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见她主动把脸贴上来给自己打,不禁笑道:“我就拿一件东西出来,你若能讲出来历,我白送给你,讲不出来,你出双倍价格买下如何?”
闻言,林清轩顿时怂了,嘟囔道:“行,但你不能拿太贵重的东西,否则双倍价格卖给我,那我不成冤大头了?”
上次爷爷从赵辰手里买走一颗夜明珠,花了一个多亿,要是再拿出一件同样贵重的宝贝,她真没有那么多钱,毕竟自己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
赵辰见她那副怂样,笑着说道:“不贵,就一个小玩意而已。”
说着便把手伸进旅行包,从空间里弄出一支金簪,随后放在桌子上。
“来吧,大胆猜猜看,这簪子是什么来历?”
赵辰故意让林清轩说来历,就是为了加大难度,让这公主病当众吃瘪。
古代那么多器具,恐怕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能尽数知道来历,即便是林中鹤也没有这份本事。
林清轩惊喜地看着桌子上的金簪,出声夸赞道:“好漂亮啊,这应该是古代的金簪吧?”
“废话,近代的我会让你说来历?”
赵辰见周围其他人也都围拢过来,继续道:“只要你能说出此物来历,免费送你。”
林中鹤皱眉打量着金簪上镶嵌的那颗鸽子蛋大小的红宝石,吃惊地说道:“从簪子的款式和技巧来看,采用的是鎏金和花丝镶嵌技巧,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金线,将这几颗宝石镶嵌在上面,如果我没猜错,这应该是明朝的簪子。”
在明代以前,宫廷的首饰类物品其实都很简单,并没有太花里胡哨的技巧。
而朱元璋是底层农民出身,他当上皇帝后,为了彰显皇家贵气,专门成立一个叫‘银作局’的机构,从民间大量征调工匠,给后宫皇后妃嫔们打造各种金银首饰。
这支花丝凤蝶鎏金簪,便是明神宗朱翊钧为了讨好孝靖皇后,找了三十多名金匠合力打造出来的,在簪子柄处用錾花工艺刻出‘孝靖’两个小字。
簪子上不但镶嵌有金凤和蝴蝶,还有大小十二颗红蓝宝石,最大的那颗红宝石,刚好卡在凤凰嘴巴位置,寓意金凤献宝。
而凤凰翅膀位置的两只蝴蝶,则由几颗小的红蓝宝石,分别勾勒出了两只翅膀颜色不同的小蝴蝶,可谓是别具匠心,美轮美奂。
赵辰见林中鹤也参与进来,开口提醒道:“你爷爷帮忙可不算啊,需要你自己看出来的才行。”
其他参会的文物爱好者,也纷纷小声讨论起来。
“明朝的金簪,还保存得如此完整,价值最少在千万以上!”
“这位小兄弟是谁啊,一出手就这么精美的古代金簪,难道是圈内哪个老家伙的后代?”
“我感觉这只金簪来头不小,至少也得贵妃级别,才有资格带如此精美的发簪。”
林清轩根本不熟悉明史,只能竖起耳朵偷听周围的议论。
赵辰见她迟迟讲不出来,笑着将金簪夺了回来。
“看你的样子也不知道这金簪的来历,还是乖乖认输吧。”
“我…我是看上这只金簪了,故意不说,想把它买下来不行吗?”
林清轩梗着脖子道:“你就说多少钱吧,两倍价格我也要了。”
品相如此完好的明代金簪,价格不会太便宜,她觉得两三百万应该能拿下来。
林中鹤一听孙女要花双倍价格买,赶忙制止道:“傻丫头,你知道这金簪值多少钱吗?就敢说两倍价格买下!”
“最多两三百万呗,就算是金的,也就这个价。”林清轩满不在乎道。
“两三百万?你真敢想。”林中鹤被气笑了,“这可是明朝皇室用品,很可能出自某位娘娘,单是这金丝镶嵌和錾花工艺就值上千万,更何况上面还镶嵌着十二颗宝石呢!”
林清轩被吓了一跳:“爷爷,那你说这金簪值多少钱?”
“保守估计也得一千五百万以上!”
林中鹤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也就是说,你得多花一千多万冤枉钱。”
赵辰听后纠正道:“老爷子,话可不能这么说,是她同意跟我对赌的,如果她能准确说出来历,我分文不收白送给她,这怎么能叫冤枉钱?”
“哎呀小赵,我家轩轩不懂事,你别跟她一般见识了。”
林中鹤岂能看不出来,这小子是故意刁难林清轩的,赶忙赔礼道歉。
来参加此次交流会的都是不差钱的主儿,有人一听这簪子这么值钱,顿时起了将其收藏下来的心思。
“小兄弟,你这簪子多少钱卖?一千五百万让给我怎么样?”
“我出一千六,还是处理给我吧!”
赵辰撇撇嘴道:“都拉倒吧,低于五千万,想都别想!”
这不是他漫天要价,而是异能鉴定的价格就在五千到五千七百万。
毕竟这簪子上有字,还是一位能在史书中有名有姓的孝靖皇后!
刚才董传志也准备询价,一听赵辰的报价,瞬间心凉了半截,讪笑着说道:“小兄弟,你这要价也太高了吧?即便它是一支金簪,也不值五千万啊!”
赵辰懒得解释,这件金簪他原本打算放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卖掉的。
考虑到以后少不了要跟古董圈子打交道,自己手里若是没一两件好货,难免被人瞧不起。
再加上这支金簪也不占地方,就把它留在掌心空间里面。
林中鹤见赵辰直接把簪子收起,开口道:“小赵,你说这金簪值五千万,总得有个说法吧?难不成是马皇后带过的?”
马皇后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原配夫人,计谋过人,朱元璋送她一支簪子倒也说得过去。
赵辰咧嘴一笑,搪塞道:“算了,不想跟你们多解释,我又不是来卖货的,大家看看就行了,多少钱其实不重要。”
林中鹤巴不得就此翻篇,赶紧宣布道:“已经到点了,大家快入座吧,内部交流会现在正式开始,有想要分享赏析的宝贝,都可以拿出来放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