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谢春兰和小妹谢冬梅见状也笑着连声应和,一个赶忙搬来擦得干干净净的木凳,一个快步去灶间倒水。
谢春兰嘴里还念叨着:“快坐下歇歇脚,听小弟说你昨晚工作这么晚,累了吧?”
谢冬梅则已经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水递到许知梨面前,眼神亮晶晶的,带着几分腼腆和真诚。
原本就不算宽敞的堂屋因一下子多了三个人而显得更加拥挤,却也分外热闹。
欢声笑语几乎要溢出小小的窗户,飘到院子里去。
阳光从贴了窗花的玻璃透进来,照亮了空气中微微浮动的尘埃,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真切的笑容。
聊着家常,王秀英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下腿,笑着对许知梨拉起了家常:“瞅瞅我们家这几个丫头,春兰嫁在本村,我还能时常看见。”
“秋菊在县里,回来一趟也不算不容易,就是二丫头夏竹,嫁得远了点,在隔壁村赵家。”
“那边家里老人要伺候,一摊子家务事也离不得人,十天半月也难回来一趟。”
她说着,语气里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想念,目光朝门外望了望,仿佛这样就能看到二女儿似的。
“今儿个要是夏竹也在,咱们这一大家子,可就真真正正是大团圆了,那才叫一个齐整呢。”
话音落下,她收回目光,又亲昵地拍了拍许知梨的手背,那动作自然又温暖,充满了长辈的慈爱。
“不过啊,这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小许,从今往后,你就是咱们家的人了。”
“我儿子认准了你,我们也就认准了你,你可得多来家里走动,尝尝婶子的手艺,跟我们说说闲话,千万可不能生分了,啊?”
许知梨被她这番毫不作伪的热络话语说得心头发热,一股暖流悄悄涌遍全身。
她连忙点头,声音清晰又温柔:“婶子,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常来,只怕到时候您嫌我来得太勤快呢。”
“那哪儿能呢,巴不得你天天来。”
王秀英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像盛开的菊花。
她转头扬声朝一旁正乖巧坐着的许知安招呼:“安安,也别干坐着,来,帮婶子递一下那个笸箩好不好呀?”
“好的,婶子。”她弟弟许知安乖巧地应道。
许知安声音还带着孩童的清脆,反应却很快,立刻站起来去拿桌上的针线笸箩。
王秀英看着这对姐弟,眼里满是欣慰,连连点头:“哎,好好好,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她笑得眉眼弯弯,那份满足和慈爱几乎要满溢出来。
接着,王秀英拉着许知梨的手,絮絮叨叨地说起了谢云策小时候的趣事。
从他不服气别人说他爬树不行,非要证明结果摔破了膝盖,哭唧唧地回家找妈。
到他第一次在部队立了功,拿到军功章时,那副又想炫耀又不好意思,脸红着要把勋章藏起来的别扭模样。
她说得生动,细节满满,仿佛那些趣事就发生在昨天。
许知梨听得格外认真,眼神亮亮的,偶尔忍不住轻笑出声,或插问一句“后来呢?”
她的眼角余光瞥见谢云策不知何时站到了门边,脸上透着几分窘迫,耳根微微泛红。
但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噙着一丝浅浅的,带着暖意的笑容,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坐在小板凳上的许知安,安安静静地剥开一颗水果糖的糖纸。
他先是自己舔了一下,尝到了甜味,然后小心地把糖递到姐姐许知梨手里,奶声奶气地说:“姐姐,糖甜,给你吃。”
见姐姐笑着接过去,他又仰起小脸,看向站在一旁的高大身影——谢云策。
他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小眉头先是皱了一下,然后又松开,表情异常认真,一字一顿地说。
“你要对我姐姐好。”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像是在宣布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不然……不然我就不理你了!”
说完,他还下意识地挺了挺小小的胸脯,努力做出一点气势来,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姐姐最纯粹的珍视和维护。
午后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柔和地洒进来,落在桌上那几碗还冒着丝丝热气的家常饭菜上。
混合着满屋子的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暖融融、踏实无比的氛围。这景象,像极了一幅最温馨动人的画卷,描绘着最朴实无华的寻常人家过日子的幸福模样。
王秀英和一直坐在旁边抽着旱烟、话不多的谢建国对视了一眼,谢建国脸上虽没什么太多表情,却缓缓地、肯定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谢家姐妹俩,谢春兰和谢冬梅,也都满脸是笑,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发自内心的接纳和亲近。
王秀英这才笑眯眯地从自己上衣的口袋里,小心地摸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叠得整整齐齐的红封包,不容分说地就往许知梨手里塞去。
“来,孩子,拿着。这是婶子和叔给你的见面礼,咱们这儿的规矩,可得收下。”
许知梨猝不及防,连忙摆手推辞:“婶子,这……这我不能收,您太客气了。”
“哎,这可不是客气。”
王秀英态度坚决,语气热络又带着长辈特有的不容拒绝,“这是咱们谢家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儿子认准了媳妇。”
“长辈就得给见面礼,寓意好,是祝福,长者赐,不能辞,快好好收着。”
她说着,已经利落地将那个带着手心温度的红包塞进了许知梨的手里。
许知梨捏着那厚实实的红包,心里感动,见推脱不过,便也不再矫情,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轻声道:“谢谢叔,谢谢婶子。”
然而,接下来她的举动却让谢家人都愣了一下。
只见她随即从自己随身的那个半旧挎包里,取出了一个同样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信封,双手郑重地递向王秀英。
“婶子,叔,多谢你们肯认可我,待我这样好,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给咱谢家的见面礼,礼轻情意重,还请你们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