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 > 第109章 股权分配:制定科学的传承方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股权分配:制定科学的传承方案

深秋的阳光透过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在红木会议桌上投下长长的光斑。沈星晚指尖划过麦肯锡团队递来的股权方案书,封面烫金的“红星服装厂股权传承规划”字样在光下泛着冷光,桌角摆放的缝纫机模型——那是她创业时第一台机器的复刻品,此刻却像是在无声地见证这场关乎企业未来的决策。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定制套装,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羊毛混纺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熟悉的缝纫机造型胸针,胸针背面刻着的“1985”(创业年份)字样,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沈总,根据我们的测算,将30%股权设立家族信托最为合理。”麦肯锡项目总监李然推了推银框眼镜,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手里拿着份厚厚的数据分析报告,“信托由专业机构与家族代表共同管理,既能避免后代因股权纠纷分裂企业,又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另外20%捐赠给慈善基金,既能履行社会责任,也能为企业带来税收优惠,剩下的50%则根据子女的能力考核结果逐步授予。”

方案刚念完,坐在角落的沈明——沈星晚的弟弟就猛地站了起来。他穿着件花哨的印花衬衫,手腕上戴着粗金链,脸上满是不赞同:“姐,你这方案是不是太偏了?20%捐出去?那可是好几个亿!孩子们将来接班,手里的股份还没信托多,万一机构夺权怎么办?我看不如直接把80%都给沈浩他们,一家人还能信不过?”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董事会成员们纷纷交头接耳,张董推了推老花镜,慢悠悠地说:“沈明说的也有道理,家族企业还是得把权攥在自家人手里。信托机构再专业,也不如自己人上心啊。”李总也跟着点头,金表在阳光下闪着光:“我觉得捐赠10%就够了,20%太多了,会影响企业现金流。”

沈星晚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拿起方案书里的慈善基金细则,缓缓开口:“这20%不是随便捐的,是要注入之前成立的‘星晚助学基金’,专门资助贫困地区学纺织的学生——咱们厂的技术断层问题,大家不是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可能就是厂里的骨干。至于信托,我选的是和咱们合作多年的瑞士信贷,他们不仅懂金融,更懂服装行业,去年还帮意大利‘罗塞蒂’(之前收购的品牌)做过股权规划,不会出现夺权的情况。”

“可孩子们呢?”沈明的声音还是带着急意,他走到沈星晚身边,指着方案里的“考核机制”,“还要考核?沈浩可是你亲儿子,从小看着厂子长大,难道还信不过他的能力?”

“正因为是亲儿子,才要考核。”沈星晚抬头看向窗外,楼下物流园里,沈浩正跟着工人一起分拣包裹,少年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认真,“我创业时要是没人逼我一把,要是我爸直接把小作坊给我,我能有今天?考核不是刁难,是让他们知道,股权不是继承来的福利,是扛在肩上的责任。”她顿了顿,语气软了些,“你看沈浩现在在物流部,扫错一个码都要自己承担责任,这样的孩子,将来拿到股权才不会乱搞。”

一直沉默的陆战锋这时开口了。他刚从越南分厂视频会议结束,军绿色的夹克上还沾着些许棉絮,却丝毫没影响他沉稳的气场。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面料传过来:“我支持星晚的方案。当年我们俩在小屋里做棉袄,最担心的就是将来厂子毁在‘败家子’手里。现在搞信托、做考核,不是不信孩子,是给他们搭好梯子,也立下规矩。”他转向沈明,语气诚恳,“你还记得吗?前几年邻县的服装厂,就是因为老厂长把股权全给了儿子,孩子接手后瞎投资,不到两年就倒闭了,几百个工人没了活路。咱们不能走那条老路。”

沈明张了张嘴,却没再反驳。他想起小时候跟着姐姐在作坊里帮忙,看着姐姐和姐夫没日没夜地赶工,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李然趁机补充道:“沈先生放心,考核机制很灵活,不是只看业绩。比如沈浩现在在基层锻炼,我们会记录他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这些都是管理企业的关键。而且信托里有条款,要是子女确实能力不足,也能获得分红,但没有决策权,保证企业不会因为个人能力问题走下坡路。”

接下来的讨论渐渐走向顺畅。董事会成员们看着方案里详细的风险防控措施——比如信托资金只能用于企业研发和扩张,慈善基金的每一笔支出都要公示,子女考核由第三方机构和老员工代表共同打分,渐渐放下了顾虑。张董笑着说:“星晚考虑得比我们周全,既顾着家族,又想着企业,还没忘了社会责任,这方案可行!”

方案细节敲定的那天晚上,办公室里只剩下沈星晚和陆战锋。窗外的城市已经亮起灯火,陆战锋帮沈星晚揉着僵硬的肩膀,粗糙的手指轻轻按压着她的肩胛骨,掌心的温度一点点驱散她的疲惫。“今天累坏了吧?从早上讨论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几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熟悉的皂角香。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感受着他掌心的力量:“还好,就是想起以前创业的时候,总觉得像在做梦。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小作坊变成正规厂,没想到现在还要考虑股权传承了。”她伸手摸了摸桌角的缝纫机模型,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你说,咱们这样安排,孩子们会不会觉得我们太严格了?”

“不会。”陆战锋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胡茬轻轻蹭过她的皮肤,带着痒意,“沈浩今天还跟我说,在物流部学会了怎么跟工人打交道,知道了一件衣服从面料到包装要经过多少道手。这样的孩子,懂责任,也会明白我们的用心。”他拿起方案书里的慈善基金细则,“而且你把股权捐给助学基金,不是还想着让更多像咱们当年一样的穷孩子有机会学手艺吗?这才是咱们红星厂的根。”

沈星晚睁开眼,看着陆战锋眼底的信任,心里满是踏实。她想起去年在贫困县分厂,看到那些穿着“暖福”棉袄的孩子,想起助学基金资助的女孩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笑容,突然觉得,20%的股权捐赠,不是损失,是给企业留的“后路”——只有让更多人懂手艺、爱手艺,企业才能长久。

接下来的一个月,沈星晚和陆战锋带着麦肯锡团队,逐一和家族成员、核心员工沟通方案细节。面对沈明担心的“信托机构话语权太大”,他们特意增加了“家族代表一票否决权”,确保关键决策不会脱离家族掌控;针对老员工担心的“子女能力不足”,他们邀请王师傅、老张等资深员工加入考核委员会,让老手艺人们也能参与到企业传承中。

考核机制的细节敲定那天,沈浩特意来办公室找父母。少年穿着件干净的蓝色工装服,是物流部的统一着装,额前的碎发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傲气,多了几分认真:“爸,妈,考核标准我看了,我没问题。不管是基层锻炼还是管理测试,我都会好好准备,不会让你们失望。”

沈星晚看着儿子成熟的样子,眼眶微微发热。陆战锋拍了拍沈浩的肩膀,语气里满是骄傲:“好小子,记住,股权不是给你的特权,是让你扛责任的担子。将来不管拿到多少股份,都要记得厂里的工人,记得那些帮过咱们的人。”

方案最终在董事会上全票通过。当李然宣布“红星服装厂股权传承方案正式生效”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沈明走到沈星晚身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姐,之前是我太急了,这方案确实比我想的周全。以后有需要我的地方,你尽管说。”

沈星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厂子还要靠大家一起撑。”

散会后,沈星晚和陆战锋并肩走在厂区的小路上。深秋的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两人心里的暖意。陆战锋紧紧握住沈星晚的手,掌心的老茧摩挲着她的指腹:“你看,咱们的心血没白费。以后不管我们在不在,厂子都能好好的,孩子们也能带着责任走下去。”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看着远处车间里依旧亮着的灯光——王师傅还在带着绣娘们赶工,沈浩在物流部和工人一起整理包裹,那些熟悉的身影,构成了红星厂最温暖的画面。她知道,这份股权方案不仅是一份传承规划,更是一份责任的传递——从她和陆战锋手里,传到孩子们手里,也传到每一个热爱这份事业的人手里。

“战锋,”沈星晚轻声说,“等明年,咱们把王师傅他们都请来,一起看看新投产的可降解面料车间,再跟孩子们讲讲咱们当年的故事。”

“好啊。”陆战锋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绣品,“我还想带着你去米兰,看看咱们的‘丝路花语’系列在那边的门店,让你知道,咱们的厂子,不仅能传下去,还能走得更远。”

夜色渐深,厂区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股权方案书里的每一个字,也照亮了红星厂更加长远的未来。沈星晚知道,这份科学的传承方案,不是终点,是企业新生的起点——它让家族的责任有了依托,让员工的希望有了保障,更让中国服装的匠心精神,能在一代代人的手里,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