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人没有回京西宅院,而是直接去了聚香居。

此时的聚香居,早已是京城里最炙手可热的商号,门口排队的人群络绎不绝,王师傅和林六娘忙得脚不沾地,却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

何青云没有声张,她让李重阳去与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商议和约细则,自己则拉着凌煕和何远星,一头扎进了后厨。

她知道,和谈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胜利的果实,真真正正地变为“汉寿良品”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凌姐姐,远星,”何青云一边洗着手,一边吩咐道,“你们今日随我,将汉寿县运来的土豆和红薯,分出三六九等。”

“最好的,用来制作‘龙须粉’和‘汉寿王’;次一等的,用来制作烤薯片和薯干;至于品相最次的,也不可浪费,用来制作淀粉和酿造‘汉寿烧’的基酒。”

凌煕和何远星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照办。

何青云则从超市空间里,取出了几本关于古代贸易和边境通商的书籍,她连夜翻阅,结合大金的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贸易蓝图。

三日后,和约签订。

皇帝在金銮殿上,当众宣布了与大金的和约条款:大金割让丰草谷,赔款银钱五十万两,战马五千匹,牛羊两万头。

同时,开放与大周接壤之三处边境口岸,准许大周商队自由通商,且不得设卡刁难,不得无故增税。

而作为回报,大周将每年向大金提供一万坛“汉寿烧”,和两万石土豆、红薯。

这份和约,震惊了整个朝野。

所有人都没想到,原本岌岌可危的大周,竟能在这场和谈中,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而“汉寿良品”的名字,也因此彻底名扬天下,成了大周与大金之间贸易的唯一纽带!

当何青云从金銮殿出来时,太子赵弘亲自上前,对着她深深一揖:“何县主,此番和谈之功,你当居首位。弘代天下百姓,谢过县主。”

何青云连忙扶起他,谦逊道:“太子殿下言重了,此乃民女分内之事。”

她知道,太子这番作态,是想拉拢她,也是想借此机会,向朝臣们展示他的亲民与大度。

但她不在乎。

她要的,是“汉寿良品”的未来,而不是朝堂上的权力之争。

和约签订的当晚,何青云便将李重阳、凌煕和王师傅都叫到了京西宅院的书房。

“我们的机会来了。”她开门见山,将一张重新绘制的、更加详尽的地图铺在桌上,指尖在地图上大金边境的几个口岸,重重点了点。

“大金地处苦寒,物产贫瘠,他们最缺的,是粮食、酒水、布匹和铁器,而我们最不缺的,便是土豆、红薯、‘汉寿烧’和‘汉寿粉’。”

“重阳,你即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汉寿县,让平安不必再扩大作坊规模,但要确保现有作坊的产能拉满,所有库存的土豆、红薯、酒水和粉条,全部装车运往大金边境。”

“另外,从京城和青阳镇,收购大量的粗盐、布匹和铁器,这些东西,在大金都是硬通货,能换回大量的战马、牛羊和皮毛。”

“凌姐姐,北境地处苦寒,蛮族多有冻伤和风寒之症,你可否带领作坊里的妇人们,制作一些防治风寒和治疗冻伤的药包,也一并运往大金边境?”

“王师傅,你即刻在京城招募一批能说会道、熟悉大金风俗的商人,培训他们如何在大金经商,如何辨别货物的好坏,如何与蛮族部落打交道。”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清越,传遍了整个书房:“这一次,我们不只是要卖货,我们还要在大金的边境口岸,开设‘汉寿良品’的分店,要将我们的土豆和红薯种植之法,传授给大金的牧民,要将我们的作坊模式,复制到大金的土地上!”

“我要让大金的百姓,都穿上我们汉寿县的棉衣,喝上我们汉寿县的烈酒,吃上我们汉寿县的粮食!”

“我要让‘汉寿良品’这四个字,彻底扎根在大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番宏大的蓝图,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重阳看着何青云那张在烛火下明艳而坚毅的脸,眼中满是钦佩。他知道,她要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王师傅更是激动得胡子直抖:“何县主,您这……您这是要将咱们汉寿县的生意,做到大金去了啊!”

凌煕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意:“这不仅是生意,更是善举,能救活无数大金百姓的性命。”

“好!就这么办!”李重阳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我这就去安排!我倒要看看,谁敢阻挠我们汉寿良品,走向大金!”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京西宅院那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上。

树下,何远星正捧着一盏灯,就着月色,认真地背诵着凌煕教她的药材名录,她的脸上,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她知道,一场更宏大、也更具挑战的征程,即将拉开序幕。

大周与大金的和约签订后,两国边境长达数年的紧张局势终于得以缓解。然而,和谈的胜利只是表面,如何将这份和平真正落地生根,却是摆在何青云面前的巨大挑战。

京城,户部与兵部联合发布旨意,正式将大周与大金边境的三处口岸,全部划归“汉寿良品”专营。

这道旨意,彻底震惊了整个京城商界,也让无数眼红的商人,对何青云嫉恨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