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田介夫甩了甩刀上的血渍,双手握住刀柄冲了上来,作为剑道八段的高手,多田介夫可以说是在军中同级别少有对手,所有也就一直对于自己的刀道很自信。
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程智一招横劈华山,直接让贸然冲上来的多天介夫乱了脚步,程智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随即贴身而上,一刀刀势大力沉地劈了下去,让原本就下盘不稳地多田介夫逐渐失去了分寸。
多田介夫对自己太自信了,程智可是打小开始打磨筋骨,力气比同龄人大得多,一般人都挨不过他两掌。
171团的士兵都有一个共识,政委是个爱讲道理的人,如果政委和你讲道理一定要听,你要是不听,政委也略懂一些拳脚。
所以在171团没有刺头,因为最大的刺头就是政委,只有打得过政委,才有资格当刺头,然而这一成就到现在都没有人达成。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高手之间的交手往往胜负就在那关键的一两招。
三十招过后,程智抓住机会,一刀劈掉多田介夫右臂,看着掉落的武士刀和手臂,多田介夫一脸茫然。
鲜血喷溅到多田介夫的脸上,他想不明白自己怎么这么快就败了,这个华夏人怎么这么强,自己为什么不多喊几个人过来,非要一对一武士对决呢。
程智随即刀光闪过,一刀枭首。
正在不远处厮杀的谢承瑞看到这一幕后高声大喊。
“政委好样的,兄弟们,政委活劈了鬼子联队长,大家伙都给杀啊!”
霎那间,171团士气大涨,而程智也再次加入战团。
战场之上喊杀声震天,数千人在这片土地上展开白刃格斗,手持冲锋枪的战士则成为了战场上的老六。
两个手持步枪的东瀛士兵刚想冲到王石的面前,就被王石用手中的冲锋枪直接给扫射成了筛子。
而且王石也不是孤军奋战,就在他装弹夹之际,又有一名东瀛士兵赶来,王石左边的战友陈亮直接冲了上去,和这名东瀛士兵展开白刃战。
在王石装好弹夹后,陈亮默契地闪开位置,这名东瀛士兵直接被六发子弹带走。
武士道,老子手里有冲锋枪和你玩什么武士道啊,七步之外,枪快,七步之内,枪又准又快。
连枪都不会用,怎么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呢?
激烈的战斗很快就从村外进入到村内,由冲锋枪手组成的突击队率先突入村庄内,他们手持冲锋枪开路,后面跟着的步枪手护住他们的两翼。
一旦发现有鬼子往这里冲来,直接手榴弹加冲锋枪伺候,很快就打开了突破口。
进入村庄后,逢屋必扔手榴弹。
而在村庄内的护旗队眼看敌人已经杀进庄内,也知道此刻是无力回天了,随即开始烧掉联队旗,其余士兵则是杀出去,为焚烧联队旗争取时间。
而一个屋子里窜出来一大堆鬼子也引起了国防军的注意,刚好一个突击队路过,还以为这里是小鬼子的指挥部,随即带人杀了过去。
带队的正是营长贺知春,而贺知春根本不打算和这群鬼子展开白刃战,生怕里面的小鬼子跑了。
直接举起手中的冲锋枪,一梭子子弹打了出去,身旁的六把冲锋枪也在一瞬间打光了一梭子。
刚刚冲出来的三十多头鬼子此刻全部躺在了地上,步枪手迅速上前补刀,确保没有一个活口。
贺知春则是来到房屋前,一股燃烧东西的味道传了出来,贺知春还以为小鬼子鱼死网破要烧村子呢。
直接拉响了两颗手榴弹扔进屋子里,手榴弹掀起的尘土扑灭了燃烧的火焰,等到贺知春冲进去的时候。
三头负责燃烧联队旗的鬼子已经被炸死,士兵们在搜索地面的时候,发现了被烧的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的联队旗。
贺知春拍着大腿懊恼道。
“哎,早点扔进去颗手榴弹就好了,特等功没了!”
在收集完联队旗碎片后,贺知春继续带人搜索,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防军士兵进入村内,整个村子的防卫体系算是宣告瓦解。
只有村东头还有上百头鬼子依托房屋废墟组织防御,而依田三郎就在那里。
“电报发出去了吗?”依田三郎问道。
“旅团长,电报已经发出,电台正在被摧毁,三百名帝国勇士已经准备发起玉碎冲锋了。”
依田三郎有些忧伤地看着手中的指挥刀,他率领的第三十八旅团是东瀛第一个被整建制消灭的旅团。
无论这场战争是胜是败,第三十八旅团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国防军的战绩。
随着众人缓缓走出指挥部,依田三郎也缓缓拔出了指挥刀,用手中的白色毛巾仔细擦拭。
一旁的参谋中佐已经缓缓来到了他的身后,拿出了自己的配枪,他就是依田三郎的介错人。
他的任务就是在依田三郎完成切腹的一瞬间开枪,减少依田三郎的疼苦。
依田三郎跪向东瀛的方向,将自己的衣服的纽扣打开,露出了自己的肚子。
缓缓举起自己的武士刀,彷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将武士刀捅进自己的肚子里,后面的中佐也开始扣动扳机。
可惜第一枪是个哑弹,东瀛自产手枪的质量一直是一个迷。
这名中佐也迅速退出这枚哑弹,重新上膛。
现在的依田三郎可以说是极度痛苦,尤其是听到后面那枚哑弹没有打出的声音后,他很想回头看看这名中佐。
要不是对方身份尊贵,家族在东瀛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田三郎根本不会用他来做介错人。
而身后的那名中佐彷佛也意识到了依田三郎要做什么,为了不看到依田三郎的眼睛,直接扣下了扳机。
好在这颗子弹没有问题,没来得及回头的依田三郎就直直倒了下去。
而身后的那名中佐则是拿起自己的武士刀,他要准备发起玉碎冲锋了,这可是当初的必胜绝技,用近十万人的生命耗光了沙俄人的弹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