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 第221章 蒙城阻击战(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时间来到了第三天,北洋这边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

今天一大早,段芝泉就将第一镇和第十镇的管带以上军官集合起来训话。

“两天了,就这么一个平原地带,没有雄关要塞,硬是挡住了我们三个镇的轮番进攻,你们就没有军人的羞耻感吗?

过了涡河就是大平原,涡河是唯一一条天险,这是我为什么集合两个镇的力量攻击这一个地方。

今天,第十镇再出两个步兵营和一个工程营,配合第一镇。

今天一次性投入六个营,两个攻击涡河大桥,其余四个依托浮桥展开强渡,要是今天还摸不到国防军的衣角,老子可就要杀人了。”

收到命令后的北洋军官也是丝毫不敢犹豫,迅速返回出发阵地整队。

这次北洋的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好几个机枪堡垒已经被重炮摧毁,整个阵地就像一栋老房子,在风雨中飘摇。

北洋第一镇的一个老兵营直接嗷嗷地向着大桥方向冲来,在桥对面架起了四挺重机枪对着国防军的阵地扫射。

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前冲锋,今天最为惨烈的大桥争夺战开始,开战不到一个小时,预备队八连就被紧急抽调到涡河大桥组织防线。

今天的北洋攻击地格外凶猛,步兵顶着机枪的弹雨缓缓前行,炮弹时不时地砸向国防军阵地,三天时间至少有九个重机枪堡垒被摧毁。

眼看着北洋军不计伤亡的冲锋已经冲上了涡河大桥,八连长也是被打出了火气,看着越来越近地北洋军,八连果断发起了反冲锋。

八连长管亮一把拿起地上的步枪,从牺牲的士兵身子找到了刺刀,对着身后喊道。

“上刺刀,国防军,进攻!”

说完就身先士卒,迎着北洋兵的刺刀就刺了过去,国防军和北洋军在大桥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八连指导员挥着工兵铲对上了一个拿着军刀的北洋军官,工兵铲与军刀撞击出火花,手持冲锋枪的战士再打完一个弹夹后抄起地上的步枪也冲了上去。

枪被打坏了就用牙咬,用水壶砸,什么顺手就用什么,有的力气大的直接扛起面前的北洋军往桥下扔。

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刺刀的撞击声在大桥上回荡,喊杀声震天响。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地时候,段芝泉下令朝着大桥开炮。

撤退不急的八连和还在桥上的北洋军都被打了一个搓手不急,正在冲锋的八连指导员身旁落下了一颗炮弹,年仅23岁的生命就此终格。

前来支援的九连看着桥上被炮火覆盖,也是恨得牙痒痒。

“狗入的段芝泉,对自己人都这么狠啊,桥上还有不少北洋军呢。向团部报告,请求对涡河大桥河对岸进行炮火覆盖。

阻断北洋军的后续步兵,我们准备上桥进入阵地。”

得知消息的方胜利直接将团属炮营全部火力集中,对着河对岸来了一轮八发急速射。

跟在后面试图冲上大桥的北洋军又被炮火给逼了回去,双方重新就大桥展开争夺战。

而此时渡河的北洋四个步兵营也趁着此刻炮火的转移,迅速通过浮桥建立滩头阵地,河岸阵地的北洋军和国防军也开始近距离交火。

北洋的工兵甚至在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试图炸掉几个河岸阵地的碉堡,被三七炮炮手安家乐发现,直接一发炮弹过去,连同炸药一起飞上了天。

双方在狭窄的滩涂阵地展开厮杀,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国防军在轻机枪和冲锋枪上的火力优势稳住了局面,北洋的重机枪难以移动,但是国防军的轻机枪和冲锋枪可以迅速打一弹夹换一个地方。

双方一直在僵持,101团也试图组织了几次反冲锋试图把河滩上的北洋军赶下河,也摧毁了几座浮桥,但是北洋的工兵依旧在炮火的掩护下修好了大部分浮桥。

用一个团抵挡北洋近乎两个镇的轮番冲击,坚守三天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了,毕竟此处地处平原,非常适合大兵团作战。

在得知河岸战地的情况后,朱铭德已经决定将涡河沿线的部队撤出来,继续诱敌深入,把敌人牢牢牵制在两淮地区。

当天傍晚,在河岸阵地坚守了三天的101团开始缓缓通过交通壕撤出河岸阵地,在西北抵挡第九镇的102团也撤至蒙县县城。

103团在黄家村设置防御阵地,与北部的蒙县县城组成第二道防线,阻挡北洋第一军的进攻,101团撤至黄家村后面休整。

三天的战斗,101团打没了一千多人,造成了北洋军四千多人的损失,接下来101团将到小王庄一带休整,构筑第三条防线,以应对突发情况。

而此刻的段芝泉可是跨上了涡河大桥,工兵部队已经进入河岸阵地确认国防军没有安置炸药了。

毕竟第四镇那次的伤亡确实是有些刻骨铭心了,导致现在北洋在攻占国防军阵地之后都被派出工兵确认有无危险。

看着远处正在搬运尸体的民夫,段芝泉还是有些心疼啊。

打没了四千多人,还是让对面的国防军跑了,前去追击的部队被国防军打了数次伏击和反冲锋,又白白丢下几百条人命。

现在总算是完成第一步了,只要再加把劲,将蒙城一带的国防军给消灭,北洋第一军就可以利用京师到金陵的铁路,进可攻,退可守了。

也就在第十师将放弃涡河防线的想法报请第四军军部批准的同时,国防军第一军也开始悄悄登上火车。

从武昌各地征调来的卡车和华夏汽车集团的卡车存货都被林克勤调动起来,林克勤就是要调集委员会的一切快速运力来打一场闪电战。

正常部队行军一天最多也就是不到三十公里,这也是北洋敢于在两淮集中兵力搞会战的原因。

但是林克勤需要让袁大人知道一下什么叫做时代变了,卡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部队的后勤压力,重炮和辎重哪怕不依靠铁路也可以实现长途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