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曙光大队的勘测工作,在周逸尘这种堪称恐怖的效率下,仅仅用了七天就全部完成了。
当周逸尘告辞,准备前往下一个大队时,曙光大队书记张铁山,领着全大队的干部,硬是把他送出村口老远,那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
曙光大队之后,便是东风大队。
东风大队的大队长王志刚早就得了信,提前带着人在大队口等着了。
那阵仗,比迎接公社领导还隆重。
接下来的日子,周逸尘过得平静又充实。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就去跟陈振林师父练拳,回来之后,吃过江小满准备好的早饭,顶着寒风就出门了。
东风大队勘测完了,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红光大队。
等红光大队的事情一了,最后才轮到前进大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江这边开始频繁下雪,雪也越下越大,路也越来越难走。
有时候风雪太大,他就只好待在家里休息。
等他把前进大队最后一个生产队的最后一口井位给点出来,已经是黄昏了。
夕阳的余晖把连绵的雪地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周逸尘站在前进大队村口的山坡上,回头望着身后炊烟袅袅的村庄,长长地呼出了一口白气。
他算了算日子。
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
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
这一个月,几乎踏遍了公社附近所有大队的每一寸土地,累是真累。
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周逸尘的脑海里,一个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淡蓝色面板悄然浮现。
【医术LV3(1602\/3000)】
【八段锦LV7(625\/700)】
【厨艺LV5(15\/500)】
【陷阱LV4(202\/400)】
【教学LV6(308\/600)】
【建造LV2(1278\/2000)】
【八极拳LV2(263\/2000)】
看着这一连串的数据,周逸尘心里有种踏实的满足感。
医术的熟练度,已经过了三级的一半。
这段时间虽然没怎么看病,但每天跟各个大队的社员打交道,听他们说些身体上的小毛病,加上他一有时间就会看书自学,让他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增长。
以他现在的水平,周逸尘有自信,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卫生院的周院长。
最让他惊喜的,是八段锦。
每天坚持不懈的锻炼,加上这一个月在风雪里长途跋涉,对身体的磨练是巨大的。
八段锦一举冲上了七级,而且离八级也不远了。
达到七级之后,周逸尘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他的感知变得异常敏锐,走在雪地里,甚至能听到几十米外的细微声响。
身体的恢复力也强得惊人,每天走几十里山路,搁在以前怎么也得缓一缓,现在睡一觉起来就又是精神饱满。
而且他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更强了,这么冷的天,他穿着和别人差不多的棉袄,却感觉不到那种刺骨的寒意。
然后是厨艺。
这个纯属意外之喜。
平时他回家早了,就会给江小满打打下手,切个菜,烧个火,有时候江小满忙不过来,他也掌勺炒两个菜。
没想到这一个月下来,厨艺竟然悄无声息地升到了五级。
五级的厨艺是什么概念?
周逸尘觉得,现在让他去县城的国营饭店当个主厨,绝对绰绰有余,味道甚至比江小满做的还要好一些。
当然,这话他可不敢跟江小满说。
至于陷阱技能,更是这一个月的附带收获。
每天往返于各个大队之间,总会经过一些山林土坡。
他就有意无意地在一些野兽出没的路径上,布置下一些改良过的陷阱。
一个月下来,收获了七八只兔子,两只野鸡,陷阱技能也顺利升到了四级。
四级之后,他脑子里多了不少关于连环陷阱的知识,能根据地形设计出更复杂、更高效的陷阱组合,捕获猎物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除了这些,教学技能的提升,也让周逸尘很满意。
这一个月,只要不是回来太晚,他都会雷打不动地给江小满和高秀兰上课。
油灯下,三个人围着小炕桌,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教学技能到了六级,周逸尘感觉自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以前教她们,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像是往篮子里一个个放鸡蛋。
现在不一样了。
他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脑子里会自动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七八个知识点。
比如讲到麻黄这味药。
他会从麻黄发汗解表的功效,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伤寒论》里的麻黄汤。
再从麻黄汤的君臣佐使,讲到桂枝、杏仁、甘草各自的作用。
然后又能从发汗,讲到人体津液的运行,再对比石膏这类清热的药。
一个点,带出一条线,最后织成一张网。
这种讲法,让江小满和高秀兰听得眼睛都亮了。
她们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药理和方剂背后的逻辑。
有时候周逸尘讲完一个病症,她们甚至能举一反三,自己尝试着分析别的相似病症。
学习效率,比以前高了不止一倍。
而提升最大的,恐怕就是建造技能了。
这一个月,他不是在山里走,就是在村里转,天天跟土地打交道。
他的眼睛,几乎看遍了青山公社附近所有的地形地貌。
这些经验,全都化作了建造技能的熟练度。
技能直接从一级冲到了二级,熟练度还过了一大半。
如果说一级建造技能,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靠的是眼力和手感。
那到了二级,就完全是质变了。
周逸尘的脑子里,像是多了一个看不见的图纸库。
从怎么选材,怎么打地基,到怎么计算承重,怎么搭建梁架,各种数据和结构图清晰无比。
他现在不光能建简单的土坯房了。
只要材料足够,像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横跨小河的木桥,甚至是更复杂的大跨度仓库,他都有把握建起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手艺了,而是接近于后世的工程学。
最后就是八极拳了。
天寒地冻,呵气成冰。
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会去公社卫生院对门的小广场,跟师父陈振林一起练拳。
一个月下来,他的八极拳也顺利升到了二级。
如果说一级,还停留在练招的阶段,追求的是一招一式的标准和到位。
那二级,就是真正开始摸到练劲的门槛了。
他现在打拳,不再是单纯地靠肌肉发力。
他能清楚地感觉到,一股力道从脚底生起,通过脚踝、膝盖、胯骨的层层传递,拧腰,送胯,最后通过脊椎传到肩膀,再从拳头上猛然爆发出去。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力道拧成了一股绳。
一拳打出,不再是单纯胳膊的力量,而是调动了全身的劲。
拳风都带着一股短促的爆鸣声,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就连嘴硬心软的师父陈振林,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虽然嘴上还是那句“马马虎虎,还差得远”,但那偶尔闪过的一丝惊讶和赞许,周逸尘看得分明。
这一身越来越强的本事,就是他在这个年代安身立命的最大底气。
周逸尘收回思绪,搓了搓有些冻僵的脸。
该回家了。
小满和秀兰,应该已经把饭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