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七零:赖嫁相亲男小叔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害虫危机(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害虫危机(2)

小小画纸上,依旧是朵朵充满童趣的风格:一片绿油油的棉花叶子被咬了几个洞洞,几条丑丑的绿色肉虫子(棉铃虫)在上面爬。

但在叶子周围,朵朵画了好几个小小的“帮手”。

几只圆滚滚、穿着亮晶晶盔甲的瓢虫,正张着翅膀朝虫子扑过去。

几只细长腿的草蛉虫,像小飞机一样悬停着。

甚至还有几只胖乎乎的小青蛙,伸着长长的舌头!

在棉花地的上方,乌云密布,但朵朵用金黄色的笔画了几道穿透云层的阳光,照射在那些“帮手”身上。

“瓢虫吃蚜虫!草蛉虫吃小肉虫!青蛙也吃虫子!”

朵朵指着画,认真地讲解着,“下雨了,它们就来了!它们是棉花的守护战士!”

孩子的话天真烂漫,却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像一道微弱的电光,划过众人被阴霾笼罩的心头。

霍宁川猛地抬起头,看向老周。

老周浑浊的眼睛也瞬间亮了起来,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病叶,仔细看着叶背那些被蚜虫蜜露吸引来的、零星几只还没被药水完全杀死的瓢虫幼虫和草蛉虫卵!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老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朵朵画的是对的!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草蛉虫专吃棉铃虫的卵和幼虫!青蛙也能吃各种害虫!咱们……咱们以前太依赖土药水和化学药了,把这些‘帮手’也一起杀死了!”

“省农科所!”

沈静文几乎和老周同时喊出来!

她想起来了,在最初引进棉种时,农科所的技术员闲聊中提过一嘴,说他们有个研究小组在做“生物防治”,培育抗虫棉种和天敌昆虫!

“快!快打电话!”

沈静文的心怦怦直跳,仿佛在绝境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问问农科所,有没有现成的瓢虫、草蛉虫卵或者幼虫可以支援!有没有适合咱们棉田的、安全无残留的生物防控方案!”

霍宁川立刻起身去拨电话。

会议室里凝滞的空气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氧气,所有人都紧张而期待地等待着电话接通。

窗外,酝酿已久的雷声终于炸响,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暴雨倾盆,敲打着工坊的铁皮屋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这雨整整下了一夜,洗刷着连日来的闷热,也仿佛暂时压制了棉田里害虫的嚣张气焰。

工坊会议室里的电话,终于在霍宁川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刻接通了。

电话那头,省农科所植保研究室的陈研究员听闻清河村棉田爆发严重蚜虫和棉铃虫害,并且拒绝使用高毒农药的消息后,声音立刻严肃起来。

“棉铃虫爆发?老法子压不住?你们坚持用生物防治的选择非常正确!”

陈研究员的声音透过电话线,带着一种专业领域的急切,“棉铃虫对某些农药确实产生了抗性,滥用只会恶性循环!我们正好在推广‘棉田卫士’项目!瓢虫和草蛉虫是最佳搭档!”

好消息如同穿透雨幕的阳光!

陈研究员详细询问了受灾面积和虫情,然后果断拍板:“我马上安排!”

“所里有一批我们室内扩繁的异色瓢虫成虫和卵卡,还有草蛉虫卵!雨一停,路能走,我亲自带人送过去!同时现场指导释放和后续观察!你们需要准备一些辅助设施,比如蜜源植物……”

电话挂断,会议室内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般的振奋!

“成了!有救了!”王老伯激动地拍着大腿,老泪纵横,“老天爷……不,是朵朵!是朵朵提醒了咱们啊!”

朵朵被众人感激和惊奇的目光包围,害羞地躲到了沈静文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小脸上却满是藏不住的开心。

她画上的“帮手”,真的来了!

第二天清晨,大雨初歇,天空碧蓝如洗。

一辆印着省农科所标志的小货车,带着珍贵的“援兵”,风驰电掣般驶进了清河村。

陈研究员是个干练的中年人,一下车就直奔棉田。

看着雨后棉株上残存的蚜虫和棉铃虫痕迹,以及那些顽强存活的零星瓢虫幼虫和草蛉卵,他连连点头:“基础不错!生态链没被之前的土药水完全破坏!释放天敌正当时!”

在他的指挥下,一场特殊的“兵力投放”行动开始了。

十几个小巧的纸盒被打开,里面是密密麻麻、色彩鲜艳的异色瓢虫成虫。

王老伯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小甲虫”均匀地撒放在蚜虫密集的棉株中下部叶片上。

瓢虫一落地,立刻精神抖擞地四处爬动,目标明确地扑向那些吸食棉株汁液的蚜虫!

几张特殊的卡片被钉在棉田的木桩上或挂在植株间。

卡片上附着着许多比芝麻还小的、翠绿色的草蛉虫卵。

“别看这卵小,”陈研究员解释,“孵化出来的草蛉幼虫,可是‘蚜狮’!胃口大得很,专吃蚜虫、粉虱,还有棉铃虫卵和小幼虫!”

按照陈研究员的建议,霍母立刻带人在棉田田埂和空地补种了一些开着小花的蜜源植物,如波斯菊、万寿菊等,为瓢虫成虫提供补充食物,吸引它们长期定居繁殖。

村里的大人孩子都跑来看热闹。

朵朵和阿丹是最高兴的。

朵朵拿着小本子,学着敦敦的样子,在陈研究员的指导下,认真地记录着释放瓢虫的数量和位置。

阿丹则好奇地蹲在田埂边,看着一只瓢虫慢悠悠地爬过草叶,小嘴里发出“beng! beng!”的声音。

尽管释放过程简单,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仅过了半天,细心观察的村民就发现,那些原本密密麻麻趴在叶背的蚜虫,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瓢虫们像不知疲倦的小坦克,在枝叶间巡逻,大口吞噬着害虫。

而被钉在田间的草蛉卵卡,也开始陆续孵化出小小的、像迷你鳄鱼一样的草蛉幼虫,它们摇晃着小脑袋,用口器精准地刺入蚜虫体内吸取体液,动作迅猛高效。