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躺平王 > 第281章 太学辩经压群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太学的讲堂里,挤满了人。

倭国遣唐使里的学者们穿着儒衫,端坐在左侧。

大唐的太学博士和学子们坐在右侧。

中间摆着一张案几,上面放着《论语》《礼记》等典籍。

这场辩经会,是为了让倭国学者学习大唐儒学。

可谁都知道,这也是一场文化上的较量。

倭国学者井上雄一首先站起来,手里拿着《论语》,躬身问道。

“敢问博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遇蛮夷作乱,不欲其害己,却施之以兵戈,是否违背此理?”

这话问得刁钻,明着是问儒学义理。

暗着是想挑大唐征伐倭贼的理。

太学博士张老先生捋着胡子,笑着站起来:“此言差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善者而言。”

“若遇恶者作乱,害民伤财,当以兵戈止之,此乃‘仁政’之举——止恶即是扬善。”

“让更多百姓免于苦难,岂会违背儒学?”

学子们纷纷点头,有个年轻学子补充道。

“就像倭国残余势力抢我渔民、烧我渔船,若不征伐,百姓如何安居?”

“这不是‘施恶’,是‘救民’!”

井上雄一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坐下,脸色有些难看。

辩经会进行到一半,倭国另一个学者山本一郎又站起来。

拿着《礼记》问道:“‘礼不下庶人’。”

“大唐却教百姓读书识字,甚至让工匠学习格物之术,是否有违礼法?”

他这话是想嘲讽大唐“礼法不分”,没想到却引来了更多反驳。

张博士笑着说:“此乃旧解之误!‘礼不下庶人’是说不为庶人制定繁杂礼仪。”

“非不让庶人知礼。我大唐教百姓读书,是让他们知善恶、明是非。”

“教工匠格物,是让他们造器物、利民生,这正是‘礼’的延伸。”

“让天下人都能享太平、得实惠,才是真正的‘大礼’!”

讲堂里响起掌声,连阿倍仲麻吕都忍不住点头。

李恪坐在角落里,看着这一幕,心里暗笑。

倭国学者想靠几本典籍挑理,却不知道大唐的儒学早已融入民生。

不是死记硬背能比的。

他心里清楚,文化上的自信,比军事压制更能让对方心服。

与此同时,在安西工坊附近,两个倭国“工匠”正鬼鬼祟祟地张望。

他们是使团里的间谍,想偷水泥和火药的配方。

其中一个叫佐藤的,趁工匠不注意,偷偷溜进原料仓库。

抓了一把水泥粉末,刚想装进口袋,就被巡逻的士兵抓住了。

“你在干什么?”士兵把佐藤按在地上,搜出了水泥粉末。

佐藤慌慌张张地说:“我……我就是好奇,想看看这粉末是什么做的。”

士兵冷笑一声:“好奇?工坊的原料也是你能随便碰的?跟我去见秦统领!”

秦红梅看着被押来的佐藤,拿着他偷偷画的连弩草图,冷笑着说。

“就凭你这几笔,也想偷连弩的工艺?”

“别说你看不懂图纸上的尺寸和标记,就算让你看到实物。”

“你也搞不懂里面的机关原理!”

佐藤低下头,再也不敢说话——他确实看不懂图纸上那些奇怪的符号。

更不知道水泥里要加多少砂石。

几天后,杜明月受邀去太学讲“格物与大道”。

她带了两个琉璃瓶,一个装着清水,一个装着硝石,还带了个铁锅。

讲堂里的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些东西,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杜明月笑着说:“今天不讲典籍,咱们做个实验。”

她把硝石放进装清水的琉璃瓶里,摇了摇。

然后把瓶底贴在铁锅上。

没一会儿,铁锅表面就结了一层白霜。

学子们都惊呼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水怎么会结冰?”

“这就是格物之理。”杜明月解释道。

“硝石遇水会吸热,让水的温度降低,降到一定程度就会结冰。”

“看似神奇,实则是自然规律。”

“就像水泥遇水会凝固、连弩靠机关能射远,这些都不是‘鬼神之力’。”

“而是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的规律——格物,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用它们来造福百姓。”

讲堂里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阿倍仲麻吕站起来,躬身说:“杜姑娘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原来格物之术如此精妙,倭国确实要好好向大唐学习。”

辩经会和讲座结束后,倭国使团里的年轻学者吉田清彦。

偷偷找到杜明月,神色有些犹豫地说:“杜姑娘,我有一事不解,想向您请教。”

杜明月笑着说:“请讲。”

吉田清彦压低声音:“为何大唐不惧鬼神,反而相信格物之理?”

“在倭国,神道势力强大,说格物之术是‘异端’,阻碍我们学习新东西。”

“要是大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杜明月心里一动——这吉田清彦不像其他间谍,倒像是真心想改革的人。

她想了想,说:“大唐也有鬼神之说,但我们知道。”

“‘鬼神’不能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而格物之术能造曲辕犁、种土豆、制肥皂。”

“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是对百姓好的事,就算有阻力,也要坚持做下去。”

“民心,才是最大的‘道’。”

吉田清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躬身道谢后,转身离开了。

杜明月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道:或许,这个年轻学者,能成为倭国学习大唐的关键人物。

就在吉田清彦离开后,杜明月发现他刚才站过的地方,掉了一张小纸条。

她捡起来一看,上面用倭文写着:“神道长老已知格物之术威胁,欲派人阻止使团学习,需尽快告知阿倍大人。”

杜明月心里一沉:倭国的神道势力竟然要干预使团?

他们会不会对真心求学的吉田清彦下手?

夕阳下,太学的讲堂渐渐安静下来。

杜明月拿着小纸条,去找李恪。

她心里清楚,这场文化交流背后,不仅有间谍的阴谋。

还有倭国国内势力的较量。

想要让倭国真正融入大唐的文化体系,恐怕还有不少麻烦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