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四人还在一起搭伙吃饭,和之前一样,李倩倩做早饭,沈悠然做午饭,晚饭两人一起做。
两个男人负责挑水劈柴。
省时省力,四个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好。
三个月后,小玖突然汇报,陈芳琴死了。
沈悠然好奇问,“怎么死的?”
【病死的。】小玖道:【陈芳琴送去农场的第二个月,就遭受了一场风寒病,不过她命大,熬了一个月竟然病好了。】
【不过,自那之后,她的体质就很差,动不动就要病一场。】
【前些日子,大西北突然降温,她受了风寒病,只是这一次她没能熬过去,就在十分钟之前,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得知仇人死了,还死的凄凄惨惨的,沈悠然很高兴,拿出几个鸡蛋去厨房煎荷包蛋,晚上,四个人吃的是荷包蛋煮面条。
冬日,辽省不用上工,他们就跟村民一样只吃两顿饭,上午九点半吃,下午四点半吃,这样还不用起早做早饭,能在暖呼呼的被窝里睡到太阳升起,还能节省粮食,节省柴火。
“小玖,沈广财怎么样了?”
晚上,躺在热炕上的沈悠然,突然想起这个人。
不知道沈广财接到陈芳琴死讯时,会不会很悲痛?
【主人,沈广财为了活着,在下乡的第二年秋收后就算计了村里的一个女孩结婚,那女孩是那边方圆百里出了名的能干,每天跟个男人似的赚十个工分,沈广财就看中了她的能干,就算计她落水,他跳下去救人,众目睽睽之下两个人抱在一起。】
【有了媳妇赚工分养他,沈广财也不下地了,跟个女人似的在家干点家务活。】
当然,不干活,光吃闲饭,在家里也没有家庭地位。
沈广财的媳妇确实能干,但长的又黑又壮,像一头大黑熊似的,她脾气还不好,动不动就喜欢打人。
沈广财娶了她后,没少挨揍。
“他们有孩子了吗?”沈悠然问。
【没有,主人,沈广财得了不孕不育,不过他本人不知道。】
“那就把这件事,告诉他妻子。”
沈悠然笑的一脸阴险的道。
这一天,生产大队放假,沈悠然和吴延辉早早就起了身,两人早饭都没吃,就坐牛车去了镇上国营饭店吃早饭。
饭后,两人去了邮电局。
吴延辉拿到了爷爷寄给他的钱票和一个大包裹。
沈悠然则是往黑省寄了一封信。
两人取了包裹送去牛车上,让王老鳏帮忙看着,走得时候,沈悠然还往王老鳏手里塞了两个热乎乎的菜包子。
之后,小两口又去供销社买了两包桃酥饼和两袋绿豆糕,其中各一袋是沈悠然帮李倩倩带的。
天寒地冻,李倩倩连门都懒得出,现在两人做饭是一人轮一天。
见供销社还有瓜子花生卖,不要票。
沈悠然各买了三斤。
窝冬的日子,沈悠然最喜欢嗑瓜子。
小两口又添置了点厨房物品,这才打道回村。
十天后,沈广财媳妇突然接到了一封信,看完信的内容后,她脸色大变,当即就拽着沈广财去了村里赤脚大夫家。
赤脚大夫只是半桶水医术,根本就不会看不孕不育。
第二天,沈广财媳妇拉着沈广财去了县医院做检查。
从医院出来后,他媳妇阴沉着一张脸,冷冷对他说,“废物,连个孩子都不能让我生,我嫁给你还有什么意思。”
“养你个废物,还不如我自己过,回去咱们就离婚。”
回到村里,沈广财就被他媳妇赶了出去。
还是被净身出户。
沈广财不甘心,不服气,他不敢惹媳妇,就去找村大队长出面调解,谁知在调解过程中,他媳妇把他不孕不育的事囔囔出来。
“他一个不能生的男人,凭什么要我守他一辈子。”沈广财媳妇理直气壮的道,“他不能生,我能生,我想做妈妈,我跟他离婚重新再找个男人过日子生孩子,我有什么错,他凭什么不跟我离婚。”
于是,全村人都知道了沈广财不孕不育,是个废物男人。
村大队长也不好意思劝他媳妇别离婚。
毕竟,人家女方想生孩子,你生不了,人家不跟你离婚才怪。
于是,沈广财被女人一脚踹出门,而且是净身出户,一粒粮食都没给他。
他想分粮食。
他媳妇怒怼他,“粮食都是我赚的,你一个吃闲饭的凭什么分我的粮食,滚滚滚……以后我们没关系了,你不要再来我家了。”
然后,他被扫地出门。
他只好搬回知青院住。
只是,这大冬天的,他没有粮食,知青们也不会好心让他吃白饭,他只能去找村大队长,跟大队部借了几十斤粮食。
然而,年还没过,沈广财就病倒了。
病情来势汹汹,又呕又吐流鼻涕发高烧,偏偏大雪封路,连医院都去不了,他只能在知青院熬。
终于,在大年初一这天,他熬不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而他,也只是比陈芳琴多活了一个多月而已。
沈广财的死讯,传进沈悠然的耳朵里时,她正在与李倩倩,程旭,吴延辉几个人打牌玩儿。
由于激动,还抽错了一张牌。
原本双赢的局面,成了单赢。
气的沈悠然在心里骂了句,“真恶心人,死都不挑个好时间,大年初一死在知青院,还不得把那些知青们给吓死。”
转眼间,又是几月过去,沈悠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在孩子满三个月的时候,高考恢复。
沈悠然和李倩倩都把孩子托付给大队长的媳妇照顾,他们四个人一同去县城参加高考。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后山村。
沈悠然,吴延辉,李倩倩,程旭四人,都考上了京市大学。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村人。
吴延辉和沈悠然两口子的分数很高,霸占了县城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县里领导和镇上领导亲自过来送的录取通知书。
半个月后,吴延辉和沈悠然,程旭和李倩倩,这两对夫妻,带着各自的孩子,坐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吴家,只有吴老爷子一个人住。
住的还是三进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