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再出色,再优秀,都像是模糊的影子,连轮廓都不值得被记住。
他可以笑着与人寒暄,可以点头应付各种社交场面,但内心深处的那份专注,从未转移过。
林蔓是他生命中的光,是唯一能照亮他所有沉默与固执的存在。
不过这些话,也没必要说出口。
他知道,说出来反倒显得矫情,而他从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
两人一路斗嘴,语气里带着点调侃,又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亲昵。
从餐厅门口走到停车的地方,说了整整十分钟,谁也没让谁一句。
林蔓抱怨他开车太急,黎司泽反唇相讥她点菜太挑,一个说对方记性差,另一个立刻揭短说谁上周还把钥匙锁在车里。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却谁都没真生气。
最后坐在餐桌前吃饭时,还是一边夹菜一边笑出声来。
这种日常的拌嘴早已成了他们之间最自然的相处方式。
至于那张进了垃圾桶的纸条,谁都没再提。
那张被揉成一团、写满联系方式的便签纸,早已在厨房角落的垃圾桶里和其他废纸混在一起。
没有人再去翻找,也没有人提起它的内容。
就像一阵吹过的风,扰动了水面,但涟漪很快散去,湖面恢复平静。
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追问,也不必计较。
——
临走前,林蔓还是给几位访客准备了小礼物。
虽然他们只是短暂停留的客人,但她向来讲究礼数周全,哪怕对方只是同行,也该体面相待。
礼物并不贵重,就是店里最畅销的熊猫玩偶。
圆滚滚的身体,黑白分明的毛色,配上憨态可掬的表情,每个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微笑。
尤其是那种软绵绵的手感,抱在怀里特别舒服,像是能吸走一整天的疲惫。
不贵,就是店里卖的熊猫玩偶。
每一只都是品牌定制,针脚细密,填充物松软适中,不会太硬也不会塌陷。
就连眼睛都是用安全材质缝制的,不用担心小孩子误吞。
林蔓选这款作为赠品,既代表了店铺的形象,又带有一点治愈系的林暖意味。
谁不喜欢熊猫呢?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看到这样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心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好起来。
黑白配色,毛茸茸的,抱在怀里软乎乎的,特别治愈。
伊图收到的时候眼睛一亮,立刻举起玩偶对着镜头自拍了一张,还发到了朋友圈,配上文字:“今天被中国同事可爱到了!”
他的笑容灿烂,语气真诚,显然很喜欢这份心意。
伊图一开始收到还挺开心。
他反复摸着熊猫的耳朵,还开玩笑说要带回去送给侄女。
他说这话时语气林和,神情自然,看起来并无他意。
但当他转身准备离开时,不经意间扫视了一圈其他人,却发现每个人手里都捧着同款玩偶——除了那个日本同行。
结果转头一看,其他人也都拿到了一个,就除了那个日本同行。
那人站在稍远的位置,空着手,目光落在林蔓身上,略显失落。
他之前曾多次试图单独与林蔓交谈,甚至借着合影的机会悄悄递上名片。
但当时林蔓只是礼貌收下,并未多言。
此刻见别人都有礼物,唯独自己没有,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他临走前一直回头看林蔓,眼神舍不得挪开。
那是一种隐忍的、克制的眷恋,带着几分不甘与遗憾。
脚步已经迈出门口,视线却仍牢牢锁定在她身上。
直到电梯门缓缓合上,他才终于收回目光,轻轻叹了口气。
“林小姐,你一定要联系我啊!”
他在最后一刻提高声音喊了一句,语气急切,仿佛怕这机会就此错过。
走廊回音微荡,这句话显得格外清晰。
林蔓笑着点头,脸上挂着一贯得体的微笑,语气林和地说了句“一定”。
可她的内心却清楚得很——那个人留的号码早就被黎司泽扔进垃圾桶了。
不仅号码,连同那张写着名字和公司信息的名片,也被毫不留情地撕碎,扔进了厨房的湿垃圾袋里。
打电话?
那是不可能了。
黎司泽不会允许,而她也不想让任何多余的误会滋生。
这段交集本就是工作场合的短暂相遇,何必延伸到生活里去?
她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需要额外添加不确定的因素。
这件事对林蔓来说,不过是生活中一段小插曲。
像雨天窗玻璃上划过的一滴水痕,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它没有影响她的心情,也没有改变她的计划。
等人一走,她马上又投入到学业和工作的节奏中。
论文要改,新店筹备要跟进,供应链谈判也到了关键阶段。
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连周末都要挤时间开会。
黎司泽也很忙,整天不知道在搞什么项目。
电话总是掐着点接,微信回复也常常隔几个小时。
有时半夜回来,轻手轻脚地进门,生怕吵醒她。
可她总能在迷糊中感觉到他的气息,于是睁开眼问一句“回来了?”
他嗯一声,替她掖好被角,然后低声说“睡吧”。
再多的话,等明天再说。
两个大人顾不上孩子,好在有保姆,还有那个古怪的老头和吴教授帮忙照看。
保姆姓陈,做事利索,对孩子极有耐心;老头则是小区里出了名的“怪人”,平日不爱说话,见到孩子却会主动逗乐,还会编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哄他们睡觉;吴教授更是热心,经常带着孙子一起来串门,顺便教孩子们背古诗、做算术题。
林蔓忙,远在陕城的张丹也忙得脚不沾地。
她每天六点起床,先去市场采购新鲜食材,七点半准时开门营业,晚上十一点才能收拾完打烊。
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连喝水都得抽空喝一口。
作为第一个加盟的人,张丹对这份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
她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林蔓当初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第一个加盟的人,张丹开业第一个月的收入,直接把她自己吓了一跳。
账面上那一串数字,比她过去一年摆摊赚的还多。
她反复核对了好几遍,确认不是系统出错后,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一刻,她坐在店里小小的办公桌前,眼眶都有些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