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正堂的最后一片黑瓦刚铺好,苏康踩着梯子下来,裤脚还沾着瓦缝里的灰,就听见鲁琦在院子里喊得震天响:“大人!不好了!柴房的干柴见底了!”
苏康心里“咯噔”一下,刚放松的肩膀又绷紧了。
这阵子青砖卖得火,邻县的人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来买,砖窑从早烧到晚,原本能撑半个多月的干柴,才十天就见了底。
他快步往柴房走,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果然,里面只剩下零散的几根枯枝,风一吹还在晃悠。
“我前儿不是让你去邻村收柴吗?怎么还这么快就没了?”
苏康皱着眉,指尖划过空荡荡的柴房横梁,上面还留着捆柴的绳子印。
鲁琦急得直跺脚,脸上的灰混着汗,活像个花脸猫:“收了!可邻村说今年天旱,山上的树长得慢,自己家做饭取暖都不够,一斤柴比上个月贵了三文钱,还只肯卖一点点。昨天去十里外的李村收,结果半道上听说柴被别的窑厂抢着买走了!”
苏康摸着下巴琢磨,这木柴本就不是长久之计,不仅成本高,还得砍树,时间长了山上都得秃。
他可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哪能不知道煤炭的好处?之前改良泥炭掺着木柴烧,不过是过渡,权宜之计罢了,他早就憋着要把煤炭做成蜂窝煤,甚至炼钢时还要搞成焦炭—— 这才是解决燃料问题的关键!
“慌什么?”
苏康突然笑了,拍了拍鲁琦的肩膀,“柴不够就对了,我早等着这天呢!走,带你去个地方,保准能解决燃料的事儿!”
鲁琦一头雾水跟着苏康往西边山脚下走,越走越纳闷:“大人,咱不去找柴,来这荒坡干啥?这儿除了那灰不溜秋的‘泥炭’,啥都没有啊!”
“就是要这‘泥炭’!”
苏康蹲下身,捡起一块黑亮亮的煤炭,指尖蹭上煤末子也不在意,“这不是泥炭,是煤炭!比木柴耐烧十倍,火劲儿还大。之前掺着木柴烧是试试水,现在木柴不够,正好咱把它变个样 —— 做成蜂窝煤!”
“蜂窝煤?”
鲁琦跟着念了一遍,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疑惑,“啥是蜂窝煤?带蜂窝的煤?这玩意儿能烧?”
“当然能!”
苏康语气笃定,脑子里早就把现代蜂窝煤的样子和做法过了一遍,“你想啊,直接烧煤炭块,火要么太冲把砖烧裂,要么烧不透浪费,可要是把煤炭磨碎了,掺点黄泥做成带孔的饼子,空气能从孔里进去,烧得又匀又持久,一窑砖用的煤炭,比木柴省一半还多!”
鲁琦还是没完全明白,伸手戳了戳苏康手里的煤炭,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掺黄泥?那玩意儿遇火不就裂了?再说这带孔的饼子,咋做啊?”
“这你就不懂了!”
苏康拉着他往窑厂走,脚步轻快,“黄泥是黏合剂,比例对了不仅不裂,还能让煤饼成型。至于模具,咱找铁匠打一套就行,圆桶形状,底部钻上孔,跟蜂窝似的 —— 所以才叫蜂窝煤!”
说干就干,苏康立刻让人去办三件事:先把山脚下的煤炭都挖回来,不管大小都要;再找人去采撷细黄泥,越细越好;最后找铁匠打模具,圆桶高半尺,底部钻十二个手指头粗的圆孔。
工匠们听得稀奇,却也不敢怠慢,当天下午就把煤炭运了回来,黑黢黢的堆在窑厂旁边,像座小山。
苏康亲自上手,先让人把煤炭敲碎,用筛子筛掉石头和草根,只留下细细的煤末子。
接着他蹲在大木盆旁,按煤末子七、黄泥三的比例倒进去,又加了适量的水,挽着袖子搅拌。
煤末子呛得人直咳嗽,苏康揉了揉眼睛,手上的黑灰蹭到脸上,活像个小灶王爷。
鲁琦赶紧递过帕子,还想抢过木锹帮忙:“大人,您歇着,我来搅!”
“不用,这比例得拿捏准了。”
苏康笑着躲开,“水多了煤饼软,晒不干;水少了散架,烧的时候掉渣。你看着,得搅到能捏成团,松手不散才行。”
折腾了片刻,煤泥终于和好了。
铁匠也把模具送来了,圆桶状的木模,底部整整齐齐钻着十二个圆孔,看着就像那么回事。
苏康拿起模具,舀了一勺煤泥往里填,用木槌轻轻压实,再倒扣在地上,手在模具底部一推,一个圆滚滚、带满圆孔的四寸余高的煤饼就掉了下来 —— 标准的蜂窝煤!
鲁琦凑过来看,手指戳了戳煤饼,硬邦邦的还不掉渣,眼睛一下子亮了:“嘿!还真成了!这玩意儿看着就比木柴结实!”
“还得晒透!”
苏康把蜂窝煤一排排摆到晒场上,阳光照在黑亮的煤饼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芒,“晒两天,等里面的水分都干了,烧起来才没黑烟,火劲儿也足。”
这两天里,苏康也没闲着,在忙公务之余,每天都去晒场转一圈,生怕下雨把煤饼淋坏了。
好在天公作美,连着两天大太阳,晒好的蜂窝煤硬得能敲出清脆的响声。
试烧那天,窑厂围满了人,张大爷叼着烟袋锅子蹲在窑门口,眼神里满是怀疑:“苏大人,这黑饼子带俩孔,真能比木柴好用?别到时候烧不着,还浪费功夫!”
“您看着就知道了!”
苏康让鲁琦把蜂窝煤塞进窑门,又添了两根干柴引火。
刚开始火苗不大,还有点淡淡的烟,李二在旁边小声嘀咕:“我看跟烧木柴也没啥不一样……”
话还没说完,窑里的火苗突然“呼”地窜了起来,橘红色的火舌舔着窑壁,温度瞬间升了上来。
鲁琦趴在窑口往里看,惊喜地喊:“大人!火匀得很!比烧木柴稳多了,窑壁都烫手!”
苏康心里早有底,却还是故意逗大家:“再等等,看看能烧多久!”
这一等就是三个时辰,窑里的火苗不仅没小,反而越来越旺,连窑顶的烟囱都只冒淡淡的青烟。
张大爷摸了摸窑壁,又拿起一块没烧完的蜂窝煤,掂量了掂量,忍不住竖大拇指:“神了!这玩意儿比木柴耐烧多了!一窑砖烧下来,得省多少柴钱啊!”
鲁琦更是激动得直搓手:“大人,有了这蜂窝煤,咱再也不用愁木柴了!山脚下的煤炭多的是,够咱烧好几年的!”
苏康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更长远的事 —— 蜂窝煤可不止能烧砖。
等砖窑稳定了,就做小尺寸的蜂窝煤,卖给百姓家用,冬天取暖、平时做饭都方便,比烧柴省钱还干净。
到时候再开个蜂窝煤作坊,既能赚银子补贴县衙,又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不用砍树破坏山林,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