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联名系列中融合了传统苏绣技法与现代剪裁理念。
整个创作过程都有完整记录。
这种深度原创的作品,怎么可能剽窃?
更让她愤怒的是,有人匿名举报她侵权。
还附上了几张外国某个冷门品牌服装图。
那些款式老旧,与她即将发布的系列虽然在轮廓上有几分相似。
但材质、结构、工艺完全不是一回事。
稍有专业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区别。
可主办方却被这种低级手段搅乱了流程。
这么大的敌意,背后显然有预谋。
周淑芬坐在电脑前,脑子快速运转。
迅速排查可能的对手和竞争者。
最终,那个名字毫无悬念地蹦了出来。
程雨露。
曾经的同学,如今的同行。
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却屡次使绊子。
她又仔细对比了那家品牌的设计草图,越看越熟悉。
她记得上次比赛时看过程雨露的手稿。
构图平平,配色保守,整体风格缺乏辨识度。
可偏偏就在几个关键部位,出现了本不该属于对方设计逻辑的细节。
领口的拼接方式、袖口的开衩角度。
甚至连缝线的走向都与她的未公开稿如出一辙。
当时她只是皱了皱眉,以为是巧合。
虽然那人本身风格一般。
但那次剽窃她的作品时做了改动,仍漏出了一些原本的痕迹。
程雨露显然也知道直接照搬风险太大。
所以特意在版型上做了轻微调整。
可她忽略了一点,真正原创的设计思维是藏不住的。
周淑芬越看心越沉。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借鉴。
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制与转卖。
她的创意,被别人披上了洋品牌的外衣。
再以“国际新锐设计”之名推向市场。
周淑芬关掉邮件,眉头紧锁。
她知道现在情绪化回应只会打草惊蛇,必须先搞清楚背后的完整链条。
她没急着回应。
而是准备上网查查外面到底什么情况。
这不仅仅关乎一场风波,更可能影响她未来几年的品牌布局。
她熟练地点进常用的几个国际时尚资讯平台,重点搜索那个国外品牌的官方动态。
很快,她找到了那个国外品牌的官方论坛。
首页最新发布的正是这次争议系列的作品集。
高清大图一张张滑动过去,评论区热度极高。
不少专业买手和设计师都在热烈讨论这个“突破性转型”。
之前那家的设计一直很稳定,风格统一。
可这次推出的新系列,明显不是原来的路子。
这和他们以往温润的调性完全割裂。
更关键的是,在特定圈子里这系列反响极好。
一些知名博主已经开始预测这一系列将在下季度时装周掀起波澜。
而且发布时间比她的公开设计早了整整三天。
这一点尤为致命。
在知识产权争议中,时间戳往往是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对方抢先发布了类似作品。
即便她是真正的原创者,也很难在舆论上占据主动。
盯着那个时间戳,周淑芬冷笑了一声。
时间把握得真准啊,算盘打得叮当响。
她关掉网页,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对策。
她没有慌乱,也没有冲动。
多年的行业经验教会她,危机中最忌急于反击。
她需要证据链,需要第三方见证。
更需要一场能让公众信服的反制策略。
同一时间,程雨露正坐在电脑前,脸上满是满意。
屏幕上弹出的邮件内容,和发给周淑芬的一模一样。
这一切都是她亲手炮制的剧本,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任何细节。
上回比赛,周淑芬让她在业内丢尽脸面。
评委当众指出她的作品存在严重雷同嫌疑。
导致她不仅落选,还被取消了两年参赛资格。
从那天起,她就发誓要让周淑芬付出代价。
这次,她倒要看看,对方还怎么翻身。
这个国外品牌她是精心挑的。
不是随便找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
而是锁定一个有一定忠实用户基础。
但在主流视野中仍属“小众”的设计团队。
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一场舆论风暴。
早在几个月前,她就通过中间人接触该品牌。
以“联合开发概念系列”为由,提供了部分修改后的图纸。
对方出于商业合作考虑,未做深度背景调查,便将其纳入新季产品线,并按时发布。
这一招下去,周淑芬的好日子到头了。
程雨露翻开通讯录,找到一个备注隐秘的联系人,迅速发去一条消息。
不到两分钟,对方就回了信。
“已安排,今晚十点上线,保证热度。”
程雨露一看那内容,嘴角立马往上翘。
周淑芬不是想搞线上路线吗?
不是想当国内第一个吃这碗饭的人吗?
行啊,我偏不让你顺心。
这条路她走得越快,摔得就越惨。
做品牌,名声最重要。
一旦被打上“抄袭”标签。
哪怕后来澄清,也会留下洗不掉的污点。
只要她把周淑芬的口碑砸了,以后甭指望在网上混出名堂。
没有曝光,没有订单,周淑芬只能乖乖退回线下作坊的老路。
她翻出那个小众牌子在国外发过的图,悄悄搬回来。
用个小账号往网上一扔,就想靠网友的嘴把周淑芬彻底压下去。
她把几张对比图拼在一起,配上一句意味深长的文字。
“这么巧?国内外同一天出类似设计?”
然后按下发送键。
一小时后,程雨露看着自己刚发出去的帖子,心里满意极了。
她打心眼里讨厌周淑芬,也特别嫉妒她。
论设计功底,周淑芬比她强太多。
讲眼光,周淑芬想得也比她远。
她只顾眼前的小利,而周淑芬却早已把品牌布局延伸到国际平台。
她就非得让周淑芬摔个大跟头,名声全毁。
另一边,周淑芬正刷着自己前几天发的动态,突然看到程雨露那个帖子。
那条动态标题刺眼。
她只扫了一眼,气就不打一处来。
底下的评论已经冒出来不少。
原本平静的设计圈群组瞬间被战火点燃。
周淑芬简直无语,现在的人真有这么闲?
“你看啥呢这么专注,我都叫你几遍了。”
周淑芬回头,才发现是郭振义回来了。
他听说周淑芬被扯进抄袭风波,立刻意识到事情可能不简单。
连着打电话发信息都没回,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担心出事,他干脆直接跑过来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