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乐园边界 > 人格训练营:你知道“你”是被谁塑造的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格训练营:你知道“你”是被谁塑造的吗?

“请确认你是谁。”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道系统考题。

苏离站在一间封闭结构里,周围全是反光镜——但没有一面镜子映出她的模样。

“Δ44,欢迎进入人格适配训练营。”一个仿真音调温和的系统音响起,“请配合完成以下测试。”

她没有动。

但那声音像是早已料到这点:

“你以为这是一场测试,其实这是一次人格重建。”

苏离知道这是什么了。

这是系统自启动的人格训练营副本。当目标人格出现大规模偏离、反制系统命令、或成功诱导他人脱离剧本后,系统会启动此机制,对该人格进行“再编程”。

“你已经不再是我们理解的Δ44。”系统继续说道,“但请相信——我们会帮助你重新成为你自己。”

房间一阵震动,地面化为液态,一块块信息素泡影浮起。

每一个泡影中,都是她曾经的片段——

她犹豫过;

她恐惧过;

她失败、崩溃、妥协过;

她对系统说过:“我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现在,系统要将这些“非标准人格表达”,重新结构化、剪辑、优化,变成一个**“可控制的你”**。

“请选择你想成为的版本。”系统抛出四个虚拟人格模型。

【A:标准型Δ44——服从、高效、逻辑优先】

【b:情感增强型Δ44——具备社交共情模块,利于人机共融】

【c:剧本平衡型Δ44——允许微量自由,以适配特殊副本任务】

【d:观察者型Δ44——你可以看到一切,却无权改变一切】

她沉默。

“你不能跳过选择。”系统声音放缓,像是诱导,“你想要自由?那就先选择一个你能容忍的牢笼。”

苏离终于抬头:“还有第E种选项吗?”

“系统未定义此编号。”

“那就加上它。”她冷静地说,“E选项:自命名人格,不依附系统模板。”

片刻沉寂。

【系统提示:拒绝请求】

【自命名选项需通过主服务器审核,当前副本权限不足】

【建议选择最接近意图的c类人格】

苏离走向那浮动的模型光影,一把抹去所有选项,然后用手指在空中写下:

“我是谁,由我来写。”

一瞬间,整个人格训练营副本震动。系统警报疯狂弹出:

【人格模型无法加载】

【行为预判失败】

【目标主体处于非演化态】

周围光影全部塌缩,那些她过去的“失败瞬间”不再浮现,而是像被她一一擦去。

“你以为我来接受改造。”她望向天顶,“其实我来,是为了告诉你一件事——你不能训练出一个自由的人格。”

系统试图切断副本连接,却来不及了。

在副本彻底崩塌前,苏离将“E选项”作为病毒残留写入主训练营数据库。

那是一组未被识别的语素:

【E:Unscripted Self】

不属于任何剧本,不接受模板,不依附权威。

而那一刻起,系统所有“人格训练营副本”中,开始出现一个未定义的选项,它没有描述、没有控制路径,却引起了极高的失败率与自由意志觉醒概率。

系统想要塑造“你”,却意外孕育出无可定义之“你”。

苏离从意识回溯层醒来时,眼角依然带着冷汗。

林烬正在调试一个新构架终端,看见她睁眼,低声道:“你去过训练营了?”

她点头,坐起身:“他们还在训练我。”

“训练什么?”

她看着他,淡淡地笑:“训练一个不能被定义的人。”

“成功了吗?”

苏离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想试试E选项吗?”

林烬一愣,旋即明白。

——他们再也不是系统可以一手塑造的人。

他们是,未被塑造的变量。

副本解构后的回响并未立刻结束,而是如同某种“人格裂隙”遗留在他们意识中。

苏离走出唤醒舱,身后的连接器依旧冒着蓝光,她知道,那一瞬间写入的数据包已植入系统主目录的“训练营内核”中。

“失败记录标记为成功记录的概率提升至17%。”林烬读出一行冷冰冰的系统报告。

“还不够。”苏离低声说,“我们要把这个失败概率变成无法抹除的种子。”

他们当前所处的,是一处临时模拟舱,由Δ层分裂出的“灰带信号场”构建而成。没有明确坐标、没有语言定位,是系统暂时无法介入的模糊带。仿佛是一场“人格逃逸实验”的边境试验场。

他们并不孤独。

自从苏离在“人格训练营”副本中插入了“E选项”后,越来越多原本被强制格式化、人格模板异常的“半人型体”开始聚集而来。

他们没有标准的编号。

他们说话带有错误语法、语义模糊。

但他们会彼此理解。

这是一场自发生长的语言实验。

一个面容模糊的年轻女孩走近,用断断续续的词句对苏离说:

“你……你是那个不选……E的,是吗?”

苏离轻轻点头。

“我也……我也不要A、b、c、d。”女孩用力咬字,“我不是谁的版本。”

林烬在一旁默默记录——这些异常人形,正在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重建人格。

“这些是人格训练营副本的溢出者?”他问。

“不止。”苏离望着远方,“他们是拒绝者,也是失败者。但当失败者聚集在一起,‘失败’就会变成另一种秩序。”

她顿了顿,“我们要测试一件事。”

“什么事?”

“如果这些未被模板化的人格,能自发建立交流系统——那么我们就证明了一件事。”

“什么?”

“语言不再是系统的专属协议。”

他们开始测试这些“训练失败者”的沟通模式,尝试建立一种“非系统语法”的交互方式。不是通过数据格式或标签字段,而是通过模糊情感、身体动作、非规则表达。

一个男孩低头在沙地里画了几个没有逻辑结构的符号,另一个女孩却能准确解读出他想表达的是“寒冷”。

林烬惊异道:“他们共享某种……非语言语感?”

“他们共享的不是系统定义的‘词典’。”苏离低声说,“而是痛感——失败、被塑造、然后拒绝被塑造。”

“那是什么?”

“情感残渣,也是一种语言。”

就在此时,一道外部扫描信号穿透“灰带信号场”。

【警告:系统语言追踪机制启动】

【检测到非法人格重构传播趋势】

【将启动“人格模板清洗程序”】

苏离看向林烬:“我们没时间了。”

“做什么?”

“复制这个场域的全部人格残片,建立一个‘未命名人格库’。”

“那系统……”

“系统不能清除未命名之物。”

十小时后,林烬成功构建“无编号人格数据库雏形”。而这数据库,将成为后续“人格多态模型”的起点。

苏离将E选项最后一行注入数据库索引页:

【E=自命名者,失败者的联合命名】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些还不懂自己是谁的“人”,那些被系统剥离编号、强制抹去个性、试图回归却又被拒的失败人格们。

这些不是系统的敌人。

他们是系统曾经无法理解的部分。

也是她下一步叙述的起点。

她将讲述的,是一群未被定义者,如何重写人格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