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悍匪之快意恩仇 > 第539章 全体傻眼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慢慢的熬,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快一点,慢一点,都会导致整个国家,一不小心就会带来动荡。

自从巴乔夫掌控大局后,提出了着名的公开性和改革两部曲,就像给老房子拆墙换电线一样。

可国内的经济真的是不景气,各方势力,党派和阵营,还有民族的意见分歧又非常大。

权贵们一边喊着要与世界接轨,一边打着算盘,各自的心中都有着小九九。

恨不得尽快的推行私有化,看看私有化能不能变成自己的救生圈?

于是,冷冰冰的会议室里,每一份文件后头。都藏着各自的小九九,都想趁着这一场改革,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西方的草坪经济学,成了热门的读物,上层精英人士和权贵们,以前有多么的嗤之以鼻,现在就有多么的热衷于学习。

改革支持者,期待能够起飞,想着这样的改革,可以像西方国家所宣传的那样美好。

反对者则担心国家的身家被卖个精光,因为有一些人,已经看到那一些上层精英人士和权贵们,已经在开始圈地盘了。

普通人更坐不住了。

过去国家分馒头,分房子,分工作,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最起码一家人还能够勉强吃饱和穿暖。

现在改成让老板分蛋糕,自己能不能吃上饭,都要看老板的脸色,而且随时随地,还面临着吃饭的饭碗,被砸掉的风险。

每个月拿到手上的卢布,看似比之前一两年,多出了整整好几倍。

可是商店的货架上却空了,他们拿着这一些卢布,居然买不到粮食和日用品。

哪怕非常幸运,可以排队买到一些粮食和日用品,但是物价却在不断的飙升。

手中的那一些卢布看着挺多,却也仅仅只能买到让一家人,吃个半饱的粮食,生活仿佛一夜掉了头。

工人和农民们开始质疑:“这可是我们积攒了几十年的家底,怎么眨眼就变天了?”

商场,教室,车站,议论声不绝于耳。

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给打懵了,都想要从对方的口中,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越是改革,大家越是吃不饱饭,而且整个社会的人们,也开始慢慢的浮躁了起来。

开始有一小部分的人,担心接下来整个社会的秩序将会崩塌。

如果发生秩序崩塌的事情,在这场风暴里,每个人都是小船,随时可能被浪头打翻。

刚开始可以光明正大,摆摊做生意的短暂欣喜,像烟花一闪而过。

还没等到将这个欣喜与他人分享,迎面一盆冷水,直接就泼了过来。

把底层的所有普通民众们,浇了一个透心凉,直接就把他们打回了原形,让他们认清了现实。

从表面看,国家的经济逐步有点活泛,民众们上街摆摊做生意,能够轻松的养活一家人。

高层聚会洋溢着信心指数大涨的空气,但阴影下却藏着大问题。

第一次大规模的私有化推进后,老百姓就已发觉,这账怎么算都不对。

过去属于全民的企业,银行,工厂,转眼成了几个大老板的私人后花园。

有批评声音,直指这一波改革,本质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直接被既得利益者给压了下去,再也翻不起任何的风浪。

城市里,工厂大门紧闭,工资被拖欠,物价像没闸的水龙头。

面馆老板,街边小贩如雨后春笋,原先人人有饭吃的社会,变成了谁下手快谁挣钱。

而且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要有一定的后台,要有一定的资本。

要不然忙忙碌碌,到了最后也终究是一场空。

可是这么多的普通民众,又有几个背后能有后台,又有几个手中握有财富。

同时,在官场上力挺改革的,被反对派骂成卖国贼,坚持不动的,被说成老顽固。

每天都为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真正关于民生的事情,却一点都没有落实到位。

此消彼长,口水仗从克里姆林宫,打到了市民茶馆。

虽然高层一直在电视上喊着形势可控,但街头巷尾的牢骚越积越厚。

连最底层的普通民众,都感觉到了这种怨气和牢骚,再这样子积攒下去的话,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爆发。

就像舞狮子的人,表面威风凛凛,袖口里却早捏着个绳子,生怕哪天台子塌了,砸下来的肯定就是最底层的人民。

偏偏就在争吵最激烈时,一件颠覆三观的大事发生了。

老毛子的上层精英人士和权贵们,那些曾声称要把资本主义拒之门外的老人。

突然集体改口,宣布全面推进资本主义市场。

国家顶层资源,像包饺子一样被分割,直接就归了个人名下。

这就是他们之前在吵吵闹闹当中,各自所划分好的利益。

西方媒体在全世界宣传这种做法的正确性,恭喜老毛子即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可是老毛子的民众都傻了眼,这算盘打得太精明了。

原来打着改革这把锤子,就是为了抢到稀缺资源,再换一身行头,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新的权贵。

这时候傻眼了的民众们才反应过来,这明明就是打着党的旗号发财致富,上下嘴唇一碰,啥事都没干,就直接变成了资本家。

一个又一个的小群体利益,突然全部都捆成一根绳,人心彻底乱了套。

整个国内都乱糟糟的,各自为政,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争夺。

连许多改革派都感到困惑,这场改革,原本是为了大家,现在眼看着只是肥了小圈子。

官场斗争愈演愈烈,追赶世界的口号却早已经变了味。

彼时的新闻播报,也是口气一变再变,仿佛昨天还在举红旗,今天已成蓝领巾。

民众们是集体傻眼,同时也是集体懵逼,他们都不知道,该相信从新闻播报里面说出来的话,哪一句才是真的。

就这样,历史小船摇到最危险的急流。

无论是高凯这一边,或者是乔丽丝那一边。

整个谢列平阵营的人,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生怕他们所控制之下的民众们,也会跟国内大多数的民众一样出现动摇。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前所有的努力,一不小心就要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