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渡执录 > 第169章 忘忧枕(4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庭芜听着这话,眼角眉梢瞬间漾开笑意。

她真心为惠娘高兴,这个一直被规矩和期待困住的姑娘,终于愿意拨开旁人的安排,伸手去碰自己想要的生活。

见话说得差不多,程庭芜便拿起桌边的水碗,几口喝完了剩下的温水,笑着起身告辞。

“姑娘,耽误你许久了,我也该继续赶路了。”

惠娘连忙起身送她,语气里满是感激:“姑娘,可别这么说,该是我谢你才对。”

“这些话,从来没人跟我说过,若不是你,我恐怕还浑浑噩噩的,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程庭芜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能帮到你就好,日子是自己的,大胆些准没错。”

说罢便转身离去,循着之前的方向回到了院外的暗处,与贺云骁几人汇合。

几人隐在树后,目光落在院子里的惠娘身上,静静观察着后续的动向。

惠娘站在原地,望着程庭芜的背影消失,心里翻涌着无数念头。

她本想立刻进屋跟爹娘说说自己的心思,可脚步刚抬起来又顿住了,万一阿明哥对自己并无此意,这般兴师动众地跟爹娘讲,岂不是白费功夫?

倒不如先自己去问问,哪怕不成,也落个明白。

打定主意,惠娘深吸一口气,理了理鬓边的碎发,往外走去。

刚走到宋明家院外,就见他背着工具箱从田埂那头回来,裤脚沾着泥土,额角还挂着汗珠,显然是刚做完活。

“惠娘?”宋明率先瞧见了她,脚步顿住,脸上立刻绽开温和的笑,快步走上前,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

“你怎么来了?可是前几日修的竹篱笆没弄好?若是松了或是有尖刺没磨平,我这就随你回去返工,绝不给你添麻烦。”

惠娘脸颊发烫,连忙摇头:“不是的阿明哥,篱笆修得很好,没有问题。”

她咬了咬唇,看着宋明真诚的眼睛,把心一横,鼓起勇气问道。

“阿明哥,我……我是想问你,你……你对我有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愿不愿意娶我?”

这话一出,宋明瞬间愣住了,耳朵猛地红透,连手里的工具箱都差点没拿稳。

他心里又惊又喜,惠娘生得清秀,性子又温和,前几日帮她家修篱笆时,见她悄悄给自己递水、帮着拾掇工具,他心里就存了几分好感。

只是自己家境普通,从不敢往这方面想。

“我……我……”

宋明结巴了好一会儿,才挠着后脑勺小声道。

“惠娘,你生得好看,性子又好,我……我自然是对你有好感的。”

“只是我这几年虽说攒了些钱,可依旧不算富裕,怕委屈了嫁进来的姑娘,所以从来没敢想过婚事。”

“我不在意这些!”惠娘连忙打断他,眼神坚定,“我不怕吃苦,只要两个人能相互扶持,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宋明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认真:“不行,我不能让你跟着我受委屈。”

他思忖片刻,像是做了什么决定,抬头看向惠娘。

“惠娘,你看这样好不好?”

“咱们先相处一段日子,看看彼此秉性是否相合,然后我这阵子多接些活计,再攒些钱,把院子好好修葺一下。”

“若是半年后,你依旧愿意跟我过日子,我就正式上门向你爹娘提亲,风风光光把你娶进门。”

躲在暗处的几人听着这话,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个眼神,默默点了点头。

高文州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

“这小子是个实在人,换作寻常男子,遇着姑娘主动开口,怕是早窃喜着满口应下,生怕人跑了。”

“他倒好,还想着怕委屈了对方,要先攒钱修院子,这份心思难得。”

“确实正直可靠。”贺云骁附和道,目光落在宋明略显局促却无比认真的脸上。

“能在这种时候还替对方着想,不贪一时之利,可见本性是稳的。”

程庭芜摇了摇头,有些无奈道。

“这惠娘虽说是听进了我的话,可行事还是太冒失,上来就直接问心意,若是遇着个心思不正的,难免要吃亏。”

“好在她挑人的眼光还算准,算是把这冒失劲的亏给补回来了。”

陆檀渊抱着胳膊靠在树干上,难得接了句:“至少方向对了。”

惠娘听到宋明说的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明媚的笑容,对方不仅对自己有意,还愿意为了两个人的将来努力,这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她安心。

她用力点了点头:“好!阿明哥,我等你。”

告别宋明回家后,惠娘便鼓起勇气跟爹娘说了推迟婚事的打算,直言想等宋明半年。

惠娘的爹娘刚听闻的时候,皱着眉不同意。

“阿明这孩子是老实,可他家就他一个人,无依无靠的,将来你嫁过去,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日子哪能轻松?”

惠娘却少见地坚持。

“爹娘,阿明哥品性好,待人真诚,还肯下力气干活,是真心想把日子过好的。”

“而且他家里人简单,往后也少些是非,就给他半年时间,好不好?”

惠娘的爹娘对视一眼,想起宋明平日帮衬邻里的模样,又念及他帮自家修篱笆时的细心周到,终究是松了口。

“罢了,看他平日行事确实靠谱,就给这孩子半年机会,若是半年后他真能拿出诚意,我们便不拦你。”

接下来的半年里,宋明比往日更勤勉了。

天还没亮透,东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村子里大多人家还闭着门,他就已经扛着锄头下了田。

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和鞋边,泥土沾满了他的衣襟,他却浑然不觉,只顾着弯腰除草、翻土,动作麻利又扎实。

等到日头升到头顶,别家的汉子都回家歇晌了,他才啃着怀里揣的冷窝头,就着山泉水匆匆垫垫肚子,歇不上半个时辰,又扛起农具往地里去。

农闲时,他的工具箱就从没闲过。

天不亮就背着箱子出门,踩着晨露跑遍周边三四个村落,谁家的桌椅腿松了、犁耙断了、锅盖裂了,只要喊一声,他随叫随到。

晚上回到家,别人都歇着了,他借着油灯昏黄的光,还在琢磨着修缮老屋。

漏雨的屋顶,他爬上爬下铺了三层新茅草,还覆了新瓦,破旧的门窗,他亲手劈柴、刨木,换成了厚实的新料。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明的钱袋渐渐鼓了起来,屋子也修缮得整洁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