前的育才大计就此拉开序幕。

三省政府的教育部门和军队的政治部、训练局高速运转起来。

规划校区、征调土地、设计校舍、编纂教材、遴选教员、制定招生标准……无数的工作在同步推进。

郑文君通过海外商业电报网络,将高薪诚聘教授和征集理工科教材的信息迅速发往美国和欧洲各大高校及华人团体,引起了不小震动。

许多心怀报国之志或因经济萧条而求职困难的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

与此同时,一纸纸调令也从绥靖公署发出。

第1师师长李先忆在接到调任陆军指挥学院院长的命令时,正在前线视察部队。

他稍感意外,但仔细阅读了邓贤的亲笔信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和重托。他仔细与副师长赵天佑交接了工作,带着一批有文化、有实战经验的参谋和营团长,奔赴韶州开始筹建学院。

龙破武、林肖也开始了兼职工作,他们需要从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组织人手编写海军、空军的训练大纲和基础教材。

肖震东、岳振华、高宇轩、刘粹刚等海军空军将领都成为了教材编写的骨干力量。

南部高级军事学院的筹建更是重中之重,陈念和直接搬到了临时筹备处办公,从各师、各机关抽调精干参谋和理论水平较高的军官组成教研组,甚至开始着手翻译、研究外国的军事着作和战例。

邓贤的目标很明确:他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支装备现代化的军队,更是一支拥有现代化军事思想和指挥体系的专业化军队。这些院校,就是孕育未来将星的摇篮,是将他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战术、战略思想播撒开来的沃土。

他知道,这笔对教育的投资,其长远回报将远超任何一批飞机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