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旅号”的锚链已在港口锈蚀,主犯的判决书墨迹已干,但林建奇案头的警报器却再次发出低频蜂鸣。尘光密钥的风险预测模型显示,该犯罪网络的残余“熵值”并未归零,反而在近期出现数个异常的能量尖峰——这意味着仍有未被捕获的节点在暗处活跃,或新的联系正在旧网络的灰烬中悄然建立。
切入点:一个被忽略的“小角色”的异常消费记录。
曹荣荣(上海崇明岛一期士官),假释期内,按规定其大额消费需报备。系统预警显示,她近期于上海某高档商场一次性消费近两万元购买奢侈品包,其资金来源无法与其当前超市理货员的收入匹配。
郑雅萍带队悄然介入调查。他们并未直接接触曹荣荣,而是从其社会关系网和资金流反向溯源。
侦查员发现: 曹荣荣的弟弟账户在同一时间收到一笔来自河北高碑店的匿名汇款,金额恰好两万。汇款终端Ip经过多次跳转,但最终物理定位,指向武京伟(高碑店小人士官)昔日“创业基地”附近的一个老旧网吧。
深入调查该网吧: 监控录像(部分覆盖)经技术恢复,发现一个模糊的身影,体型特征与孙鹏飞(石家庄“小人”)的一个未被起诉的马仔高度吻合。该马仔在汇款时间段内,曾在此包厢操作电脑。
关联分析: 尘光密钥同步检索发现,鲍玉佳(淮南工商银行保安)在服刑前,其妻妹的账户与这个马仔的账户存在过多笔小额、异常的资金往来,当时被认定为私人借贷而未深究。
一个推断浮出水面: 孙鹏飞虽已入狱,但其构建的灰色资金网络和人力网络并未完全瓦解。仍有残余马仔在活动,并可能通过贿赂、胁迫等方式,继续控制或利用如曹荣荣这类意志薄弱、有把柄在手的已涉案人员。这笔钱,可能是封口费,也可能是新的活动经费。
郑雅萍决定不打草惊蛇,对曹荣荣及其弟弟账户、那名马仔进行全天候监控,试图看清这笔钱的具体用途和背后的指令来源。
与此同时,林建奇的目光再次投向伍华权这个特殊的“生物传感器”。
他要求神经科学团队扩大实验范围:不再仅限于模拟“归墟”相关信号,而是尝试输入从“星旅号”服务器中破获的、犯罪团伙使用的多种通讯协议的加密特征波。
惊人的现象发生了:当输入某种特定加密协议的模拟信号时,伍华权的脑电谐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紊乱,其手指无意识敲击出的,不再是规律数字,而是一段复杂的、非重复性的代码序列!
这段代码,经密码专家鉴定,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冷门的、源于某个跨国走私集团早期使用的联络暗码!
这一发现瞬间建立了新的关联:“星旅号”背后的境外势力,其根系比想象中更深,可能与历史悠久的跨国犯罪组织存在渊源或合作。而伍华权的大脑,或许因其独特的感知障碍,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能破译这种深层关联的“活体密码机”。
研究重心立刻调整。 团队开始系统性地向伍华权输入各类历史悬案、跨国犯罪组织已知的通讯特征信号,试图激活其大脑中可能存储的、未被知晓的“深层信息”。这仿佛是在一片混沌的星空中,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星座。
而对社会层面的修复工作,也在细节中推进:
针对程俊杰(湖北云梦士官)的认知康复训练遇到了瓶颈。心理医生发现,他对所有涉及“信任”、“投资”、“战友”等词汇的测试都表现出极强的生理抵触(心率飙升、出汗)。修复之路,漫长且需要极致耐心。
梁露(南昌士官)在超市那次失控后,雇主委婉地希望她休息。社区帮扶小组介入,为她联系了一份在家做手工活的工作,并安排了定期的上门心理辅导。她狭小的出租屋内,堆满了半成品,也堆满了无声的挣扎。
军事法院与地方检察院就林奉超、付书云等人涉及军地交叉犯罪的部分证据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召开了多次联席会议。每一个程序细节的争执,都是为了确保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并为此类复杂案件审理树立范本。
林建奇站在净蚀中心巨大的电子地图前。
地图上,代表上海曹荣荣、高碑店马仔的光点微弱但持续闪烁;
代表伍华权研究进展的区域,不断有新的数据流如星云般旋转生成;
代表程俊杰、梁露等人的光点,亮度虽低,却稳定地亮着,未被黑暗吞没。
他发现,案件的终结并非句号,而是开启了更复杂、更精细的“后传”。 打击犯罪如同对抗九头蛇,斩断一颗头颅,需警惕阴影中滋生的另一颗;拯救受害者,则需如履薄冰地缝合每一寸破碎的心灵。
郑雅萍从上海发来加密讯息:“鱼饵已吞,线在放长,疑似有大家伙。”
林建奇回复:“保持压力,厘清网络,勿惊鱼。”
他转身,望向窗外。城市华灯初上,灯火之下,既有温暖的日常,也有未被照亮的博弈。
守护者的工作,从不是轰轰烈烈的永久胜利,而是永不松懈的细微洞察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