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随即转身,柔声唤道:“秀妍,去厨房拿几个吴师傅刚烤出来的蛋挞来,趁热。”
秀妍应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去了厨房。
不一会儿便捧着几个还裹在油纸里的蛋挞回来。
那油纸微微泛着亮光,透出底下金黄酥脆的外皮。
热腾腾的气息顺着纸缝钻出来。
老大夫接过一个,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
有这香喷喷的蛋挞在手。
谁还稀罕那几枚叮当作响的铜板呢?
吃饱喝足之后,老大夫拍了拍衣襟,慢悠悠站起身,心满意足地朝姜莺拱了拱手。
“姜老板费心了,老朽今日受用不尽,改日定当登门致谢。”
说罢,便带着药童一道,缓步走出翠玉轩。
一路上,药童跟在师傅身后,一边走一边偷偷打量他。
只见师傅嘴角一直高高扬起,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收不住,脚步也比平时轻快了许多。
他忍不住小声嘀咕。
“师傅,您至于这么开心吗?不就是几块点心嘛,连诊金都不要了,值得吗?”
“你懂什么?”
老大夫慢悠悠地回头瞥了他一眼。
他缓缓说道:“人这一辈子,活着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个舒心吗?什么叫开心?不是金山银山,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想吃的时候能吃,吃到嘴里还香!那才叫真正的福气。”
他一把年纪,白发苍苍,孤身一人,没有妻儿老小,也没有什么牵挂。
这一生都在医馆里忙着替人诊病、开方、抓药,救了不知多少人。
可到头来,连一顿真正顺心顺意的饭都难得吃上一回。
难道老了老了,连这点口腹之欲都不能满足自己吗?
“以后啊,”他忽然正了正神色,转头严肃地看着药童,一字一顿地叮嘱道,“我要是不在医馆,姜老板这边有任何事,无论大小,无论缓急,你都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我,不得有半点耽搁,更不得推诿隐瞒。记住了吗?”
药童见师傅说得郑重,连忙点头。
“弟子记下了,绝不敢忘。”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走到湖边的石桥上。
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凉的水汽。
桥下柳枝轻摇,远处的亭台楼阁在夕阳余晖中若隐若现。
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老大夫刚要抬脚迈上桥阶,忽然眼角余光一扫,注意到翠玉轩的门口似乎多了一抹鲜艳的黄色。
他脚步一顿,微微眯起眼睛,定神望去。
果然,门边的石阶上,静静地坐着一只胖乎乎的橘猫。
那猫圆滚滚的身子像是塞满了棉花,四条小短腿稳稳地趴着。
它的脸蛋儿圆嘟嘟的,活像个刚出笼的小肉包子,一双耳朵还时不时地抖动一下。
最奇怪的是,猫的面前摆着一个小巧的青瓷碗。
碗底还残留着几滴水渍,而碗里却整整齐齐地躺着好几枚泛着铜光的铜钱。
老大夫眉头微微一皱,心里不由得犯起嘀咕。
这猫怎么在这儿?
这姿态,这毛色,这懒洋洋的神态……
怎么看都有点眼熟。
他沉吟片刻,低声对身旁的药童道:“你瞧瞧,这只猫……像不像我们养的那只?”
越看越觉得像。
虽然说天底下的橘猫长得大都差不太多,毛色黄中带橙,脸圆身子胖。
但那是他亲手从小喂到大的猫,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打哈欠的姿态,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大橘偷偷溜进姜老板的铺子,趁着没人注意,把一碗刚上桌的甜豆腐花舔了个底朝天。
姜老板倒没生气。
可他知道这规矩不能坏,猫要是养得没了分寸,迟早惹祸。
一怒之下,他顺手拎起猫后颈的皮,往外头一丢。
其实心里根本没打算真把它赶走。
不过就是吓唬吓唬它罢了,让它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动。
随手一扔,也就在自家药铺门口几步远的地方。
他心想,自家的猫,走南闯北都认识路,就算一时被吓住了。
等回过神来,转个身就该回来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一扔,猫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几天,他和药童几乎翻遍了附近所有的巷子。
他站在巷口大声喊“大橘”,却再也没有那熟悉的身影从暗处蹦出来,歪着头冲他“喵”一声。
早知道……就轻轻敲它一下脑袋好了。
哪怕罚它一天不给饭吃,也比这么一扔就丢了强。
药童盯着眼前这只胖乎乎的橘猫,眼睛一眨不眨地左瞧右看,绕着猫走了半圈,又蹲下来仔细瞅了瞅它的耳朵。
忽然,他抬起头,压低声音问:“师傅,您说……这不会就是咱家那只吧?”
老大夫站在一旁,冷哼了一声。
“哼,攀高枝儿去了呗,怪不得这么久都不露面。”
心里那股酸劲儿悄悄往上冒。
那只猫挑主子还挺会挑,姜老板那儿是什么地方?
药材铺对面的点心铺子,每日糖糕、糯米团、芝麻酥不断,还有炖得软烂的鱼汤拌饭。
别说猫了,连他闻着都馋。
他硬生生把那点羡慕压下去,闭上眼,晃了晃脑袋。
“师傅,”药童又小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舍,“咱们……把它带回去吗?好歹是咱养过的,现在它回来了,说不定是知道错了,想回家了。”
老大夫摆了摆手,枯瘦的手指微微一扬。
“你瞧瞧它那副得意劲儿。尾巴翘得都快甩到天上去啦,眼神亮得发油,一看就是吃香喝辣过的。你瞅它这会儿的模样,像是想跟你我回那间漏风又漏雨的旧铺子,啃干饼、喝凉药汤的样子吗?”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
“算了算了,走吧。让它自个儿过吧,过得好,也算它有福。”
谁说猫就没有野心?
要换作是他,怕是也宁愿守在姜老板身边,天天有热饭热菜。
大橘猫像是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忽然转过头来,金色的眼睛静静扫过老大夫和药童。
它没叫,也没靠近,只是慢悠悠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前爪向前一探。
接着,它轻巧地转身,尾巴高高翘起,一摇一摆地晃进了大堂。
它走到姜莺脚边,先是绕着她的绣鞋转了半圈。
然后轻轻一蹭,用脑袋顶了顶她的脚踝。
接着又仰起脸,眯着眼睛,“喵喵”地叫了两声。
姜莺一看,心一下子就像被棉花裹住了,又软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