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起初,陈兴业对为何裕柱专门设立一个科室并任科长一事还有些犹豫。

然而现在,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既然这样,我同意通过研究所第十四科的成立方案!”

此言一出,办公室里的高级研究员们神色微变。

大家都清楚,陈所长的话蕴含深意。

张兰拍拍何裕柱的肩膀道:“柱子,祝贺你!能得到陈所长的认可,说明你的表现非常出色。”

“陈所长,张教授,还有各位前辈,感谢大家的信任。

虽然我不能保证一定会有成果,但我会尽全力在第十四科室发挥作用,不负众望。”

何裕柱表态时毫不含糊。

他知道,行动比言语更重要,即便有系统的支持,他对未来的项目充满信心,但也深知实干的重要性。

听到何裕柱的话,陈兴业等人点头示意。

既然选择了信任何裕柱,他们便放手让他施展才华。

随后,众人围绕第十四科室的研究方向展开了讨论。

最终,由于何裕柱在上次哈工大交流会上展现的机械天赋备受期待,加上他在工业部和轧钢厂取得的成绩,大家一致确定了第十四科室的方向。\"柱子,第十四科室的研究方向和其他科室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相关领域,你能明白吗?”

这个结论是大家共同商议得出的。

304研究所多数科室的研究方向倾向于工业应用,甚至是民用领域,但尚未专注于重工业和相关行业。

然而,作为四九城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陈所长从北方考察归来后,意识到发展重工业和相关产业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原因是得到了老大哥的支持,尽管当前关系尚未恶化,但局势的变化已让部分敏锐人士察觉到了潜在风险。

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可以说完全是借鉴了别国的经验。

无论是小小的螺丝钉,还是复杂的重工业生产,都不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是整套生产系统的直接引入。

从设备到人才,再到专业知识,缺一不可,否则我们的工业发展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

这种方式确实能让国家迅速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旦与他国产生矛盾,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工业体系的正常运作。

外部环境方面,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

尽管建国已久,但各种摩擦从未停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技术实力不足,各领域的发展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所以,从北方考察归来后,陈兴业意识到国家需要构建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培养专业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在成立第十四科室之初,他就赋予了科室这样的使命。

其他几位资深研究员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物,对陈所长的话心领神会,所以在陈所长提出要求后,他们看向何裕柱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复杂。

毕竟,**技术和重工业在国内属于严重短板,各方面都很薄弱。

因此,第十四科室未来的研究方向绝非易事,何裕柱作为科室负责人,肩上的责任可想而知。

刚才的讨论中,何裕柱也有参与,自然明白陈所长的意图。

不过,他与他人不同,是穿越而来,拥有超出时代的视野,当然能理解陈所长话中的深意。

看来,这个时代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工业领域的不足,并为此付出了努力。

然而,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即便有许多像陈兴业这样的专家认识到问题所在,在更大的历史潮流面前,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

何裕柱沉思片刻后,向陈兴业点了点头:\"陈所长,我明白了。

组织有任务尽管吩咐,只要我在十四科室一天,必定全力以赴完成。\"

陈兴业听后略感触动,想起之前北方有人对何裕柱的评价,心中隐隐期待,想知道这位年轻人能为十四科室带来什么成果。

最终,在研究所高层一致决定下,304研究所的第十四科室正式成立。

次日清晨,何裕柱骑车抵达研究所。

保卫科的同事见到他,面带笑意道贺:“何科长,祝贺你!”尽管他们仍有些难以置信,但看到何裕柱年轻的身影,已确信无疑。

当天早些时候,研究所公告栏公布了十四科室成立及何裕柱任科长的消息。

何裕柱听到这个称呼先是一愣,随即平静接受,却毫无架子,还笑着与保卫科的同事们交谈。

保卫科的同事们发现新任科长依旧平易近人,胆子也更大了些:“何科长,你们十四科今天肯定要在研究所扬名了。\"

\"可不是嘛,大家现在都跑去围观公告了。“一名同事指向人群方向。

布告栏前聚集了许多研究所的员工,他们看完内容后开始交头接耳。”何裕柱当上了科长?\"

\"十四科以前这里都没有,专门为他设立的?\"

\"这待遇也太好了。\"

\"是啊,他今年才二十出头吧?\"

众人议论纷纷,除了惊讶,也不乏羡慕之情。

研究所的大会议室里。

这是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宽敞空间,前排摆放着一个巨大的讲台,长木桌上整齐地放置着十一套座椅,每套座椅前都配备了一支黑色麦克风。

何裕柱一走进来,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仿佛电视剧里的画面突然变成了现实。\"柱子,快来,到这边。”

张兰教授一眼就发现了他,将他拉到了讲台后方。\"张兰教授,这是……”

何裕柱虽已猜到几分,但仍忍不住问道。\"厂长外出学习期间,今天我们召集大家开会,一方面总结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北方的技术经验。

当然,也是为了支持你负责的第十四科室。”

在研究所设立新科室并非易事,不是简单贴个公告就能实现的。

不说别的,单是人员配置,难道能让第十四科室只有何裕柱一人?

通常来说,新科室的负责人往往是资深研究员,这样既能保证权威性,也能吸引一批追随者,确保团队有足够的实力。

陈所长为帮助何裕柱,特意召集了一场会议。

会场很快坐满,众人期待着他的发言。

不少人对讲台上的年轻面孔充满好奇。

陈兴业首先分享了他在北方学习的经验,赢得一片掌声。

随后,他总结了一些适用于当下年代的理念,连何裕柱也从中受益匪浅。

当话题转到新成立的十四科室时,陈兴业宣布:“从今天起,我们研究所第十四科室正式成立,何裕柱同志将担任科长。”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虽然何裕柱年轻,但他之前的表现已让人刮目相看,实力得到了部分认可。

接着,陈兴业说明会议目的不仅是介绍经验技术,也是为十四科室招募人才。

但许多人对此持观望态度,担心跟一个年轻人合作是否能有所建树。

何裕柱神色平静,理解大家的顾虑。

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准备发言。\"科研工作不同于耕作,强调的是脚踏实地与创新求知。

十四科室成立之时,陈所长便确立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倾向于重工业及关键领域。

这是我国当前急需突破的重要环节。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年轻,但科研无先后,只要有实力,就能走在前列。

既然陈所长给予我这个机会,我也将此原则定为十四科室的规矩——有能力者绝不会被埋没。

今日诸位都在这里,我也无需隐瞒,已为科室确定首个攻坚方向:无缝钢管项目。

我们不能白白利用研究所的资源,要研究就挑战最艰难的课题。

若有志同道合之人愿意接受挑战,十四科室热烈欢迎。”

何裕柱的话立刻引发了现场热烈讨论。

大家都从事科研工作,对无缝钢管尤为关注。

这种材料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按材质分类,无缝钢管是中空钢材,具有极高的承压能力。

在工业应用中,无论机械制造、地质勘探,还是国防装备、航空航天,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行业内称其为现代工业的“血管”

简单来说,没有无缝钢管,就无法生产大炮和重型武器,这些武器的核心部件全依赖此材料。

直到53年前,国内技术还无法生产无缝钢管,完全受制于国外。

直至53年后,国内才首次自主完成研发,但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尽管53年国内自主研发的无缝钢管问世,但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

例如口径、精度、材质特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因此,现阶段国产无缝钢管尚未实现大规模推广使用。

何裕柱在大会上的发言,为尚未启动的十四科设定了一个高远的目标。

这让在场的研究员对他充满了敬意,无论他是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仅是这种愿景就足够打动人心。

陈兴业的动员加上何裕柱的演讲,激发了许多研究员的热情。

看到这种氛围,陈兴业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加入十四科。

直到晚上十点多,何裕柱完成招人工作后,陈所长和张兰都上前祝贺。“看来我们的何裕柱同志很受欢迎啊,大家都对加入十四科充满热情。”

听到这话,何裕柱笑着回应:“这也是陈所长的努力成果。

今天共有三十七位同志愿意加入我们,其中包括四位五级研究员和七位六级研究员,甚至还有一位四级研究员。”

看到十四科的人才储备,陈兴业和张兰都感到惊讶。\"你不用夸我,这些人愿意加入,也少不了你的功劳。”

尽管何裕柱年轻,但他已取得了一些成就。

再加上十四科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性,吸引一批优秀研究员并不意外。

不过他们也没想到会有四级研究员愿意加入,这在304研究所里算是顶尖人才。

张兰教授对此有些担忧:“柱子,你说的那个无缝钢管项目在国内来说难度很大,十四科刚成立,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先放一放其他项目再做这个。”

作为行业内的权威,张兰深知无缝钢管项目的挑战。

虽然国家已初步解决这一难题,但要达到成熟应用并赶上国际水平并非易事。

何裕柱听完张兰的话后,笑着摇了摇头说:“张教授,这事我心里有谱。

既然十四科室已经明确了发展方向,无缝钢管就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刚成立就遇到挑战就想退缩,未来的发展肯定还会面临更多困难,难道都要回避吗?”这算是委婉地谢绝了张兰的好意。

既然十四科室要专注重工业领域,那么突破无缝钢管技术无疑是关键一步。

若能在该领域取得进展,将对国家整体发展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我国能够自主生产枪管和炮管,军事力量将迎来巨大提升。

陈兴业听出了何裕柱话语中的坚定,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对张兰说道:\"老张,既然我们选择信任年轻人,特别是柱子,那就全力支持。

柱子,只要你有信心,我也非常看好你。

以后十四科室有任何需求,尽管来找我,我会特批资源给你!\"

陈兴业的话展现了他对何裕柱的支持和诚意。

304研究所下设众多科室,研究方向繁多,但上级分配的资源有限。

他的承诺相当于给何裕柱开了绿灯,有助于提高十四科室科研项目的成功率。“所长,我代表十四科室向您表示感谢。\"

\"看,这小伙子做事确实靠谱。”陈兴业指着何裕柱,又对张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