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那扇紧闭的窗户,又看了看旁边人来人往,不断有学生和老师进出的大门,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弧度。
“规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
他拉着还有些发懵的高建国,走到了大门旁边的一棵大树下。
“高技术员,咱们就在这儿,讨论一下技术问题。”
“啊?”高建国更懵了,“在这儿讨论?”
张耀没解释,而是直接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了那几朵用油纸包着的,顶级的干木耳。
他故意提高了声音,用一种既像请教,又像争论的语气说道:“高技术员,你说咱们这个菌株,最大的优势是口感爽脆,肉质肥厚。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二代转接培育的时候,虽然生长速度快了,但脆度却下降了大概百分之五!这是不是意味着,它的优良性状,在无性繁殖中,出现了退化?”
“还有,我们用土法培养,菌包的污染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其中最大头的,就是青霉素和链格孢霉!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
张耀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从大门口经过的人,清晰地听到。
他说的,全是专业术语。
什么“二代转接”,“性状退化”,“青霉素污染”……
高建国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但听着听着,他眼睛猛地一亮!
他明白了!
张耀这是在“钓鱼”!
用最专业的术语,最核心的技术难题,来吸引真正懂行的人!
高建国也是个技术痴,被张耀这么一引导,瞬间就进入了状态。他也顾不上什么环境了,立刻就和张耀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对!性状退化是肯定的!任何优良菌株,在多次转育后,都会出现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组织分离,重新提纯复壮!可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啊!”
“至于污染问题,根源还是我们的灭菌不彻底!高压锅的压力和温度,都达不到医用标准!而且没有无菌接种环境,空气里的杂菌太多了!”
两个人,一个提问,一个解答,越说越投入。
他们就像是两个痴迷于技术的疯子,完全无视了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很快,他们的“表演”,就起到了效果。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穿着白大褂,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大门里走了出来。他本来行色匆匆,但听到张耀和高建国的对话,脚步,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当他听到“菌株性状退化”和“青霉素污染”这些词的时候,他猛地停下了脚步,转过头,用一种惊疑不定的目光,看着树下的两个人。
他推了推眼镜,走了过来。
“两位……是哪个单位的?”年轻人开口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和警惕。
高建国一看有戏,正要开口。
张耀却抢先一步,把手里那朵比巴掌还大的木耳,递了过去,脸上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笑容。
“同志,你好。我们就是山里种地的农民。这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木耳,想找个专家给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品种。”
年轻人本来还带着一丝戒备,可当他的目光,落在那朵木耳上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
作为微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朵木耳的不凡!
那近乎完美的形态,那肥厚如墨玉般的质感,那边缘清晰漂亮的波浪纹……
这……这根本不是市面上任何一种已知的商品木耳能达到的品质!
他下意识地接过那朵木耳,入手的分量,让他心里又是一惊。
他把木耳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纯粹而霸道的山野清香,直冲天灵盖!
“这……这是你们自己种的?”年轻人再也无法保持冷静,声音都有些颤抖。
“是啊。”张耀憨厚地点头。
“那……那刚才那些话,什么性状退化,什么杂菌污染,也是你们说的?”年轻人指了指他们,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一个能说出如此专业问题的农民?
一个能种出如此逆天品质木耳的农民?
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足以颠覆他的认知!
“嘿嘿,瞎琢磨的,瞎琢磨的。”张耀挠了挠头,继续扮演着一个淳朴好学的农民形象。
年轻人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今天,可能遇到宝了!
“你们等着!”
他丢下这句话,转身就朝着学校里面跑去。
过了大概十分钟,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精神矍铄的老者。
老者同样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白大褂,步履稳健,眼神锐利,身上带着一股久居上位者的威严和学者的严谨。
“小李,就是他们?”老者的目光,在张耀和高建国身上扫过,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是的,老师!就是他们!”年轻人兴奋地把手里的木耳,递给了老者,“您看这个!”
老者,正是这所大学微生物学领域的泰斗,周文清教授。
他接过木耳,只看了一眼,眼神就彻底变了!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仔细细地观察着木耳的菌褶,菌盖,甚至用手指,感受着它的弹性和韧度。
越看,他脸上的表情,就越是震惊!
“好东西!好东西啊!”周教授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菌株的品质,简直是绝了!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黑木耳菌种!没有之一!”
他抬起头,用一种全新的,审视的目光看着张耀。
“年轻人,刚才那些技术问题,是你问的?”
张耀不卑不亢地点了点头。
“好!好一个山里来的农民!”周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容,“走!都别在外面站着了!到我办公室去说!”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拦他们。
传达室那个门卫,看到周教授亲自出来领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赶紧点头哈腰地打开了门。
在周教授那间堆满了书籍和实验器材的办公室里,张耀,终于抛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