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方小张的军事行动及邓贤的《对日抗战通电》和《告全国同胞书》,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先后在华夏大地上炸响。
电波载着这石破天惊的消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遍了长江南北、黄河两岸。
报纸争相印发号外,报童们挥舞着墨迹未干的纸张,在街头巷尾奔走呼号:“号外!号外!华南邓公、北方张少帅同时对日宣战!”
“抗战了!全面抗战了!”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寂静。
茶馆里、学堂中、商铺内,人们拿着报纸,反复确认着那白纸黑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被欺压得太久,屈辱得太深,以至于当反抗真正来临的那一刻,第一反应竟是恍惚。
但紧接着,那积压了数十年的、如同火山熔岩般的民族情绪,轰然爆发了!
燕京,青年运动的发源地。消息传到燕大校园时,正是午后。
起初的惊愕过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支持北方!支持华南!抗日救国!”,整个校园瞬间沸腾。
学生们冲出教室、图书馆、宿舍,挥舞着旗帜,聚集到操场、街头。
他们高唱着《满江红》,呼喊着“还我河山”、“驱逐日寇”的口号,泪水与怒火在他们的年轻的脸庞上交织。
学生自治会迅速行动,组织起宣传队、募捐队、甚至直接组建了学生义勇军,要求北上参战。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我们要到前线去,到北方去,到任何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学生领袖站在高处,声嘶力竭地呐喊,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沪市,这座远东最大的都市,同样被点燃。
码头工人宣布拒绝为扶桑船只装卸货物;纱厂女工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布匹;商会巨头们紧急开会,认捐巨款,购买国防公债;甚至连杜老板等帮会大佬,也公开表态支持抗日,号召门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各大报社连夜赶稿,详细报道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和华南、北方两军的抗战决心,辛辣抨击扶桑的侵略行径,呼吁社会主持公道。
租界内的华国人,第一次感觉到腰杆可以挺得直一些,面对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和扶桑侨民时,目光中少了畏惧,多了愤怒的逼视。
金陵,作为国众政府所在地,反应更为复杂,但底层民众的抗日热情同样高涨。
工人、学生、市民的游行队伍堵塞了通往国众政府大楼的道路,请愿书雪片般飞向各级衙门。
在这举国鼎沸的民意浪潮中,最先明确表态的是华国Gc党。
他们在得知消息后,迅速在机关报上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旗帜鲜明地支持张双喜、邓贤的抗日行动,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宣言中指出:“今日之抗战,非一党一派之私事,乃我整个中华民族求生存、争独立之神圣战争!我军愿即刻改编为国众革命军,受国众政府统一指挥,开赴抗日前线,与全国友军并肩杀敌!”
随即,他们开始动员和组织人员,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前往北方和华北,参与对日作战和敌后动员工作。
紧接着,桂系的李德邻、白健生也发表了联合通电。
他们的电文措辞相对谨慎,但立场明确:“日寇猖獗,侵我主权,戮我民众,凡有血气,莫不愤慨!桂省军民,枕戈待旦,誓为抗战后盾。拥护中央抗战决策(尽管中央尚未决策),愿率八桂子弟,北上驰援,共纾国难!”
李、白二人精明务实,他们深知在此民族大义面前,若不表态,必将被全国民意抛弃。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借此机会扩大影响,甚至在未来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可能性。
桂系控制的桂西,机器开始运转,军队开始动员。
而此时此刻,在金陵国众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里,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蒋瑞元穿着熨帖的军装,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
地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和代表北方军、华南军的蓝色箭头已经交织在一起,而在广袤的华中华南,还有大片区域颜色暧昧。
他手中的那份邓贤和张双喜的通电,已经被揉成了一团。
“娘希匹的!”
蒋瑞元猛地转身,将纸团狠狠摔在地上,因为极度的愤怒,他的宁波官话都变得尖利起来。
“他邓贤!他张双喜!说打就打!眼里还有没有中央?!还有没有我这个委员长?!庐山会议还作不作数?!娘希匹!全乱套了!”
他感觉自己被彻底无视,被架在了火上烤。
邓贤和张双喜联手,先斩后奏,造成了既成事实,裹挟着滔天民意,逼他做出选择。
打?他尚未完成真正的统一,嫡系部队还在整训,剿共军事刚刚取得一些进展,仓促对日开战,胜算几何?不打?全国民众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党内外的反对派立刻就会占据道德制高点,他这领袖地位还如何维系?
“首座,息怒,息怒啊!”
陈诚、何应钦等心腹幕僚在一旁,面色尴尬,只能硬着头皮劝慰。
“首座,如今……如今南北两方,加上G党和桂系,都已明确表态抗日,这……这民意汹涌,我们若再不表态,恐怕……”
陈诚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说道。
“表态?表什么态?!”
蒋瑞元还怒气未消,听着陈诚的话后直接回怼道:“他们这是把国家拖入战争深渊!是破坏攘外必先安内的大计!扶桑人是我们现在能打得赢的吗?啊?!”
何应钦低声道:“委座,话虽如此,可如今民心可用啊。邓贤和张学良抢了先手,我们若再迟疑,这抗日领导权,恐怕就……况且,扶桑人狼子野心,得寸进尺,今日不打,明日他也要打上门来。不如顺势而为,掌握主动……”
蒋瑞元烦躁地踱步,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厌恶这种被逼迫、被绑架的感觉。他才是国家的领袖,抗战的旗帜本应由他来举起!
就在这时,秘书送来又一摞电报,全是各地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发来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恳请、敦促乃至要求中央立即对日宣战,统一指挥全国抗战。
看着这些电报,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游行口号声,蒋瑞元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通知下去!”
良久,蒋瑞元终于停下脚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一丝决绝说道:“召开紧急国防会议!所有在京中委、军政部长官,全部参加!”
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