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

蕨夫人终于开口,声音还是很稳,“但得记住,知识不仅是权力,还是责任。”

“向真理登阶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不能急着求成,也不能漏了风险。”

墨多皱了皱眉,手指又开始蹭裤子上沾的凝胶,

“可城邦那边越来越紧了,这次打探了息壤,下次下次就要打探育苗,在下次呢?”

他语气里十分焦虑,这也代表了部分盟约高层的想法。

“他们要是查到点什么,会不会直接来抢?”

他的话让在场几个人都顿了顿,有人下意识地往腔室门口看了看,像是怕外面有人偷听。

“他们不敢。”

凯恩说得很稳,手指又敲了敲桌面,节奏很慢,像在给大家宽心。

“他们的舰队离了我们的技术,连三个月都撑不下去。”

“船员的药、航线的预测、舰队的维护,哪一样都少不了我们。”

“真闹僵了,他们损失比我们大。”

他顿了顿,继续说: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播种计划推进下去。”

“等海床神经网建好了,群星低语能指挥海兽了,潮汐计算能算准渊涡了,盟约才有真本事说话。”

“到那时候,跟千帆城邦谈条件也好,对付别的危险也好,我们都能站在最稳的地方。”

薇拉轻声接话,声音放得很柔,眼神却亮,手指还在轻轻划着空气:

“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知识。”

“我们把知识攥在手里,不是为了藏着不卖,是为了确保这些力量能用在正地方,能让海洋,还有靠海洋活的人,走一条更稳、更太平的路。”

这是珊瑚盟约所信奉的,向真理前进,至死不渝。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盟约与城邦最大的不同:盟约怀揣信念,而城邦不过是武夫与商人的纷争。

会议又开了一阵子,各个研究员说了说遇到的技术难题,还有需要的资源。

珊瑚院说放珊瑚虫的时候,有片海域的洋流有点怪,珊瑚虫被冲散了不少,得潮汐计算所给更准的数据,下次好避开。

愈伤海藻部说做新药的材料不够,想跟负责种生物的部族商量,多种点“凝血藻”,还得要个大点的培育池。

大家围着这些事聊,你一句我一句,琢磨出办法了,才陆续起身走。

最后,人都静悄悄地散了,有人走的时候摘了片垂丝藻的叶子,捏在手里转,转着转着就扔了;

有人边走边跟旁边的人小声说材料的事,声音越来越远,被通道里的水流声盖没了。

他们都回自己的研究院了,接着做那些能改了世界的“播种”项目。

蕨夫人一个人留在静思庭,眼神像能透厚厚的珊瑚壁,瞅见外面没边儿的深海。

她知道,盟约正在下一盘大棋,棋盘就是整个大海,从浅海的珊瑚礁到深海的沟,每一处都可能是关键;

棋子就是知识、生命和自然的力气,知识是最尖的刀,生命是能管着海洋的法子,自然的力气是能借着用的帮手。

对手不只是千帆城邦,这个越来越贪的势力总在试他们的底线,今天要这明天要那,没个够;

还可能有深海里不知道的东西,她最近总觉得,深水传感器传回来的波动有点怪,跟知道的生物、自然现象都不一样,心里总有点不踏实,说不定是深海里藏着没见过的大兽,或者别的什么;

甚至盟约内部,也可能有不一样的声音,对怎么用知识有不同的想法,以后说不定还会有矛盾,得提前防着。

千帆城邦越来越直接地试探,今天问息壤,明天说不定就问海床神经网的事,这些都只是棋盘上的小浪花。

可能会让棋走得慢一点,却改不了最后的结果。

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等“播种”的项目成了,盟约真能管住海洋的力气了,那时候才能定下来,这片海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谁能说了算。

……

坠星崖这地方,与其说它是座岛屿,倒不如说是一片狰狞的墨黑色巨石。

它们直直戳穿云海,一块挨着一块,根本没有普通岛屿该有的模样。

这里一年到头刮着没完没了的狂风,云团在凹凸不平的峭壁间滚来滚去,缠成一团,空气里飘着稀薄的臭氧味,混着金属尘埃,凉得刺人。

大块的陨铁矿石嵌在岩石里,偶尔有惨白的阳光穿过云层照下来,也只能让它们反射出一点冷冰冰、灰蒙蒙的光。

这儿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被人忘在角落里的存在。

以前,星坠遗民就是在这儿拼命活下去的。

他们把先祖留下的那点零星科技物件,要么当神物供着,要么当禁忌碰都不碰。靠着简单的打铁手艺和上山采集,利用陨铁的特性做工具、造武器,日子过得又苦又封闭。

在墨磐的记忆里,故乡从来都是灰蒙蒙的。

她父亲总在昏暗的烛火下擦那些星纹圆盘,不准她随便碰,只留下个沉默的侧影。

还记得长老们总说,触碰禁忌之物会招来灭顶之灾。

还有那狂风,一天到晚呜呜地叫,从未停过。

在那场堪称天灾级别的电磁风暴与地质撕裂降临前的数个周期,依据世代守护的最古老遗物星尘预言仪,所作出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清晰的一次示警。

族人们终于在激烈的争论后做出了抉择。

接着,他们就把另一件封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物件取了出来。

“大地脉动迁移核心”。

这物件能暂时把一小块地方的地质稳住,不让它乱晃,还能带着那片土地慢慢挪动,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贝。

迁移的过程真的又难又慢,部族里攒了一辈子的能量,几乎都在这事儿上耗光了。

可到最后,他们还是没放弃,推着那块大伙儿赖以为生的最大陨铁岩盘,一点一点地挪,终于挪到了几百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那是处更隐蔽的悬浮岩岭,风暴刮到这儿,影响也能小些。

只是这一路的代价太大了。

原来的家园彻底碎成了片,连块完整的地方都找不到;好多带不走的物资、还有之前建好的那些设施,全在原地毁得一干二净;就连迁移的路上,也有人没能撑过去,永远留在了半道上。

可不管怎么说,咱们星坠遗民这文明的火苗,总算是保住了,没彻底断在那场灾难里。

后来,大伙儿给新的家起了个名字,就叫“新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