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县受灾最为严重,存留人口也多,相比其他地方,是要粮大户。
这六十万石粮食,算上来去时的路途折损,各地方粮官层层盘剥,还有分粮小吏的分食截留,真正能到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
她手下可信的人不多,没办法每个地方都派一名可靠粮官。
这些粮食最少三个月,最多半年,就要告罄。
如果这期间能下点雨水,发动百姓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就能熬到十二月,过完这一年。
骗人的巫觋、吃人的村庄、未定的水源......
这些问题也会出现在其他受灾县。
解决好手头真定县的问题,其他地方也大差不差。
“咣!咣!咣!”
“开饭喽——”
响亮凌厉的铜锣声,酉时震响真定县城东。
人群排成长队,缓慢向前挪动。
狗蛋拖着腿,端着碗,眼巴巴地瞧着自己一点一点靠前。
越靠近粥摊,他越是兴奋。
今天终于不是可以数清米粒的稀水粥了。
每个人手上都拿了一个又白又大的馒头,是扎扎实实的馒头。
这可比稀饭要管饱多了!
空气里是小麦发酵蒸煮之后的醇香,他恨不得立马冲到前头,狠狠咬下一口大白馒头,让甜味在口腔中炸开。
口舌生津,哈喇子直往下淌。
一个念头突然闯入脑海。
万一到他,馒头就没有了怎么办?
狗蛋踮起脚尖,瞪大眼睛,仔细数起了摊上的馒头还有多少个。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幸好来得早,应该能够刚刚到自己。
狗蛋心里祈求着,千万不要再有人插队了。
望眼欲穿,好不容易快到自己,肩膀一痛。
怕什么来什么。
狗蛋不回头,也知道是谁,他心里暗叫不好。
做足心理准备,才往后看去,是胡大。
“大人要吃新鲜馒头,你识趣点让开吧。”
他口中的大人,就是城隍庙里那位巫觋,胡大为他办事很久了。
狗蛋实在不想把排到的位置拱手让人,面对胡大的威压,支支吾吾,脚步不肯离开半步。
他才十六岁,因为营养不良,较同龄的孩子瘦弱很多,在胡大面前,就像是小鸡仔一样,轻挥手就能推倒的分量。
胡大没想到一向逆来顺受的狗蛋,也起了小心思。
当下抡圆了巴掌扇去。
狗蛋硬生生接下他的巴掌,脸上瞬间变得红肿起来。
如果敢躲,只会被欺负得更厉害。
分粮官对这样的场景熟视无睹,他也不敢招惹胡大,毕竟他身后还站着一个巫觋。
可怕的不是巫觋,而是巫觋的那些信众。
狗蛋数数不错,最后一个馒头,不出意外应当是给他的。
可他被打倒在摊子面前,胡大替他拿走了那个又大又白的馒头。
“站住!”
狗蛋呆呆地仰望这个替自己出头的人。
她人长得好看,穿得也好看,像是县太爷那种大官。
不不不,县太爷在她身后,她比县太爷还要厉害!
赵二粮食送得及时,百姓们下午就可以吃上热乎的米粮。
第一天发粮,赵景行当然要来城东看看情况。
没想到正好撞见胡大插队打人,衙役们无动于衷的一幕。
方县令满头大汗地替衙役们解释,胡大是文游的得力干将,轻易惹不得。
赵景行立马意识到,机会来了!
动静闹得太大,已经有不少百姓伸头往他们的方向看。
身边仆从不用说,迅速上前拿下祸根胡大。
她中气十足地喊道:“本王上受天命,下察灾情,是圣上亲封的北地赈济使。
万石米粮已至真定,人人有份,日日发粮,绝不短缺。
你这浑人,夺人口粮,出手打人,视朝廷法度与本王如无物,罪责难逃!”
她目光凌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方县令及衙役身上。
“朝廷赈粮,一粒不许私吞,一人不许侵夺!
再有如胡大者,或借‘巫觋’之名截留米粮、欺凌弱小、煽动恐慌者——”
她指向被押住的胡大,“与此人同罪!严惩不贷!”
方县令“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身后的衙役哗啦啦也跟着跪下。
他心里清楚,晋王当众发作,一是给自己立威望,二是借胡大抢人口粮之事,敲打巫觋,三是意在提醒自己,管好属下。
百姓们哪里见过县太爷下跪的阵仗,她的话顿时信了八分。
还有两分没信,是因为馒头已经发完,也没见到来人补粮。
胡大幸灾乐祸地仰头,哈哈大笑。
他的狂笑在赵景行掷地有声的宣言后显得格外刺耳。
“睁眼看吧!这最后一个馒头就在我手上!
明日、后日,你们的馒头又在哪里?!
朝廷的官老爷们几时管过我们死活?
你们这些蠢货,竟信一个空口白话的狗官能救真定?!
只有文游大巫通晓天地!
只有文游大巫能召唤甘霖!
只有上师方能拯救我等!”
他虽被押跪在地,却梗着脖子,脸上毫无惧色,眼中反而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笃定。
他的话像滚油滴入冷水,人群一阵骚动。
许多人脸上的犹疑被重新点燃,尤其是那些家中还有亲人期盼粮食、或者在旱魃肆虐下早已绝望麻木的人。
胡大精准地戳中了他们心底最深的恐惧:米粮会断,希望会灭。
面前这个大官的话语如同天降甘霖令人振奋。
但胡大手中那个实实在在的“最后一个馒头”,以及巫觋掌控雨水这一“神力”的传说,在提醒着人们现实的残酷。
有粮,不等于灾难结束。
赵景行看着百姓们游移不定的神情,心里是止不住的叹息。
若是巫觋真的能够求来甘霖,又怎么会让旱灾拖至两年之久。
就在这时——
“让开!让开!新鲜蒸好的白馍来喽!管够!管够!”
一阵更加洪亮、充满生气的吆喝声突然从人群后方炸响!
只见几辆挂着“庆”字旗的簇新骡车,在亲卫的护送下,冲破人群分开的道路,直抵粥摊旁。
热气腾腾的蒸笼被利落地抬下、掀开!
浓郁的、令人垂涎的面食香气如同实质般汹涌喷薄,瞬间驱散了方才的凝滞空气和胡大言语制造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