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沐指尖轻轻叩在木桌的边缘,发出“笃笃”的轻响,原本温和的眼神此刻像覆了层薄冰。

“一两只或许是疏忽。”

她伸手拿起一只,指尖捏着蟹腿轻轻掂了掂,重量确实轻飘飘的。

“可十几只,连最大的误差都到了 20多克,这就不是疏忽能解释的。”

旁边的夏欣雨也收起了方才的怀疑:

“姐,难不成是供货商那边·····”

夏沐没接话,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先把这些不合规的单独放好,标记清楚重量和误差。”

夏沐转身擦了擦手,语气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其他的事情你不用管,我亲自和供货商那边联系一下。”

第二天清晨,晨雾还没散尽,食肆门口的青石板上沾着露水,踩上去有些湿滑。

夏沐站在台阶上,目光落在赵长风身后那几个沉甸甸的竹筐上,竹筐缝隙里还滴着水,偶尔有几只大闸蟹的螯钳探出,又很快缩了回去。

“小赵倒是准时。”

夏沐语气听不出波澜,抬手示意春桃过来帮忙,

“先把货卸下来吧,辛苦几位搬到后院暂存。”

赵长风脸上堆着笑,指挥着同村人搬筐:

“应该的,夏东家放心,这批蟹个个鲜活,都是早上刚从湖里捞上来的。”

等最后一只竹筐搬完,夏沐才转身走进店里,出来的时候手上已经多了一个竹篮子。

竹篮内整齐码着十几只大闸蟹,每只蟹腿上都系着浅褐色的麻绳,旁边的纸上则密密麻麻记着重量和编号。

“小赵,你过来看看。”

夏沐将竹篮放在门口的桌子上,指尖点了点纸上的记录,

“这是昨天你们送来的 4-4.5两规格的蟹,我们重新称重后,发现有13只不达标。”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提醒过,重量和质量都非常关键。”

“无论是重量不够的还是质量不好的,我们这边都不要。“

“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妥善的解释,否则,我们的交易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她把一把提前准备的杆秤,轻轻推到赵长风面前。

赵长风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这····这怎么可能?”

“夏东家,肯定是哪里弄错了!”

赵长风下意识开口解释。

对于这份卖蟹的工作,他是非常珍惜的。

原因无他,现在一天挣的钱,比过去两个月都要多。

随着夏家食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单靠赵长风兄弟三人扎进河里亲自抓蟹,早已是杯水车薪,根本填不满食肆后厨的需求。

所以早在半个月前,赵长风就悄悄转了行。

他的工作早就从之前的抓螃蟹,变成了村里第一个专门收购毛蟹的人。

夏沐给的收购价是15文一斤,他转头给村民的价是 12文,中间这 3文钱的差价,赚得毫不费力。

每天清晨,他只需在村口老槐树下支起摊子。

接过村民竹篓里鲜活的毛蟹,用秤杆仔细称准重量,记好账目,再雇辆两人把蟹运到食肆,一天的活计便算完成。

比起从前在冰凉河水里泡上大半天、还得提防被蟹钳夹伤的苦差事,如今这份收蟹的营生简直太轻松了。

更让他受用的是,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要知道,抓蟹不用像捞鱼那样费尽心机找鱼群、跟水流较劲。

村民们拎着竹篓去河边溜达一圈,就能带回好几斤毛蟹,再转手卖给他,轻松就能换些铜钱补贴家用。

眼看着跟着赵长风能稳稳当当挣到钱,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那些以前因为他们家穷得叮当响,而看不起他们的村民。

现在一个个跟在尾巴后面各种讨好,只为了让他们多收几斤毛蟹。

若是从未改变,或许他还不觉得以前的日子有多难。

但是享受过轻松挣钱的日子,他感觉自己恐怕是没办法再老老实实的安心抓鱼了。

赵长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

他快步上前,抓起一只系着麻绳的螃蟹,往杆秤的铁钩上一挂。

秤砣沿着秤杆滑动,指针晃晃悠悠停下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秤杆上的刻度明明停在 3.9两,离 4两的标准还差着一截。

他不死心,又接连拿起三只,每次刻度都距离四两还差了不少。

方才还堆在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脸色从泛红瞬间变得惨白,连嘴唇都抿成了毫无血色的直线。

“这……这不可能啊!”

赵长风的声音发颤,他慌忙解释:

“夏东家,出门前我都会让我兄弟们仔细检查!

每只都在 4两往上,怎么会……”

听着两人的对话,站在不远处的赵长河脸色有些不太自然。

因为,赵家负责称蟹的正是他。

半个月前,赵长河对重量把控得比谁都严。

那时村里的蟹多,村民们随手一捞就是四两的大家伙。

不合规的蟹寥寥无几,赵长风见了更是直接摆手拒收。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河边的蟹越来越少。

一开始,赵长河遇到不足称的蟹就直接挑出来。

可是随着不足称的蟹越来越多,赵长河的心态也开始慢慢有了变化。

为了挣更多的钱,他开始偷偷的往里面放进去一两只不足称的。

一开始,他还提心吊胆,生怕被夏家食肆发现了。

但是,担惊受怕了一天之后,他惊喜的发现夏家食肆并没有发现。

于是,随着时间推移,不足称的毛蟹从一开始的一两只,很快变成了十几只。

他却总抱着侥幸:那么多蟹,谁会一只只去称。

也不怪赵长河胆大包天,第1次面对如此大的利益,他压根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心。

按照规矩,不足称的毛蟹他们是直接不收的。

而这种毛蟹他们从来都是不吃的,所以等待这种不足称小蟹的下场,基本都是直接丢掉。

因此,这些偷偷混进去的毛蟹,挣的可不是3文钱的差价,而是足足15文的差价。

混一斤就是15文,两斤就是30文,昨天他光是靠着这些不合规格的毛蟹,就偷偷挣了45文。

【pS:求点月票和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