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 第220章 斜面海堤建成,震惊百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0章 斜面海堤建成,震惊百官!

江浙沿海。

在经历超过规模的台风洗礼之后,这片土地曾满目疮痍,后来在朝廷派出的赈灾大臣李善长统领下,将救治灾民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

当时间到了腊月时,大批的灾民已经得到妥善的安置。

一方面是李善长确实有能力,协调赈灾各方工作,处理得是面面俱到。

二来是朝廷的鼎力支持,尤其是银两供给一直没断。

坐拥精盐、布匹、琉璃、香水等等大赚特赚的生意,朝廷现在也算是显露出财大气粗的气势。

此时,海边。

李善长正在周遭郡县百官的陪同下,沿着海岸巡查。

“这一次当真是多亏了韩国公,若非是您出手,只怕这灾情还真有可能恶化,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苏州知府满脸堆笑,恭维着李善长。

扬州知府也是附和着说道:

“等到事情处理完毕,李大人回到应天府,肯定是少不了陛下的赏赐。”

“只盼望着李大人回到应天府面见陛下,能为我们几人美言几句……”

另外一名知府则是更为直接,一连说了好些恭维的话后,这才说出自己等人真正的目的。

李善长闻言微微一笑,对这些官场上的做派他可是门清,倒也不怎么反感,毕竟官场从古至今都是这么来的。

“几位大人一直都在鼎力配合本官赈灾救民,理应有你们的功劳,回去之后我定然如实向陛下汇报,诸位就放心好了,陛下可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臣。”

李善长呵呵一笑,如此回答道。

三名知府闻言顿时笑容满面,对李善长的态度越发和善和恭敬起来。

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和这位大名鼎鼎的韩国公结交。

之前他们就听闻因为胡惟庸一案,身为韩国公的李善长主动撤职赋闲在家。

本以为李善长就此在官场沉寂,却没想到没过几天,对方就再度被皇上重用,成为如今的内阁大臣,帮助当今皇上处理诸多政务。

到了如今,更是被委派为赈灾大臣。

看着灾情的处理速度,剩下的灾民基本上都能在新年前得到妥善安置。

细算下来,可是大功一件。

这些知府们佩服其能力之余,也是希望李善长能多提携提携他们。

“对了,听闻朝廷有意要进行什么政法改革,不知道具体是打算如何实施的?”

闲聊一番后,苏州知府有意无意地提及此事。

“所谓政法改革确有此事,相信你们这边已经开始实行新的大明律了,根据陈……陛下的旨意,未来大明要实行政法分离,改革势在必行。”

李善长回答道。

“原来如此,朝廷也是因此才需要在明年科举也将要进行改革吧,江南士子们听闻科举考试新加法考和算考之后,一个个都兴奋地奔走相告,高兴的不得了。”

扬州知府回想之前灾情爆发前的情形,忍不住摇头笑道。

士子们高兴不是没有理由的,政法改革将行政权和执法权分开,意味着以前的一个官职要被拆分为两个甚至更多的官职。

虽然原本的一些官职在权势上被稀释很多,但是位子也变多了。

对于现有的官员们来说,失去部分权力自然难受。

但是对那些还没有考取功名的士子们来说,机会可是大大增加了!

大明官职空缺一下子增加两三倍,考取功名自然变得更加容易。

士子们的心态很简单,管他职位高低,先考上去把位子占了再说。

有功名总比没功名好。

“如今法考和算考,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视。除此之外,也可以留意一些有特殊才干的人才,兴许那一天就能派得上用场。”

李善长想起身在诏狱的陈平,提醒了一句。

陈平每每都有惊人之语,只是在他给出的各种办法面前,大明总是给人一种捉襟见肘之感,有时候很难找到一两个能做成此事的人才。

就比如说现在,马皇后主导的皇家布厂想要扩大生产,那么能够娴熟制造新式织布机的工匠就极为重要。

否则没有足够的新式织布机,人再多产量也是提不上去的。

又或者是最严密最重要的火器开发和制造,如今发展最需要相应人才的时候。

一行人交流谈论,很快就到了一处空旷的地界,一眼望去,摆了一排排四四方方,像是木箱,足有半人高的奇怪事物。

而在其周围,马车、骡车络绎不绝地往这里运来一袋袋货物和砂石。

随后就会有工人将袋子里面青色的粉末倒出来和水、砂石混合在一起,完事了再倒入几个形同大型模具的木箱之中。

“李大人,不知他们这是在?”

苏州知府不解地看向李善长,开口问道。

原来之前李善长前来赈灾后不久,这些东西就都被陆陆续续地送来。

只是李善长没有解释,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做什么。

“你们所见的青色粉末,名为水泥,将其和水、砂石混合在一起能形成一种名为混凝土的神物,遇水则刚,可随心意制成不同的形态,干燥后坚硬似铁,更可百年不朽。”

李善长嘴角挂上一抹神秘的笑容,瞳孔中隐隐有一抹期盼之色。

“什么?”

苏州知府闻言大惊失色,怎么也没想到李善长会这么回答。

“李大人可是当真,这些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神物啊。”

扬州知府一副不怎么相信的样子,犹豫着道。

“是啊,什么遇水则刚,这东西莫不是盖土房的泥巴?那东西谈得上什么百年不朽啊。”

第三名知府,也就是松江知府心直口快,说话时候直接就是一副不信的表情。

“你们不相信是正常的,事实上若非是我之前亲眼所见,也不会相信世间居然有如此神物,而今陛下有令,让我用此等神物在沿海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的区域修建海堤,造福沿岸百姓。”

李善长神色平静,语气却有一种振奋和期待之感。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着水泥在自己手上发光发热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