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德云自然赞同路之礼提出的办法与担忧,待到皇帝询问他时,他上前一步,

“陛下,诸位大人,此物虽潜力无穷,然其特点尚未完全摸清,并不适宜即刻让农户种植。”

看到户部尚书有话要说,关德云赶紧加快语速,“此物乃首年试种,虽获丰收,却不知今年的丰收是否为特例,往后每年都会如此吗?”

“沧州垌池云湖地处西南,其在芋艿种植与木薯一类的种植上,比北方更具优势,土豆同为地里的块根,特点是否相同?若传到北方,在不同气候与土壤表现中,是否能获得同样的产量?是否有病虫害的隐忧?换个地方种植是否能获得同样效果?”

“这些方方面面目前都未曾得到验证,微臣的意思是明年再扩大试种一年,确定稳定了再硬推广不迟!这也是臣妻弟的意见。”

他转过去对着司农寺卿,“相信孙大人对路之礼亦有耳闻,在农桑种植一道上,他有些天赋。”

冯远山确实知晓路之礼那个奇葩,不爱读书偏去种田,偏偏还有些见解,偶尔对司农寺的事情都能有几句指导,可谓怪胎。

看关德云点了自己,冯远山接话道:“皇上,这也是微臣担忧的事!国民吃食更当极尽慎重。应于今秋即刻在发现地原班人马主持下再行秋种一季,同时遴选北方如京畿附近适宜之地,由司农寺派员监督,进行小范围同步试种。此谓‘南北双试’。我们也应当看看这……土豆在北方是否适合秋种。”

“明年还可再种一年,待此二季收获,详察其真实产量、适应性、稳定性及存储情况,积累种植经验,明确其利与弊,再行制定稳妥周详之推广国策,如此方可万全。”

两人意见相同,户部尚书周谦却感觉必须甚好,至少他此时居然有了些自己撑起来的力气,他抖着手对皇帝行礼后说道:

“两位大人过虑了!如此神物,早一日推广,早一日活民无数!边关将士、缺粮行省皆翘首以盼!既有此首季成功,当可大力推广。些许风险,与大利相比,何足道哉?可令各地官府先择良田试种,积累经验与推广并行!”

司农寺卿虽为户部下属官员,在农桑种植一事上却很是固执,听到自己的顶头上司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红着一张脸气愤说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

“农桑乃国之根本,岂能儿戏试之,一季之获,难定乾坤。此物习性未知,若贸然推广,一旦遇天灾病祸导致大面积绝收,激起民变,谁来担责?必须完成‘南北双试’,取得确凿答案,方为老成谋国之道。”

他转向皇帝跪了下去,“皇上,微臣恳请亲自前往沧州视察。”

“嗯”,皇上沉吟片刻,看向宰相刘勤,“刘爱卿,你有何看法。”

刘勤老成持重,滑溜溜的,自然一眼看穿了皇帝的急切,但是此事干系重大,若真如冯远山所言,种出来的出了问题,这个责他不愿担,便道:

“皇上,臣以为关侍郎与冯大人之虑,确实有理。此物干系太大,确需稳妥。”看到皇帝眼中微微失望的神情,他话锋一转——

“然民以食为天,既有此希望,也不可因噎废食,坐视良机流逝。可否折中?在全力进行‘南北双试’的同时,于路同知试种成功的西南数府,选择部分稳妥可靠的官田或民户,由官府指导,进行小范围的‘扩大试种’,既积累更多经验,也可部分缓解当地粮储压力?”

皇帝似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他的视线落在旁边放着的土豆上,土豆丰收的诱惑太大,边关缺粮的缺口也很大,即刻推广确实是他想做的。

可,他深知“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在农事上闹出乱子的后果,那不是一封罪己诏便可轻易平事的,再说他想借此事千古流芳,不是留下千古骂名。

皇帝做出决定:“众卿之忧皆为朕忧,农桑乃社稷根基,当以稳为要,冯远山——”

“微臣在!”

“你即刻选派司农寺中得用的人,随巡农御史一起前往云湖,此次不仅要在云湖种植,更可辐射沧州,你司农寺要全程参与、记录并监督接下来的秋种以及明年的收成。所需人手、钱粮,户部优先拨付。朕自会下令,命沧州官员配合此事。”

“臣谨遵圣谕”,冯远山深躬,尚书大人看事情已成定局,与关德云对视一眼,表态道:“户部定当全力配合!”

此事若是掉链子,若土豆真能获得收获,他头上的乌纱帽便会不保,既然皇帝已经做了决定,户部便要紧跟其上。

重点是司农比边防军省便宜得多!

“好!再有,依众卿所言,在京郊皇庄及北地选一二处气候不同之州县,由司农寺主导,同步开辟‘北方试种田’,所用种薯由云湖秋收后提供,试种过程亦需详实记录。”

“一切,待明年两季试种完毕,观察使团携详实报告及新收种薯回京,验证其产量、适应性确凿无疑之后,再议全国推广之策!此乃铁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违者严惩!”

“微臣遵命!”

随着皇帝的决定做下,土豆的推广风风火火铺开。

路玲玉收到关德云快马加鞭送来的信,马上赶往农庄寻路之礼去了,连担心自家女儿进山未归的事情也暂且放到了一边。

这边,宋鱼猜到了事情,但是并不想参与其中,安抚了方莲后便准备回村去好好练内力。

“鱼儿,过两日便是中秋了,”方莲拉着宋鱼的手,“你娘第一次与你一起过节,想来是想一起热闹热闹,中秋我们村中也要祭拜山君,不如让你娘与我们一起去往村里过节?”

“好啊”,宋鱼点头,两人决定下此事,安了方莲的心后,宋鱼便寻了吴嬷嬷给他们准备中秋赏月的东西,并道:“今年中秋我们回村过,你们一起去玩吧,到时候不用伺候老太太了,大家一起开心开心,多备些吃食点心,届时可以在村中准备一次花灯会。”

吴嬷嬷欣喜,这也是她们到了宋家后过的第一个大节,赶紧应承下来。

宋鱼递给她十张百两银票:“先花着,这些不用告知老太太,我想给她个惊喜。若是不够,你再来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