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十八旅团最后电报的发出,东瀛陆军部狂热的好战分子们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是最早扬言三个师团占领华夏的,但是现在二分之一个师团已经被消灭,他们的大话成为了最好的笑料。
四个半师团的投入,到现在还没有打起一点水花。
陆军甚至想隐瞒这个消息,但是陆军登陆必须有海军的掩护,所以海军高层也早就知晓了陆军的困境。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为准则,为了降低西门子事件的后续影响,海军还是将陆上失利的事情汇报给了天皇。
陆军大臣岗式之助被召见,而第三十八旅团被消灭这一消息也被东瀛天皇得知。
不过为了掩盖自己家里的丑闻,东瀛陆海军还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在国内报纸上报道这件事情。
但是委员会却没有藏着掖着,随着本溪大捷消息的传来,委员会的主流媒体早就做好了准备。
就等待着前线送回来的各种证据照片,比如东瀛联队旗的残片、第三十八旅团长依田三郎的指挥刀和一些东瀛军衔等。
这些东西由火车专列昼夜不停送往武昌,随着这些证据到达武昌,华夏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拿出一整块版面报道这次战斗。
这次战斗可以说狠狠打击了国内投降派的嚣张气焰,他们之前一直摆出一副公知的嘴脸。
拿着各种数据在一些小报上大肆宣扬他们的理论,什么东瀛综合国力超过华夏,什么东瀛士兵从小接受训练,单兵素养极高,什么和平来之不易,要且行且珍惜。
甚至还有人提出华夏和东瀛都是亚洲国家,应该忘记仇恨,共谋发展。
而华夏日报虽然发了一些文章,包括之前东瀛屠村的事件,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而今天,第三十八旅团被歼灭的消息传回来后,这些小报瞬间都闭嘴了,因为有些公知的“父亲”被国防军狠狠摁在地上摩擦。
在东瀛战史上,这是首个整建制旅团被消灭,而且证据齐全,尤其是旅团长的佩刀和联队旗。
这两件物品如果不是东瀛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根本不会丢弃,这群公知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你怎不能说这两件东西是假的了吧。
委员会主张言论自由可不是代表你什么话都能说,铁证如山,你要是再耍赖,那可就不是公知,而是妥妥的汉奸了。
一时之间,笼罩在全国人民头顶上的那片乌云开始缓缓散去,战争胜利的消息就是最好的钙片。
学生们上街为这场大捷欢呼,国营商场更是推出七折优惠,街道上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就连各国领事馆都被这一现象所震惊。
尤其是他们看到华夏日报刊载的新闻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反应。
英吉利大使朱典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后开始陷入了沉思,一开始,他们是站在东瀛这边的。
如果东瀛没有办法打赢这场陆上战争,那么就意味着东亚格局的重新改写,而英吉利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现在英吉利在欧洲根本抽不出身来,而和华夏的贸易却越来越频繁。
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医药用品开始通过沿海的各个码头登船,然后运往欧洲,华夏的出口量根本不是东瀛能媲美的。
看来之前扣住的那几艘华夏订购的军舰可以交付了,作为一个亚洲通,他深知如果继续和华夏保持一种紧张的关系,那就意味英吉利可能会陷入另一个泥潭。
可惜的是,现在东瀛和华夏处于战争状态,东瀛驻华夏大使已经回国了,看来要发个电报给驻东瀛大使,询问一下那边的消息了。
如果东瀛那边的主流媒体还是一点都不反驳,那就说明这个情况是真的,而且东北的局势目前对东瀛来说不太有利。
至于高卢国大使,他们则是担心东瀛把他们拖下水。
前几次都是这样,那个该死的国家一声招呼都不打,忽然就打了起来。
每次想推脱责任还被华夏那边把证据摔到脸上,还说管不住手下,手下要是没有上层的放纵,他们敢这么放肆吗?真以为欧洲人都是傻子吗?
高卢大使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国内后,则是去找英吉利大使聊天去了,这个事情太重大了,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日耳曼大使则是异常兴奋,随着战争氛围的浓烈,他们与东瀛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东瀛就像一条鬣狗盯着你的下三路一样盯着青岛,日耳曼的远东舰队主力已经驶出青岛,他们可不会被困在海港里挨打。
这些日耳曼人脑子里一根筋,如果沉没,他们也要沉没在大洋里。
但是就目前的共同敌人东瀛来说,东瀛吃亏,日耳曼就高兴。
随着东瀛战败的消息传回日耳曼国内,上头的威廉皇帝继续加大了对华夏的出口。
一船船工业原料从沪海和南海出发,运送到日耳曼,然后再从日耳曼运回一船船工业设备。
战争到来前,以物易物居然成为了最流行的交换方式。
从华夏各大港口运出的矿石、生丝、茶叶和医药品等大量物资运送到欧洲,然后将工业设备和欧洲拉回。
一台台工业设备虽然有不少都是二手的,但是对于目前紧缺工业设备的华夏来说已经很好了。
大量工厂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拔地而起,工业设备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矿场、纺织车间的生产效率都实现了攀升,大量建筑材料的涌入推动华夏开始进行第一轮的大基建工作。
当然了,运输都是租的欧洲的货轮,现在华夏的货轮也就是负责一下内河航运,毕竟东瀛海军还在家门口堵着呢。
虽然说潜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办法扭转战局。
奔赴欧洲准备接收第二批军舰的海军官兵已经启程,两艘万吨级的战舰率领的由五艘大型战舰组成的编队将在三个月后尝试突破东瀛海上封锁,回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