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阳光正暖,萧凛白皙修长的手掌托着深色檀木盒子,沈卿与他皆定定注视着,久久无言。
海棠花香淡淡飘散在他鼻尖时,他的想将沈卿拥入怀中的念头涌动着,驱使着他往前走了几步,呼吸沉重到快要控制不了。
林管家放好盒子后,便匆匆离去了。
这般情况下,沈卿本该离去的,可是她很想知晓盒子里到底藏着武王府的什么秘密,居然能让秦琴面色大变,如临大敌。
于是沈卿微不可察地退后一步,神色沉重道:“既然王爷有要事处理,民女便先行告辞了。”
说着话,她福身到一半,突然停下,余光瞥了萧凛一眼,才反应过来,寻常百姓家的姑娘不会大家闺秀的礼仪,她转了身形屈膝到一半,身体就被萧凛拉了起来,他眼眸有些泛红,看她的神色更加古怪,声音沉沉道:“你不用……不用行礼,还没去赏花呢。”
后院花房内,那株花傲然立于花园正中,整个花身如玉一般洁白无瑕,周围有腐败的枯烂树叶,却不似摄政王府内有的树叶,沈卿还是第一次见到此种颜色的花,虽疑惑,却也没有问出口,只赞赏道:“洁白如玉,清雅柔和,这与古籍中记载的幽灵兰花相似。”
萧凛唇角扬起一抹微笑,眼眸赞赏道:“到如今,本王才知还有这样一个名字,此花稀有,那块地方本有好几株,可惜采摘的下人不懂,碰到后便枯萎了,后来他们直接将整块土地移来,才活下来这么一株。”
“若是以稀有花种,有洗精伐髓,提升修为的功效,定会被江湖中人争相抢夺。”沈卿盯着眼前兰花,口中喃喃道。
她突然记起一年前她的毒发时,秦燕然带她们去了一处高山中的峡谷寻找朱果,也让她体内毒素得到缓解,并有慢慢消散的迹象,更让她体内功力大增。
可惜当时他们只抢到一颗朱果,若是能多得几颗,也能让她一夕之间毒素全清。
想到这,她叹息一声,喃喃道:“可惜,哪有那般多的机遇,朱果便是三十年一开花,三十年一结果,就算世外高人也趋之若鹜。”
也是因为这颗朱果,让他们带去的数百名暗卫最后只剩下他们几人全须全尾的走了出来,可谓伤亡惨重。
萧凛转头盯着她,神色有些莫名:“朱果?”
沈卿点点头,嘴巴张了一半,突然闭了起来,似想到这事不能说,她回过神:“我也是在江湖上闯荡时,听他们提起的,江湖中人在一处峡谷发现了一颗朱果树,树上结了三十枚朱果,当时江湖上所有高手皆去了,当真是伤亡惨重,如今好些曾经称霸一方的豪杰都死在了那。”
萧凛突然咧嘴笑了,神情很是愉悦。
神情奇怪道:“你笑甚?”
萧凛深邃黑眸紧紧盯着她:“难怪秦胜身边好些高手突然没了影踪,原来是折在那了。”
沈卿一惊,那事她也知晓,当时秦燕然设下的计谋并非只有这一个,为了引秦胜身边那些江湖人,他们在峡谷另一边弄了一颗假的,好些高手死的并非真正朱果树边上。
可是这事很隐蔽,他们并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假朱果树那边无一人活着离开。
“只是不知王爷在武王府书房发现的是何秘密?”沈卿自看到盒子后,心里痒痒的,一直在想怎么才能看到。
刚说出来,她突然醒悟过来,以她的身份并不会探听那么多,就怕萧凛怀疑她,怀着这样忐忑心情,她抬眸悄悄看去。
萧凛并未有异样,反而将盒子递给她:“要不到我书房看看?”
沈卿愣了一瞬,轻轻点了点头,为了秘密,她豁出去了。
萧凛的书房比之沈卿住的客院更加奢华大气,整套金丝楠木打造的家具,纯色软烟罗的帷幔轻轻飘扬着,双面绣屏风挡住了探听者的视线。
整套青花瓷茶具整齐排列着放在圆桌边,八宝阁上各类古籍分门别类摆放的井然有序。
此刻沈卿根本没有心思观察书房的摆设装潢,一门心思都放在手中盒子里。
她将盒子放在书桌上,迫不及待的便准备掀开盖子,萧凛眼疾手快地按住了她的手,沉声道:“你让到一旁,这样的盒子,都有暗器,直面打开会被刺伤。”
沈卿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忙换了方向,萧凛将盒子侧到一旁,又对着房梁招了招手,半空中突然跳下一身黑衣的人,黑衣人走到沈卿身边,抬手便将盒子打开了。
就在盖子弹开的一瞬间,盒子里闪射出一支寒光凛凛的暗器,直直射向黑衣人的罩面,说时迟那时快,黑衣人抬手便将暗器截获并弹开了。
只听当的一声,暗器被黑衣人弹开后竟射向窗棱上,沈卿忙看去,暗器没入窗棱只留下一点尾羽。
直到这时,沈卿才真的觉得,这些世家大族的心思都很沉。
盒子里并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叠信,封面没有写名字。
她疑惑道:“没名字?”
萧凛点了点头,沈卿伸手去拿,却又被萧凛拦下了。
“小心有毒,让零一来。”看出沈卿的疑惑,萧凛无奈解释道。
“零一,将信打开。”萧凛又吩咐道。
零一沉默的点了点头,抬起一只覆盖着素白帕子的手将信拿起来,并打开放在两人眼前。
沈卿担忧的看着零一,眼中满是不忍。
“一定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而且零一他们这是特制的防毒手套。”看出沈卿的疑虑,萧凛又解释道。
因为自己也被秦家毒杀过,那种毒一旦中上后,发作起来真是生不如死,还好有秦燕然耗费内力救她,若不然,她早已魂归天外了。
沈卿舒了口气,轻声道:“那就好,中毒了可就麻烦了,别的不说,就疼起来,真要命。”
萧凛垂着眸子,淡淡问道:“你中过毒?”
沈卿抬眼看着信,神思不属地点了点头:“中过,简直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