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舒雅站起身,裙角轻拂过门槛,“不过这菜要花些工夫,得先腌鱼、调汁、裹粉、炸制,再浇上果酱,费些时间。你们先坐一会儿,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我这就去厨房准备。”

柳童生见舒雅要进厨房忙活,便也站起身,朝二人微微点头示意:“那我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

语气平淡,却隐约透着一丝失落。

他说完,转身朝门外走去。

他前脚刚走,温宁马上叫住刚要进厨房的舒二妹,压低声音问道:“哎,舒二妹,刚才那个男的是谁?穿得倒是整齐,书生模样,怎么一进门就跟你姐嘀嘀咕咕的,还说什么提亲?”

舒二妹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柳童生远去的背影,小声解释道:“那是位童生,姓柳,前两天来店里吃过饭,今天是专程来的,说是要跟我姐相看的。”

“相看?”

温宁眉头一皱,声音压得更低,“我刚才清清楚楚听见他说‘请媒人’,该不会是……

谈婚事吧?”

舒二妹点点头,神情认真:“我姐觉得他还行,知书达理,性子也稳重。他呢,也挺中意我姐,两人见了两次面,聊得还不错。要是不出岔子,估摸着再过几日,他就要上门做女婿了。”

“上门女婿?”

温宁更糊涂了,眼睛瞪得溜圆,“你姐不是嫁过人了吗?怎么还要招婿?这……这算怎么回事?”

“你不知道啊?”

舒二妹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同情,“我姐成亲后,姐夫就跟着商队出远门,走后便再无音讯,官府查了许久也没个下落。后来婆婆体谅她孤苦,又不愿她改嫁离家,便说不如招个赘婿回来,一来有人照应,二来也能撑起这个家。柳童生就是我姐挑中的。”

温宁一听,瞪大了眼,嘴巴微张,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猛地转向洛奕,像是在寻求确认:“你说……她丈夫没了?她一直守着寡?还要招个男人上门?这……这也太……”

她一时词穷,只觉得心头翻涌,震惊之余又夹杂着几分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她长这么大,头一回听说婆婆主动给儿媳找新丈夫的。

这件事听起来简直荒唐至极,仿佛是从戏文里搬出来的桥段,可偏偏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了舒雅身上。

婆婆非但没有半点阻拦的意思,反而亲自出面,四处托人打听,生怕耽误了儿媳的婚事。

这番举动,在村子里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是婆婆心善,为儿媳打算;也有人暗地里嘀咕,说这婆家是急着甩包袱,好让儿媳带着家当改嫁,顺便把两个孩子也一起带走。

可舒雅心里清楚,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你家婆婆……心也真够大的。”

舒二妹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和讥讽,“我一开始也以为她是心疼我大姐,后来才明白,她是怕家里没人撑着。”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继续道:“她想不开也没办法,家里实在离不了我大姐。大姐夫走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才五岁,一个刚满三岁,没人带不行。而且田里的活、家里的事,全是大姐一手操持。要是我大姐也走了,谁来管这两个小的?谁来种那几亩薄田?谁来给婆婆洗衣做饭?那婆家不得乱套?”

她说这话时,眉宇间透着一丝无奈和心酸,仿佛替姐姐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量。

洛奕一直没说话,安静地坐在一旁,手里无意识地捏着杯沿,目光沉静地看着地面。

这时,他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冷静:“结婚是大事,那个柳童生,你们真的了解他吗?”

他抬起眼,视线扫过在场的人,语气里透着质疑,“现在村里随便找个人,说是读书人,就敢往家里领?这可不是买个菜,不合适还能退回去。”

舒二妹答道:“他就住隔壁村,离咱们这也就四五里地,走路一会儿就到了。我大姐的婆婆特意托人去打听过,说这柳童生平日里为人老实,不惹事,也没跟人红过脸,就是家里穷了些,父母早亡,靠族里接济着长大。”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听说他去年参加县试,虽然没中,但文章写得还不错,教书的先生都夸他有才气。”

洛奕说:“家里穷,那他十有八九是看上你大姐能赚钱。”

他冷笑了一声,眼神锐利,“不然一个读书人,图什么来当上门女婿?他自己家虽穷,好歹还有族里照应,若是有心求学,完全可以去书院苦读,等哪天中了秀才,自然有人资助。可他偏偏要入赘,还是入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家,图的不就是现成的钱粮和人手?”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这种人,未必是真心要和你大姐过日子。”

舒二妹点点头,神情复杂:“其实我也觉得柳童生配不上我大姐。论人品、论家境,都不够格。可我大姐铁了心要嫁读书人,她说宁可吃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体面的父亲。这柳童生在她见过的几个读书人里,算是条件最好的了,至少年轻,读过书,模样也周正。”

温宁听得一头雾水,眉头皱成一团,忍不住问:“为啥非得找读书人啊?找个老实庄稼汉,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还能一起干活,把孩子拉扯大。”

她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寡妇在选择再婚对象时,会把“读书人”当成第一标准,而不是看对方的人品、家境,或者是否真心对待她和孩子。

舒二妹解释道:“我大姐想的是,以后好当举人娘子,光宗耀祖。”

她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些,“她说,要是能嫁个读书人,将来孩子也算是书香门第出身。哪怕现在吃点苦,只要供他读书,等他考中了举人,甚至进士,她们母子三个就能翻身,再也不用被人瞧不起。”

她摇了摇头,“她宁愿自己掏钱供他读书,也要找个读书人,哪怕是当上门女婿,也认了。”

洛奕摇头,神情严肃,甚至有些沉重:“你大姐想得太简单了。”

他缓缓说道:“读书人的心思,不是你我能轻易揣测的。古往今来,多少寒门子弟一旦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