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周有珍和张华打电话,张磊很少在家里打,总是趁着外出的时间打。
即便是在家里接到电话,或者需要他打过去,他也都是到书房关上门再打,主打一个能有多隐蔽,就有多隐蔽。
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养成的这种习惯。
只是潜意识里,很害怕被穆萱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
因为连他自己都知道,有些话被听到,只怕会引起更多的纷争。
电话打过去是张华接的。
一声很戒备的“喂?”
穆萱曾说张磊很不喜欢给家里打电话,其实若是每次都是愉悦的沟通,谁又会不喜欢聊天呢?
张华的声音,给张磊一种感觉,他们很怕接到他打过去的电话。
久了就懂了,张华他们不仅是害怕接到他打过去的电话,亲戚们经常说打过去也没人接。
他们两个固守着自己的小圈子。
或许很多人会说,那很好啊,老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过得舒服惬意就好了。
但是作为他们的子女,并不这么认为。
张磊记得穆萱和他吵架时,说过一个词——“孝心外包”。
他觉得,周有珍和张华是把“社交外包”。
人是群居动物,有些社交不可避免。
比如说亲戚。
周有珍和张华不愿意维护亲戚之间的关系,那就得张磊顶上。
最简单的例子,过年过节时,雾都家庭通常都是别人来家里送的节礼,转头去下一家的时候带过去,循环使用。
这是一个相沿成习的过程,每家每户都是那么做的。
但是张磊每次去别人家都得买新的。
因为周有珍不让他拿家里的。
只要一拿,周有珍就会说这是谁谁谁给我的,我要吃;那是谁谁谁给我的,我要喝。
经济宽裕的时候都好说,但是总有手头紧的时候。
挨家挨户送礼,加上给压岁钱,张磊过节时的花销不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他特羡慕自家那几个堂兄弟,表兄弟。
他们完全不用操心这些,因为家长就把这些人情往来全都揽下了。
“有事吗?”张华问。
他的声音打断了张磊的遐思。
张磊说:“我有件事想跟你和妈商量一下。”
他把和穆萱在家里商量的,一股脑儿地告诉给了张华。
“就是这个事情,现在我们实在没办法了,需要你们来帮忙接送一下幽幽。”
接着便是长久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张磊对着电话喊:“爸?”
张华说:“这个我得问问你妈。”
张磊说:“那你把手机给妈,我自己跟她说。”
手机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可能是张华捂着手机在给周有珍讲是怎么回事。
张磊的耳朵尽可能完全贴着手机,生怕错漏任何一句话。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他有多么忐忑。
明明只是跟自己的父母提一个相对来说很简单的要求,他却有一种仿佛自己犯了大错的担忧。
“喂——”
是周有珍的声音。
带着高位者特有的疏离感。
“妈,爸跟你说了吧?我想请你们帮忙接送一下幽幽上下学。只是接送她,家里其余的事情都不用你们操心。当然中午我们都在外面,可能得你们自己做一下午饭,做你们两个人吃的。但是早饭和晚饭,不用你们管。家务也不用你和爸操心。”
张磊尽可能具体地描绘清楚。
把责任划分得仔仔细细,生怕让周有珍觉得事情繁琐,以此为借口不来。
周有珍咳了一声。
即便两人只是通电话,张磊依旧情不自禁地站直身体,聆听她的指示。
周有珍说:“以前我们也想和你们住,多帮帮你们。但是穆萱那个脾气……”
她适时地叹了一口气。
“有次我说她,让她跟她妈说,不要给你们寄东西了,花的运费都能买好多了。我是好心建议,为你们着想。结果穆萱是个听不懂人话的,她是怎么回我的?当时你也在场,没忘记这个事吧?她吼我,让我不要对别人的钱有那么强的控制欲。”
“还说我一天就只知道钱钱钱,有些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
周有珍不屑地“嘁”了一声。
“钱到底重不重要?你们现在应该知道了吧?”
张磊耐着性子听她说完。
打这通电话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肯定会被周有珍数落好一会儿,但是只要结果是好的,他就能忍受。
“妈,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别翻旧账了。而且生了幽幽之后,穆萱的性格变沉稳了很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呛你的。再说了,你们要是来了,是帮我们,她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会记住你们的恩情。”
“当不起,当不起。她读了大学的,学历高,有文化,经常把我们说得像个哑巴一样,我不敢招惹她。我们这些粗人,只会翻旧账。”
周有珍这副态度,让张磊吃不准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依旧耐心地恳求:“妈,穆萱性格比较率直,有什么说什么。别人对她好,她肯定都记得……”
“就我们对她坏,是吧?她生孩子了我们没去伺候吗?土鸡都是自己家喂的,结果别人挑三拣四的,做给她吃还成了错了。”
张磊捂住头,着实感觉头大。
怎么翻来覆去都是这几件事,过不去了吗?
“她不是挑三拣四,是不能吃。生幽幽的时候她连续做了几个手术,这些你们都知道,为什么还要揪着这事儿不放呢?现在我们说的是接你们亲孙女上学放学的事,能不能不要再扯其它的?”
张磊几乎是怒吼一般把心里的话控诉了出来。
周有珍的胡搅蛮缠他早有体会,在家的时候就应该据理力争,让穆萱放弃让他们去的念头。
他真是疯了,才会答应她来找他们。
果然,听见他吼,周有珍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嘴巴稍微往下一瘪,两行浊泪瞬间落下。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老天爷要这么惩罚我?别人家都是娶媳妇,只有我们家,儿子的胳膊肘往外拐。真是生个死耗子,都好过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