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豪科技会议室,柔和的灯光洒在长桌上。

谢溪德、鲁德淳、张洪亮和沈书瑶围坐一圈,桌上摊开的光刻机设计图纸上还残留着咖啡杯的印记。

林默站在投影仪前,微笑着看向众人:“这台光刻机的诞生,其实从我在震旦大学遇见谢校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沈书瑶眨了眨眼,有些惊讶:“那时候你就已经在谋划了?”

“不错。”林默点头,“后来收购无线电十四厂和元件五厂,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打造我们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他顿了顿,神秘一笑:“不过,光刻机能成功研制,还得感谢两位至关重要的人。”

谢溪德和沈书瑶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

就在这时。

“咚咚咚。”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叩响。

林默唇角微扬:“请进。”

门被推开,林祥乾——中国科学院蓉城光电所所长,身着笔挺的西装,面带沉稳的微笑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跟着一位略显严肃的中年男人,目光锐利,步伐稳健。

“谢校长,书瑶姐,各位。”林默抬手示意,“这位是林祥乾所长,想必大家已经熟悉了。”

谢溪德点头致意,林祥乾在光刻机核心镜组研发上功不可没。

林默接着介绍:“而这位,是汪祥荣厂长,魔都光学仪器厂的掌舵人,也是林所长的挚友。”

汪祥荣微微颔首,嗓音低沉:“林总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沈书瑶震惊地看向林默:“魔都光学仪器厂?那可是国内顶尖的光学设备制造商!”

林默笑道:“没错。没有汪厂长的高精度透镜技术,我们的光刻机分辨率不可能突破1微米。”

谢溪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林默,你竟然……把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人物都聚齐了?”

林祥乾微微一笑:“谢校长,林总的眼光和魄力,确实令人佩服。”

鲁德淳拍了拍桌子,哈哈大笑:“好!有你们在,咱们的光刻机何愁不能量产?”

会议室里,众人相视而笑,气氛热烈而振奋。

而此刻,沈书瑶望着林默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钦佩——这个男人,究竟还藏着多少惊人的布局?

会议室内,投影仪的光束映照在幕布上,鲁德淳站起身,将手中的报告翻开,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

“各位,我先汇报无线电十四厂去年的情况。”他推了推眼镜,“1985年,我们完成了军品订单的交付,良品率从72%提升至89%,创下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

他指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试制了第一批国产射频模块,性能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已通过军方验收。”

林默满意地点头:“鲁厂长,辛苦了。”

鲁德淳笑了笑,继续道:“明年,我们计划扩建两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半导体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如果顺利,预计产能将提升40%。”

谢溪德眼中闪过赞许:“十四厂的技术底蕴,果然深厚。”

紧接着,张洪亮站起身,接过话茬:“元件五厂这边,去年我们主攻的是高纯度硅晶圆的生产。”他调出另一组数据,“目前,我们的6英寸晶圆良品率已稳定在85%以上,年底前有望突破90%。”

沈书瑶微微睁大眼睛:“这已经接近日本企业的水准了。”

张洪亮点头:“是的。明年,我们计划引进更先进的提纯设备,目标是实现8英寸晶圆的量产。”他看向林默,“林总,如果能争取到外汇指标,我们可以直接从德国进口关键设备。”

林默沉吟片刻,果断道:“外汇的事情我来解决,你们只管推进技术。”

汪祥荣此时插话道:“如果晶圆质量再提升,我们的光刻机测试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林祥乾笑着补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芯’计划。”

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高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未来的布局。

林默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各位,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追赶,而是超越。1986年,帝豪科技要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标杆!”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一个属于中国半导体的新时代,正在他们的手中徐徐展开。

张超风尘仆仆地推开林默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林总,浦东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全部完工了!”他连西装外套都来不及脱,直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照片,“您看看,比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林默接过照片,眼中闪过惊喜。照片上,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研发中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带我去看看。”

“鲁哥,你抓紧跟进一下魔都石英玻璃厂的合作事项。”林默起身后,走到鲁德淳身边叮嘱一番。

“好的,已经谈的差不多了,新公司我们控股51℅,马上就要签协议了。”虽然不懂林默为什么这么看中这家企业,鲁德淳还是把进度说了一下。

“太棒了!”林默兴奋的拍了拍鲁德淳的肩膀。

一小时后,数辆轿车驶入浦江工业园区。谢溪德、鲁德淳、张洪亮、沈书瑶、林祥乾、汪祥荣等人陆续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惊叹。

“这……这真的是我们的园区?”沈书瑶望着中央喷泉广场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一时恍惚。

张超神采飞扬地走在最前面,如数家珍地介绍:“东区是生产厂房,按照国际标准建造了无尘车间;西区是研发中心,配备了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中间这栋双子楼是行政和会议中心……”

鲁德淳摸着下巴感叹:“比我们十四厂的老破小强太多了。”

“过完年就能搬进来。”张超笑着指向远处一片区域,“谢校长的实验室安排在研发中心A区,特意做了防震和恒温设计。”

谢溪德望着即将入驻的新实验室,眼眶微热:“这样的条件,我们的研究效率至少能提高三成。”

林祥乾和汪祥荣对视一眼,低声交流:“这规模……已经赶上中科院的重点园区了。”

林默走到张超身旁,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得漂亮!从荒地到现代化园区,只用了半年,你创造了奇迹。”

张超不好意思地挠头:“是林总您给的资源和支持到位。对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地下还有惊喜,按您要求建了特种材料仓库和应急通道,连施工队都不知道具体用途。”

林默意味深长地笑了。

夕阳西下,众人站在园区最高处的观景台上,俯瞰这片即将承载中国半导体梦想的土地。

沈书瑶悄悄靠近林默,轻声道:“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后手?”

林默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笑而不答。

黄昏的咖啡厅里,周维民压低帽檐,将一份密封文件袋推向对面的金发男子。

“1毫米制程的全部数据。”他声音嘶哑,指尖微微发抖,“答应给我的签证和美金呢?”

外国男人微笑翻开文件,蓝眼睛里闪过贪婪的光:“合作愉快,周先生。”

窗外,一道闪电劈开乌云,暴雨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