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光复的狂欢余韵尚未完全散去,邓贤的目光已越过欢庆的人群,投向了这片土地更深远的未来。
在他眼中,琉球不仅仅是被收复的失土,更是华夏通向蔚蓝大洋的关键跳板,是未来抵御更大风浪、甚至主动参与塑造世界格局的战略支点。
在光复后第十天,邓贤率领一个由军政核心、经济专家、工业工程师和城市规划者组成的庞大考察团,搭乘专列,开始了对琉球全岛的深入巡视。
陈念和、周慕云、龙破武等重将悉数陪同。
列车沿着纵贯线铁路南下,窗外掠过的是被殖民经济扭曲的单一农业景象(大量甘蔗、香蕉种植园),以及基础薄弱、布局畸形的零星工业区。
“扶桑人在琉球三十多年,他们的目的只有掠夺。”
邓贤指着窗外一片片甘蔗田,语气沉静却带着批判。
“糖业、樟脑、木材……他们只发展利于剥削的初级产业,有意抑制本地工业化和高等教育,使琉球成为其本土的经济附庸。这种殖民地经济模式,必须彻底打破。”
周慕云对于经济问题有着十足的见解,也是点头赞同。
“大帅所言极是。琉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西太平洋航道的要冲,拥有基隆、高雄、花莲等天然良港,物产资源也非扶桑宣传的那般贫瘠。只是以往的发展,完全服务于扶桑的利益。”
邓贤转过身,面对车厢内的核心幕僚,开始勾勒他心中的蓝图。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重塑。要将琉球,建设成一个集先进制造业、全球性海洋贸易、强大海军前沿存在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强省!”
随后邓贤向众人具体阐述了他的构想:
一、打造双核驱动的超级港口群。
“基隆港,靠近政治中心台北,腹地相对开阔。我们要将其扩建为综合性深水贸易枢纽。建设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尽管此时集装箱概念尚未普及,但邓贤以其超前知识,已提出单元化货运理念)、大型仓储区、保税物流中心。使其成为连接华国大陆、扶桑、朝国半岛,乃至跨越太平洋,与美洲贸易的核心节点。”
“高雄港,港阔水深,天然条件更胜基隆。这里,将重点建设成为华南海军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和综合性军港。
规划新的大型船坞、维修设施、弹药库、油料储备基地,以及海军航空兵基地。
同时,依托军港,发展与之配套的先进船舶制造业和海洋工程产业。”
说着邓贤将目光投向龙破武。
“龙司令,未来我们的航母、、大型巡洋舰,都要能在高雄建造和维修。”
龙破武听后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大帅放心!有此良港,我海军必将如虎添翼!”
二、构建陆海联动的立体交通网。
“现有的纵贯线铁路要进行电气化改造,提升运力和速度。同时,规划环岛铁路和横贯中央山脉的铁路\/公路线,彻底打通东西部联系,将资源丰富的东部(木材、矿产)与西部的港口和城市连接起来。”
“公路系统也要全面升级,建设高标准的环岛公路和辐射状干线。此外!”
邓贤顿了顿,说出一个更超前的想法。
“在台北与高雄之间,可以考虑规划一条高速铁路的可行性,未来要实现半日通达,极大缩短时空距离。”
高速铁路?众人虽觉震撼,但基于邓贤以往带来的无数奇迹,并未觉得完全不可能,只是深感其魄力与远见。
三、建立自主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
“依托儋耳州工业区的技术和人才基础,向琉球转移和升级。”
邓贤向周慕云提出吩咐和要求。
“慕云,你要牵头,在琉球选址,建立琉球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钢材冶炼(满足造船和军工需求)、重型机械制造、汽车和拖拉机装配、石油化工(未来一旦获得稳定油源,立刻上马)、以及无线电、精密仪器等新兴产业。”
“同时,利用琉球温暖的气候和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如罐头、制糖、凤梨加工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出口创汇。”
四、激活面向全球的贸易金融引擎。
“在基隆和高雄,设立自由贸易区。”
邓贤抛出了一个此时堪称石破天惊的概念。
“在区内,实行特殊的海关和税收政策,吸引全球商船前来贸易,鼓励华商和外资设立贸易公司和加工厂。同时,成立华南银行琉球分行,发行银元券,并探索设立面向海洋贸易的专项保险和信贷业务,为远洋船队提供金融支持。”
考察团一路南下,经新竹、台中、嘉义,最终抵达高雄。
邓贤每至一处,不仅视察港口、铁路、厂矿现状,更亲自召见当地士绅、商贾、知识分子乃至普通农民,听取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并适时宣讲他的发展蓝图。
他的话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和令人信服的细节,仿佛一幅瑰丽的画卷在台湾同胞面前徐徐展开。
不再是扶桑殖民者那种压榨式的索取,而是一种共建共享的繁荣愿景。
“乡亲们!”
在高雄的一场民众集会上,邓贤慷慨陈词。
“琉球的未来,不在扶桑的糖厂里,不在压迫者的矿井下,而在你们自己手中,在我们共同建设的现代化港口里,在即将下水的万吨巨轮上,在灯火通明的工厂车间内,在通往世界各地的贸易航线上!
祖国需要琉球作为走向深蓝的先锋,而琉球,也必将凭借这份独特的地位,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许多原本对祖国概念还略显模糊的年轻人,被这宏大的蓝图激得热血沸腾。
巡视结束后,邓贤在台北原总督府(已更名为“华南军政委员会琉球行署”)召开了高级别会议。
宣布正式成立琉球重建与发展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陈念和、周慕云担任副总指挥,下设港口建设、工业发展、交通规划、农林水利、金融贸易等多个专项小组。
一张由穿越者执笔,融合了未来近一个世纪发展理念的宝岛建设宏伟蓝图,就此铺开。
资金、技术、人员开始从华南三省源源不断涌入琉球,机器的轰鸣声即将取代殖民时代的哀歌,一个面向太平洋的新时代,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